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有機合成化學與工藝學(第二版)

《精細有機合成化學與工藝學(第二版)》是2006年8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唐培堃、馮亞青。

出版信息

精細有機合成化學與工藝學(第二版)

作者:唐培堃、馮亞青 主編

叢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出版日期:2006年8月 書號:7-5025-8906-6

開本:16 裝幀:平 版次:2版5次 頁數:372頁

內容簡介

本書以單元反應為體系,在綜述精細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新技術的基礎上分章討論有關單元反應的理論、影響因素和生產工藝,並有若干典型生產實例。主要單元反應包括:鹵化、磺化和硫酸化、硝化和亞硝化、還原、氧化、重氮化和重氮鹽的反應、氨基化、烴化、醯化、水解、縮合和環合。每章末附有若干習題、參考書目和大量參考文獻。

本書適於作為普通高等學校精細化工、有機合成、石油化工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有機合成的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1

11精細化學品的釋義1

12精細化學品的分類1

13精細化工的特點2

14精細化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2

15精細有機合成的原料資源3

151煤3

152石油3

153天然氣4

154動植物原料4

16本書的編寫體系和討論範圍4

習題4

參考書目5

參考文獻5

第2章精細有機合成基礎6

21芳香族親電取代的定位規律6

211反應歷程6

212苯環上已有取代基的定位規律7

213苯環上取代定位規律8

214苯環上已有兩個取代基時的定位

規律11

215萘環的取代定位規律13

216蒽醌環的取代定位規律14

22化學反應的計量學14

221反應物的摩爾比14

222限制反應物和過量反應物14

223過量百分數14

224轉化率15

225選擇性15

226理論收率15

227總收率16

228質量收率16

229原料消耗定額16

2210單程轉化率和總轉化率16

23化學反應器17

231間歇操作和連續操作17

232間歇操作反應器18

233液相連續反應器19

234氣液相連續反應器21

235氣固相接觸催化連續反應器22

236氣固液三相連續反應器24

24精細有機合成中的溶劑效應25

241溶劑的分類25

242“相似相溶”原則26

243電子對受體(EPA)溶劑和電子對

給體(EPD)溶劑26

244溶劑極性對反應速率的影響27

245有機反應中溶劑的使用和選擇29

25氣固相接觸催化30

251催化劑的活性和壽命30

252催化劑的組成31

253催化劑的毒物、中毒和再生31

254催化劑的製備32

26相轉移催化33

261相轉移催化的基本原理33

262相轉移催化劑34

263液固液三相相轉移催化35

264相轉移催化的套用35

27均相配位催化35

271過渡金屬化學36

272均相配位催化劑36

273均相配位催化的基本反應37

274均相配位催化的優點39

275均相配位催化的局限性39

276均相配位催化劑的載體化40

277均相配位催化的工業套用40

28水相/有機相兩相催化40

29雜多化合物催化41

291雜多酸(鹽)的組成元素和

命名41

292雜多化合物的結構42

293雜多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質42

294雜多化合物在酸催化反應中的

套用43

295雜多酸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

套用44

210分子篩催化劑44

211固體超強酸催化劑45

212不對稱合成催化劑46

213生物催化有機合成47

214電解有機合成47

2141電解過程的基本反應47

2142電解過程的反應順序48

2143電極反應的全過程48

2144電極界面(雙電層)的結構49

2145電解有機合成特有的影響因素50

2146間接電解有機合成52

2147電解有機合成的優點52

2148電解有機合成的局限性52

2149電解有機合成的工業套用53

215光有機合成53

216微波促進54

217超臨界流體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54

218液體離子對在有機反應中的套用55

219有機合成的其他新方法和新技術56

習題56

參考書目56

參考文獻57

第3章鹵化60

31概述60

311鹵化劑60

312鹵化熱力學61

32芳環上的取代鹵化62

321反應歷程和催化劑62

322鹵化動力學65

323氯化重要實例68

324溴化重要實例71

325碘化重要實例72

33羰基α氫的取代鹵化73

331反應歷程73

332催化劑73

333被鹵化物結構的影響73

334三氯乙醛的製備74

335一氯乙酸的製備74

34芳環側鏈α氫的取代鹵化75

341反應歷程75

342反應動力學76

343主要影響因素76

344反應器77

345重要實例77

35飽和烴的取代鹵化78

351甲烷的氯化制各種氯甲烷78

352一氯甲烷的氯化制多氯甲烷79

353氯化石蠟79

36烯鍵α氫的取代鹵化80

37鹵素對雙鍵的加成鹵化80

371親電加成鹵化80

372自由基加成鹵化82

38鹵化氫對雙鍵的加成鹵化83

381親電加成鹵化83

382自由基加成鹵化84

39置換鹵化84

391鹵原子置換羥基85

392氟原子置換氯原子87

393鹵原子置換重氮基88

394氯原子置換硝基88

310電解氟化90

習題91

參考書目93

參考文獻93

第4章磺化和硫酸化100

41芳環上的取代磺化100

411過量硫酸磺化法100

412共沸去水磺化法113

413芳伯胺的烘焙磺化法114

414氯磺酸磺化法115

415三氧化硫磺化法117

42α烯烴用三氧化硫的取代磺化120

421反應歷程120

422磺化和老化的主要反應條件120

423老化液的中和與水解121

43高碳脂肪酸甲酯用三氧化硫的取代

磺化121

431反應歷程和動力學121

432磺化和老化的主要反應條件122

44鏈烷烴用二氧化硫的磺氧化和磺

氯化122

441鏈烷烴的磺氧化122

442鏈烷烴的磺氯化123

45烯烴與亞硫酸鹽的加成磺化123

46亞硫酸鹽的置換磺化124

461牛磺酸的製備124

462苯胺25雙磺酸(2氨基苯14

二磺酸)的製備125

463鄰氨基苯磺酸的製備125

47烯烴的硫酸化125

471高碳α烯烴的硫酸化125

472低碳烯烴的硫酸化126

473不飽和脂肪酸酯的硫酸化126

48脂肪醇的硫酸化126

481高碳脂肪醇的硫酸化126

482低碳脂肪醇的硫酸化127

483羥基不飽和脂肪酸酯的硫酸化127

49聚氧乙烯醚的硫酸化128

習題128

參考書目130

參考文獻130

第5章硝化和亞硝化135

51概述135

52硝化反應歷程136

521硝化劑中的活潑質點136

522反應歷程137

53混酸硝化137

531混酸硝化動力學137

532混酸的硝化能力138

533混酸硝化的影響因素141

534廢酸處理143

535混酸硝化反應器143

536苯一硝化制硝基苯144

537其他生產實例146

54硫酸介質中的硝化147

541影響因素147

542生產實例147

55有機溶劑混酸硝化148

56在乙酐或乙酸中的硝化149

561葵子麝香149

5625硝基呋喃2丙烯酸149

5632羥基3氰基4甲氧甲基5硝

基6甲基吡啶150

5645硝基苊150

57稀硝酸硝化150

571反應歷程150

572一般反應條件151

573重要實例151

58置換硝化法152

59亞硝化152

591酚類的亞硝化153

592芳仲胺的亞硝化153

593芳叔胺的亞硝化154

習題154

參考書目155

參考文獻156

第6章還原160

61概述160

611還原反應的分類160

612不同官能團還原難易的比較160

613化學還原劑的種類161

62鐵粉還原162

621反應歷程162

622套用範圍162

623鐵粉還原的主要影響因素164

63鋅粉還原165

631芳磺醯氯還原成芳亞磺酸165

632芳磺醯氯還原成硫酚165

633碳硫雙鍵還原脫硫成亞甲基166

634羰基還原成羥基166

635羰基還原成亞甲基167

636硝基化合物還原成氧化偶氮、偶

氮和氫化偶氮化合物167

64硫化鹼還原168

641硫化鹼種類的選擇168

642多硝基化合物的部分還原169

643硝基化合物的完全還原169

644對硝基甲苯還原氧化制對氨基苯

甲醛170

65亞硫酸鹽還原170

66金屬復氫化合物還原170

661四氫鋁鋰171

662四氫硼鈉和四氫硼鉀171

67催化氫化172

671催化氫化的方法172

672氣固液非均相催化氫化的催

化劑173

673氣固液非均相催化氫化的主要

影響因素174

674順丁烯二酸酐的催化氫化175

675苯的催化氫化178

676硝基苯的催化氫化179

習題183

參考書目185

參考文獻185

第7章氧化190

71空氣液相氧化190

711反應歷程190

712自動氧化的主要影響因素192

713空氣液相氧化法的優缺點193

714烷基芳烴的氧化酸解制酚類193

715高碳烷烴的氧化制高碳脂肪

仲醇194

716環烷烴的氧化制環烷醇/酮混

合物194

717羧酸的製備195

718芳醛的製備196

72空氣的氣固相接觸催化氧化196

721優點196

722醛類的製備197

723羧酸和酸酐的製備198

724氨氧化制腈類199

73化學氧化法199

731高錳酸鉀和二氧化錳200

732硝酸200

733過氧化氫(雙氧水)201

734有機過氧化物202

習題203

參考書目205

參考文獻205

第8章重氮化和重氮鹽的反應208

81概述208

82重氮化208

821反應歷程208

822一般反應條件209

823重氮化方法210

824重氮化設備212

825重氮鹽的結構212

83重氮鹽的反應213

831重氮基還原成肼基213

832重氮基被氫置換——脫氨基

反應214

833重氮基被羥基置換——重氮鹽的

水解215

834重氮基被鹵原子置換216

835重氮基被氰基置換219

836重氮基被含硫基置換220

837重氮基被含碳基置換220

838重氮鹽的偶合反應221

習題222

參考書目222

參考文獻222

第9章氨基化224

91概述224

92氨基化劑224

921液氨224

922氨水225

93醇羥基的氨解225

931氣固相接觸催化脫水氨解226

932氣固相臨氫接觸催化胺化

氫化227

933液相氨解227

94羰基化合物的胺化氫化228

95環氧烷類的加成胺化228

96脂肪族鹵素衍生物的氨解229

961從二氯乙烷制亞乙基多胺類229

962從氯乙酸制氨基乙酸230

97芳環上鹵基的氨解230

971反應歷程230

972催化劑231

973影響因素231

974重要實例232

98芳環上羥基的氨解233

981苯系酚類的氨解233

982萘酚衍生物的氨解234

983羥基蒽醌的氨解235

99芳環上磺基的氨解235

910芳環上硝基的氨解236

911芳環上氫的直接胺化236

9111用羥胺的親核胺化236

9112用羥胺的親電胺化237

9113用氨基鈉的胺化237

9114用氨的催化胺化237

習題237

參考書目238

參考文獻238

第10章烴化240

101概述240

102N烴化240

1021用醇類的N烷化240

1022用鹵烷的N烷化242

1023用酯類的N烷化243

1024用環氧化合物的N烷化244

1025用烯烴的N烷化245

1026用醛或酮的N烷化246

1027N芳基化(芳氨基化)247

103O烴化250

1031用醇類的O烷化250

1032用鹵烷的O烷化250

1033用酯類的O烷化252

1034用環氧烷類的O烷化252

1035用醛類的O烷化254

1036用烯烴和炔烴的O烷化254

1037O芳基化(烷氧基化和芳氧

基化)255

104芳環上的C烷化256

1041烯烴對芳烴的C烷化256

1042烯烴對芳胺的C烷化259

1043烯烴對酚類的C烷化260

1044鹵烷對芳環的C烷化261

1045醇對芳環的C烷化262

1046醛對芳環的C烷化263

1047酮對芳環的C烷化265

習題266

參考書目267

參考文獻267

第11章醯化273

111概述273

1111醯化劑274

1112醯化劑的反應活性274

112N醯化275

1121反應歷程275

1122胺類結構的影響275

1123用羧酸的N醯化275

1124用酸酐的N醯化276

1125用醯氯的N醯化278

1126用醯胺的N醯化282

1127用羧酸酯的N醯化283

1128用雙乙烯酮的N醯化284

1129過渡性N醯化和醯氨基的

水解285

113O醯化(酯化)286

1131用羧酸的酯化286

1132用酸酐的酯化291

1133用醯氯的酯化292

1134用雙乙烯酮的酯化294

1135用腈或醯胺的酯化294

1136酯交換法294

114C醯化295

1141C醯化制芳酮295

1142C甲醯化制芳醛300

1143C醯化制芳酸(C羧化)302

習題303

參考書目304

參考文獻304

第12章水解309

121脂鏈上鹵基的水解309

1211丙烯的氯化、水解制環氧

丙烷309

1212丙烯的氯化、水解制123丙三

醇(甘油)310

1213苯氯甲烷衍生物的水解311

122芳環上鹵基的水解312

1221氯苯水解制苯酚312

1222硝基鹵代苯的水解312

1223多氯苯的水解312

1224蒽醌環上鹵基的水解312

123芳磺酸及其鹽類的水解313

1231芳磺酸的酸性水解313

1232芳磺酸鹽的鹼性水解——

鹼熔313

124芳環上氨基的水解316

1241氨基的酸性水解316

1242氨基的鹼性水解317

1243氨基用亞硫酸氫鈉水解317

125酯類的水解317

1251天然油脂的水解制高碳脂肪酸和

甘油317

1252甲酸甲酯的水解制甲酸318

1253乙二酸酯的水解制乙二酸319

126氰基的水解319

1261氰基水解成羧基319

1262氰基水解(亦稱水合)成醯

氨基319

習題320

參考書目321

參考文獻321

第13章縮合323

131概述323

1311脂鏈中亞甲基和甲基上的氫的

酸性323

1312一般反應歷程324

132羥醛縮合反應324

1321催化劑324

1322一般反應歷程324

1323醛醛縮合325

1324酮酮縮合327

1325醛酮交叉縮合328

133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縮合329

1331Perkin反應329

1332Knoevenagel反應330

1333酯酯Claisen縮合331

1334酮酯Claisen縮合332

1335Stobbe縮合332

1336Darzens縮合333

1337含亞甲基活潑氫化合物與鹵烷的

C烷化反應333

習題334

參考書目335

參考文獻335

第14章環合337

141概述337

142形成六元碳環的環合反應338

1421蒽醌及其衍生物的製備338

1422苯繞蒽酮的製備339

143形成含一個氧原子的雜環的環合

反應340

1431香豆素的製備340

14326甲基香豆素的製備341

14334羥基香豆素的製備341

144形成含一個氮原子的雜環的環合

反應341

1441N甲基2吡咯烷酮的製備341

1442吲哚及其衍生物的製備342

1443吡啶及3甲基吡啶的製備343

1444喹啉及其衍生物的製備345

145形成含兩個氮原子的雜環的環合

反應346

1451哌嗪的製備346

1452吡嗪及其衍生物的製備347

1453吡唑酮衍生物的製備348

1454咪唑、苯並咪唑及其衍生物的

製備348

1455嘧啶及其衍生物的製備350

146形成含一個氮原子和一個硫原子的雜

環的環合反應351

1461噻唑衍生物的製備351

1462苯並噻唑衍生物的製備352

147嘌呤及其衍生物的製備353

148三聚氰醯氯的製備354

習題355

參考書目356

參考文獻3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