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墩文集 (全2冊)

成化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 年53卒,贈太子少保,溢襄毅。 程信歷官三十餘年,以名臣聞於世。

內容介紹

影印四庫本,每頁拼四版
南京兵部尚書程信之子。十歲隨父官四川,以神童聞名,詔至翰林院讀書。成化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時有“學問淵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東陽”之說。弘治十二年(1499年),敏政總裁會試,他對唐寅的文章大為賞識,但有傳聞與唐寅一同赴考的江陰富人徐經賄其家童,得試題[1]。程敏政與徐經、唐寅等一同下獄,李東陽複閱後發現程敏政稱讚的卷子其實不是唐寅和徐經的[2]。後來革職歸鄉,不久發癰卒,有專家認為是官場的權力鬥爭所致[3][4]。後贈禮部尚書。
其弟子李訊稱之“一代人豪也。文翰雖其餘事,而抱負之宏、造詣之邃,蓋將於是乎征。如萬言應事一策,敷匡時之大略;宋紀受終一考,訂千古之大疑;續修宋、元鑒,謹嚴得《春秋》之大旨;附註《心經》,考合朱、陸之道,則又深探理學之大原;……此皆先生學識之過人,足以濟時而淑世,不但華國而已。”[5]清代《四庫總目提要》稱:“明之中葉,士大夫侈談性命,其病日流於空疏。敏政獨以博學雄才,高視闊步,其考證精當者亦多有可取,要為一時之冠冕,未可盡以繁蕪廢也。”[6]著有《篁墩集》九十三卷、《新安文獻志》、《明文衡》、《宋遺民錄》、《真西山心經附註》、《宋紀受終考》。

作者介紹

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中年後號篁墩,又號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明休寧篁墩(今歙縣屯溪)人,時人稱為程篁墩。明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理學家、文獻學家。程氏世居休寧,七世祖榮秀,任元代江浙儒學提舉。榮秀生文貴,文貴生社,社生吉輔,吉甫生杜壽。杜壽為敏政曾祖,洪武末滴河間郡。杜壽生展,展即敏政祖父。父程信,字彥實,號晴洲釣者,人稱晴洲先生,《明史》卷一百七十二有傳。程信舉正統七年進士,英宗北征,曾上疏諫止。景帝初,也先犯京師,信督軍守西城,退敵有功。後任四川參政,理松潘邊儲,協巡撫侍郎羅綺破西南黑虎諸寨。天順初,歷官太僕卿、都察院左金都御史。成化紀元,歷經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成化三年,四川、貴州山都掌亂,進兵部尚書,提督軍務,率師平蜀,破諸寨,擒徽數千。晚歲還居休寧,優遊山水之間。年53卒,贈太子少保,溢襄毅。程信歷官三十餘年,以名臣聞於世。所著有《晴洲集》、《容軒稿》、《榆莊集》、《尹東稿》、《南征錄》等若干卷。敏政母林氏,處士林欣女,素有德儀,累封夫人,弘治八年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