筀竹村[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八尺鎮下轄村]

筀竹村[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八尺鎮下轄村]
筀竹村[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八尺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筀(客家音按“個”)竹村位於梅州市平遠縣八尺鎮北10公里。東連黃畲南龍、上遠村,南連黃沙、樓前、南塘村崬背、河坑;西與鳳頭村大塘 、窩裡、耐坑毗連;北接黃畲牛麻塘。面積9.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51畝,水田1457畝,山地面積1.13萬畝。

村情概況

共轄22個村民小組:大塘尾、罌子窯下、竹細塘、坳下、曾坑、神背、白玉窩、茶山下、茅園裡、窯背坑、綿羊下、窯前、松上、松下、五雲堂、崬坑、蛇形、蓮塘、莆杓 、船形、樟樹塘、黃土甩。共382戶,農業人口1452人,有台胞5人,港胞22人,漢族,講客家話。主要姓氏有:韓姓和楊、張、陳等姓。

韓姓第16世粵海御前大將軍韓先公於宋末從福建寧化石壁鄉遷至 梅州市梅縣區龍虎地方,後轉遷至筀竹村浮崗寨為八尺韓姓開基祖,傳至今已第30世。

楊姓16世從黃畲遷入定居至今已傳至第21世。

張姓第10世從本鎮南塘河坑遷入定居至今已傳至第23世。

陳氏第20世一家6口人,於1976年上半年從五華縣雙華鎮虎石村遷入大塘尾定居至今已傳至第22世。

村駐地建在村中心(昌寮坳地方,一稱光頭坳),該村的地理形貌較為特別,村中心位置為高突一些,東西兩邊偏低,村中心成為分水嶺,往東水流向黃畲的南龍,往西水流向鳳頭村大塘 ,古有口頭禪:“有女莫嫁筀竹村,扶爛褲頭 爛裙”之說,即該村過去湖洋深泥田較多,1972年農業學大寨期間,在支部書記楊淦書帶領下,對該村的山、水、田、林、路進行改造,綜合治理,經過幾年的治理,這一現象已得到解決。

村駐地相鄰有國小一間(於1991年新建成的368平方米兩層教學樓),有小賣部、縫衣店、摩托、腳踏車、修理店等共8間,村駐地北1公里處有碓坑水庫一座。

村中的蓮塘、五雲堂屋側豎有兩柱楣桿石,共三節接駁,楣桿石柱上雕有龍鳳吉祥物圖象,夾石上刻有:旨恩進士韓吉旦立,清道光十八年戊戌歲冬月立。

村駐地東與黃畲交界處的山徑之間古時建有一座茶亭——快來亭,至今仍在,茶亭前後門及內門,視窗兩側有書畫家韓實根書寫的6副對聯,收錄其中幾副:“快哉此亭宜晴宜雨,來得其所可止可行。山徑之間有亭獨立,人家不遠過客無驚,既來則安便是佳處,為渴思飲且向前途”等。

特色產業

主產水稻,菸葉,生薑,西瓜,甜玉米,花生,黃豆,雜交水稻制種等,農業人口年平均3100元。

基礎設施

民房多是祖先建的磚瓦房,傍山或沿村道兩邊而建,成片聚落,近幾年新建的是鋼筋混凝土樓房,50%以上家庭飲水用自來水。山林面積廣闊,森林資源豐富,是八尺鎮木材主產地之一。

交通方便,東有通黃畲、仁居,北通鳳頭,肥田等村的硬底化公路,公路總里程8.7公里。其中硬底化公路5.2公里,95%的自然村通公路。

文化、通訊事業發達,村內裝有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基站,通訊信號強,90%的家庭裝有程控電話,使用手機的農戶也很普遍,可直撥世界各地。90%以上家庭可收看到20多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相關人物

韓實根(1860—1930)名友梅,有名的國畫家,擅書法,其作品在八尺鎮內收藏的的“春夏秋冬”四季圖、“鐵拐煉丹”、“福祿壽”條屏畫等10多幅。家中還保存有竹簡沉雕對聯兩副,長聯為9天長,短聯長3尺。聯曰:“何必讀盡聖賢書能全道德便為實學,縱然志周天下事不知進退終是疑”、“望竹有高節,聞雞願著鞭”。

楊淦書,男,生於1938年,先後曾任 梅州市梅縣區區委副書記,平遠縣委代書記,平遠縣政協主席等職,1998年退休。

韓集賓,平遠縣百日縣長,是該村人。

文化

傳統民間藝術有:舞龍、馬燈舞隊,逢年過節活躍在各村和鄰近鄉鎮,深受民眾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