紀東流

紀東流出生於農民家庭,生活困苦,14歲時即外出謀生,不久赴東北。

簡介

1907年,紀東流考入吉林巡警學堂,後曾任職於唐山警界。民國元年(1912年)八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紀東流被派往吉林國民黨支部活動。他積極宣傳革命,很有影響,為各界所矚目。吉林老人張穆安曾回憶說:“國民黨員紀東流,在民初來吉,駐會工作(他的籍貫和來歷不詳,我聽過他的演說,口音似東北人)。此人言語激昂,在各方面甚為活躍,報紙上經常看到他的名字。”

革命活動

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宋教仁被刺案的發生和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使孫中山放棄了和平建設實業救國的幻想,決心興兵討袁,即“二次革命”,但不久即告失敗。孫中山逃亡日本,革命黨人星散,然而紀東流仍在東北進行革命活動。1913年3月以後,他在吉林多次組織集會,激烈抨擊袁世凱倒行逆施的醜惡行徑,言辭激烈。這段時間,他與同仁從南京黃興手中領到數萬元大洋的活動費,與林文美等人“暗中組織機關,並密派人至天津購買快槍,運往公主嶺,籌組東北討袁軍,‘而備大舉’”。

八九月間,紀東流與隨從王廣之在長春秘密聯絡會黨,住在長春日租界某旅館。此間,他結識了《盛京時報》長春分銷處主任(實為交涉分署的密探)朱錦棠,“由此接洽,相談甚密”,紀東流還曾將“南軍起事假委任狀名執據”給朱錦棠閱看。因“季”與“紀”諧音,朱錦棠誤以為紀東流就是日知會創始人之一、原鄂軍第八師師長、當局正在捉拿的湖北革命黨人季雨霖,於是暗邀第一營營長曹輔廷、軍警稽查官金任卿帶兵多人以在裕香齋飯店宴請為名,想將紀東流、王廣之誘出日租界。但紀東流與王廣之心懷疑慮,堅辭謝絕,始終不肯走出日租界。過了幾天,朱錦棠又表示友好,邀請紀王兩人在《盛京時報》長春分社見面,二人這才打消了疑慮,昂然赴約。誰料正在相會之際,朱暗令社役報告軍警稽查官金壽泉帶兵前來綁拿。當時金率兵多名在門外藏伏,自行進入分社將紀、王二人拿獲,然後轉交給執法官於捷三審訊。9月7日,朱錦棠與吉林西南路觀察使孟憲彝一同將紀東流解往省城。

紀東流被押往吉林城後,護軍使孟恩遠派員審訊,紀東流始終不肯供出同黨。後來對照在本城國民黨所設機關內搜獲的人名錄,按冊訊問,才確定出幾個同黨身份。於是連日拿獲王者師(有稱王者石)、姜春橋、吳成林、王姓、劉悌清等人。

將紀東流與季雨霖混淆為一人,這本來是個誤會,但也算是歪打正著。《吉長日報》的報導也在自圓其說,“南中亂首季雨霖、王廣之首謀肇叛事敗北竄逃東上,潛匿長春日界旅館,店簿上自書姓名系季西流,嗣恐機事泄露又移住某棧,改名為季東流。”上海《時報》甚至報導說:“長春混成旅署拿獲叛黨季雨霖即混名紀東留”。但是,紀東流被捕後不久,季雨霖就現身於武漢,所以《吉長日報》之說不攻自破。當時,吉林各界也很快搞明被捕的革命黨人是紀東流,而不是季雨霖。張穆安的回憶中也提到此事:“(紀東流)……忽被當局逮捕,以亂黨罪名被宣告死刑。當時貼有告示,《吉長日報》也有新聞報導。其案由因年久已經遺忘,大概因為事關‘叛國’,是由督軍孟恩遠的軍法課主持的。他是熊成基就義之後,在吉林犧牲的一個革命黨人。”

英勇就義

紀東流曾經這樣說過,革命一日不成功,一日不能苟安。他在刑前曾向圍觀民眾演說,鼓勵黨人和民眾繼續倒袁大業,並對多年未能盡孝父母表示愧悔。曾有同鄉范家莊(今屬大白莊鄉)某人為其捎回家書一封,內有“承後嗣有吾弟芝田”等語。其父紀德強聞訊急赴吉林,找尋紀東流屍骨,但歷時近一年,最終沒有收穫,竟然悲極至瘋。據傳,紀東流的屍體被本地會黨劫去收殮,並葬於某山崗。

紀東流犧牲之際,年僅28歲,尚未娶妻生子。1923年9月,紀東流犧牲10周年時,為告慰生者、紀念亡者,紀芝田的朋友王輔臣出資為紀東流舉辦了一次隆重的“放空”葬禮,即將紀東流的照片放入棺木內下葬,並修墳塋。據他的弟弟紀芝田回憶,孫中山曾派人參加葬禮,並親筆題寫輓聯。紀東流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但時至今日,紀家幾輩人將紀東流遺骨接回老家的夙願仍未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