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孝坊坐南向北,是一座四柱三間晶字行玄武石建築,面闊2.7米,中間高5.2米,兩側高2.36米,寬2.2米,主柱40×36厘米,四柱座長1.45米,寬42厘米,高44厘米。坊頂繫結構,兩側坊瓦面石刻屋天面尚存,而中間瓦面石已被拆毀,屋面殘石現擱於路南邊與坊表下,坊中間撐石已斷殘無跡。據傳,此仿於1966年曾被人用膠輪機拖拉,只拉斷撐石和面蓋,坊柱卻無法動彈,只好作罷。
中坊門上端分二層匾石,頂層浮刻二公相。中刻聖旨兩字,前後相仿,下層匾石中陰刻“何鄭氏節孝坊”六個大字,左側豎刻文:“奉旨旌表”,右側刻豎文:“道光丁酉年五月朔建”(即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
兩翼門上各鑲一石匾,匾字陰刻,上面苔蘚密布,銘文難辯。
徐聞明清代坊表很多,明代主要是功名坊,而清代全是節孝坊,共12座。最早的是雍正年白水塘村的鄭氏旌烈坊,最晚的是光緒二年為擯榔村陳文綱妻亦次媳立於城外海安路左的“百歲節孝坊”。現存前山祿齊村“陳氏旌節坊”(乾隆二十一年),龍塘錦山村牌坊,竹山村“林氏旌節坊”已殘,其餘均毀,略存坊匾。
何鄭氏節孝坊是我縣觀存最好的清代坊表,迄今已有149年。
清代貞節坊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套在婦女頭上的桎梏,是婦女慘遭封建荼毒的見證,識讀貞節妨讓人更加認識到當今社會婦女解放思想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