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概況
米-28直升機是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綽號為“浩劫”(Havoc)。於1980年開始設計,原型機1982年11月首飛,90%的研製工作於1989年6月完成,後來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黎航展。1992年後少量生產,至2007年尚未批量生產或裝備部隊。米里設計局還曾提出一種傘兵/作戰改型,編號米-40。而米-28N是莫斯科米爾直升機製造廠為進一步競爭俄羅斯戰鬥直升機計畫,而研製的夜戰改型。由於俄軍經費不足等原因,米-28研製工作長期處於停滯狀態。2007年10月,俄羅斯空軍航空部隊管理處領導維克托爾·伊萬諾夫宣布,計畫在2015年前完成新型米-28N的裝備。這實際上也宣告了米-28的徹底死亡,因為到2015年米-28N的現有技術特徵將徹底落後於西方先進武裝直升機。屆時不少西方武裝直升機同代產品(AH-64D,虎)已經裝備超過10年,甚至開始退役,米-28N將不可能形成任何有效的競爭力。目前米-28仍在維持一定程度的試驗飛行任務。
米-28N於1996年8月19日首次展示,10月進行了首次飛行,並於19P7年4月30日在莫斯科郊外的米里直升機製造廠進行了首次正式飛行表演。代理主任設計師斯捷科利尼科夫認為,米-28N與“長弓阿帕奇”相比,在武器裝備和戰鬥生存性等綜合指標方面有優勢。它的出現直接推動了卡-50的改進,派生出了並列雙座、加裝雷達光電設備的卡-52。當然米-28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和AH-64相比機體大、重量大,機動性必然受影響;火控及機載武器水平與西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飛行員視野狹窄——這是俄羅斯設計傳統的弊病;設計上與卡-50相比沒有鮮明特點,甚至有些抄襲西方設計。最致命的問題是由於經費匱乏,該機無法批量生產裝備,技術停滯不前,競爭力隨著時間推移而急劇下降。
技術特點
米-28N吸收了米-28直升機的優點,有大推重比和較強的戰鬥生存力,最突出的是它在夜間和惡劣環境下的戰鬥力大大提高。N型裝備有自動跟蹤系統和多路通信系統。由於為它專門研製了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雙波段雷達系統,並與信息系統配套,所以米-28N能在黑夜、甚至連微弱星光也沒有的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戰。在液晶顯示器上,飛行員和武器操作員在黑夜也能看清航線上出現的障礙物,從而跟蹤和攻擊目標。雷達安裝在旋翼槳轂上能自由轉動的錘狀整流罩里,直升機不必飛出隱蔽物,只要將雷達伸出,讓其超過隱蔽物的高度,就能進行探測和攻擊。這與AH-64D“長弓阿帕奇”非常相似。該雷達還可以作為導航輔助裝置。此外還裝有微光電視、雷射測距儀、頭盔目標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利用地球物理場進行極值曲線導航的高精度導航系統,能可靠地引導直升機飛行;地形跟蹤系統能保證直升機在複雜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貼地飛行,能及時規避危險的障礙物。米-28N具有很高的發現目標的機率,武器系統能快速進入發射狀態。其次,米-28N還增大了所裝發動機的功率。米-28N採用了兩台功率更大的TB3-117BM渦軸發動機,單台額定功率為1864千瓦(2500軸馬力),輸出約2200馬力。為此,還為其設計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減速器。它的其它方面與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變。N型也可使用VK-2500型發動機。
基本數據
旋翼直徑 17.20米尾槳直徑 3.84米短翼翼展 6.4米
機長 16.85米(不包括旋翼和尾槳)
機身長 14.3米
機身寬 1.75米
機身長 14.3米
機身寬 1.75米
機高 4.81米(至旋翼頂部)
空重7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1400千克
最大時速 350千米
最大巡航速度 265千米/小時巡航速度 250千米/小時
旋翼轉速 242轉/分
槳尖速度 216米/秒
最大爬升率 18米/秒
實用升限 5800米
懸停高度 3600米(有地效)
作戰半徑 240千米
航程 47O千米(最大油量)
續航時間 2小時
極限過載係數 +3/-0.5
懸停升限 3600米
最大起飛重量 72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