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連黃牛

筠連黃牛

筠連黃牛,四川省筠連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筠連黃牛肉質緊實細嫩,肉呈玫瑰紅色,脂肪含量少,肉味香醇,富有自然茶香。理化指標:粗蛋白含量≥18.0%,膽固醇≤90.0毫克/100克,胺基酸總量≥18.0%。 2016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筠連黃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筠連黃牛 筠連黃牛

筠連黃牛肉質緊實細嫩,肉呈玫瑰紅色,脂肪含量少,肉味香醇,富有自然茶香。理化指標:粗蛋白含量≥18.0%,膽固醇≤90.0毫克/100克,胺基酸總量≥18.0%。

產地環境

筠連縣境內水系縱橫,常年有水溪河31條,屬長江上游上乾段南廣河水系的有鎮舟河、巡司河、定水河、樂義河(渾水河)等共29條;屬長江上游上乾段金沙江水系的有頭道河(即熱壩河)、鹿井溝2條。較大河流有鎮舟河、巡司河、定水河3條,鎮舟河發源於筠連縣南端與雲南省威信縣交界的大雪山北麓,巡司河發源於筠連縣龍鎮鄉池塘溝的山王坳,定水河發源於龍鎮鄉白果村寒婆嶺北麓。

筠連縣環境 筠連縣環境

筠連縣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長秋短、霜雪較少。光熱水資源豐富,適宜發展農、林、牧業及多種經濟作物。常年日照時數1064.4小時,占可照時數的25%。常年平均氣溫17.6℃,年際變化小,最高年1998年和2002年18.6℃,最低年1976年16.8℃,相差1.8℃,月際變化大,最熱月7月26.5℃,最冷月1月7.3℃,差值19.2℃,適宜養殖筠連黃牛。

歷史淵源

筠連黃牛 筠連黃牛

在落木柔區政治鄉拱豬洞發掘的“筠連人”臼齒化石共生的17種動物就有“牛”,它證明了筠連縣在四萬年前就有智人居住,就有牛的蹤跡。

明嘉慶十七年(1812年),《高縣誌》記載“苗子,畜牛馬為生……婚姻聘用馬牛布匹,祭祖宗以宰盜取之牛為敬”。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續修筠連縣誌》原稱“筠連山牛”,並曰“山牛黃色,種山者畜之”。

1960年8月,《宜賓農業(1949~1959)》改稱“筠連黃牛”。

1994年12月,筠連縣從四川陽坪種牛場引進3頭西門塔爾公牛開展筠連黃牛雜交改良。

1997年6月,筠連縣開始推廣黃牛細管凍精技術。

2014年7月,筠連黃牛列入農業部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建設項目。

生產情況

筠連黃牛 筠連黃牛

2013年,筠連縣黃牛存欄達8.26萬頭,出欄3.49萬頭,實現黃牛產值27920萬元。

產品榮譽

筠連黃牛 筠連黃牛

2016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筠連黃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筠連黃牛產地範圍為四川省筠連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川南山地(黃)牛

二、環境要求

海拔370-1800m。天然植被豐富,水源充足,飼養用水達到國家水質Ⅱ級以上標準。

三、飼養管理

飼養方式:牧草生長季節放牧飼養,枯草季節舍飼飼養。

飼草條件:放牧期間,以天然牧草為主,補飼適量當地主產的玉米、茶葉乾粉等青粗飼料;舍飼期間,以當地皇竹草、象草、黑麥草、農作物秸稈或其調製的青貯飼料、氨化飼料配合適量茶葉乾粉為主。

飲水:白天放牧自由飲用山泉,夜晚牧歸自由飲用茶水。

出欄:年齡18月齡至24月齡,體重250千克至300千克。

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屠宰加工

牛源:產自保護區內的符合前述一至三條件的健康牛隻。

靜養待宰:宰前停食靜養24小時,宰前3小時停止飲水。

排酸:在0至4℃,相對濕度為80%至90%的環境條件下排酸24小時,胴體排酸期間之間的間距≥10厘米。

修整、分割:屠宰後1小時內將鮮肉修去脂肪、肌膜、碎骨等。分割溫度應≤12℃。

速凍:在-30℃條件下速凍至肉塊中心溫度-18℃。

五、質量特色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要求。

專用標誌使用

筠連黃牛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筠連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筠連黃牛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