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引用作者後記的一段文字“管子,尤其雙管,如果不引起重視、不培養熱愛民族管樂事業的接班人,很有可能失傳。為了繁榮和振興民族音樂,希望有志者、青少年朋友們勇於擔起學習重任,把很優秀的民族音樂之瑰寶“管子”繼承和發揚下去!
作者簡介
胡海泉著名嗩吶演奏家、教育家。遼寧北鎮人,1951年考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工團,先後在東北人民藝術劇院音舞團、中央歌舞團、中央民族樂團、中國電影樂團任職。國家一級演奏員(現已退休),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名譽會長。
主要業績:從事電影音樂四十餘年,錄製電影電視音樂數百部之多,特別是音樂故事片《北斗》的嗩吶配音非常成功。1952年,胡海泉首次將嗩吶搬上舞台獨奏,使嗩吶登上了大雅之堂(在這之前嗩吶只用於民間紅白喜事)。1956年,他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周,演奏了我國第一首嗩吶協奏曲《歡慶勝利》,引起音樂界的很大反響。他推出二十餘種新的嗩吶演奏技法,並規範了嗩吶的指、唇、舌、氣四大基本功,以及包括這四大基本功在內的還有牙、喉共六個方面的技法,形成獨特風格。在嗩吶發展史上成就尤為突出。
胡海泉培養學生有數百名,部分學生參加了1995年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並被文化部中國音樂學院聘為我國第一屆嗩吶研究生班客座教授。專著《嗩吶演奏藝術》和主編的《業餘嗩吶考級曲集》(上、下冊)自發行以來,受到廣大讀者好評。他創作、改編了嗩吶、管子、竹笛、笙等獨奏曲一百五十多首。錄製CD唱片六張(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四張、台北”中國龍”音像公司二張)國內外發行量很大。
作者新近編著的《嗩吶曲集》和《管子、雙管演奏教程》的問世,必將對我國民族管樂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胡海泉出訪過歐、亞三十多個國家,為我國與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交流作出了一定貢獻。
由於胡海泉在民族管樂事業的成績顯著,榮獲了國務院頒發的榮譽證書和津貼。同時,他的業績被編入《中國近代音樂家傳》史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