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鮻魚(M.so-iuy)
英文名:Mugilcephalus
學名:Lizadussumieri
屬種:鯔科
鱸目(orderperciformes)
鯔亞目(Mugiloidei)
形態特徵
體長:15~25,最長30公分。
型背鰭數:IV-I,8,臀鰭數:III,9,胸鰭數:15,腹鰭數:I,5,鰓耙數:90~97(外側);92~101(內側),側腺鱗:28~29,背鰭前鱗:17~19體延長,微側扁,略呈圓柱體形。頭中大,常寬而平扁。口小,端位或近下位。前頜骨能伸出;頜齒細小或無齒。鱗中大,頭部被圓鱗,體被弱櫛鱗,鰭上亦常被小圓鱗;頭部及體側的側線發達。鰓耙細長,形成濾過器,可濾取泥砂中之有機物,且具有強韌之胃,有助於磨碎食物。具二個相當分離的背鰭,第一背鰭具IV硬棘,第二背鰭具I硬棘,7-10軟條;臀鰭具III硬棘,8-10軟條;胸鰭具腋鱗或無;腹鰭腋鱗發達;尾鰭內凹或稍分叉形。眼睛多有脂瞼覆蓋,體色常為銀白或乳白色,多半被覆著大圓鱗。兩枚背鰭分開較遠,基底短;胸鰭則位置較高;尾鰭形狀從截平到分叉均有。它的側線與一般魚類單一條側線管的情形不同,而是由體側13~15條鱗片上的縱溝組成。此外,它的鰓耙密,腸道長,管狀胃有嗉囊的構造,顯示出它是藻食和底泥食性的魚類。
分布
分布於沿岸,偶爾進入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