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

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

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標誌的改革是第一輪改革,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擺脫姓資姓社的束縛,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聯繫拉開第二輪的改革大幕,那么,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以完善市場經濟,推動政府轉型,加快社會建設,進而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為內容的六位一體的改革,則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輪改革。

內容簡介

每次改革開放的重大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現體制創新和理論創新。《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呼喚思想解放,就全方位改革提出政策建議,為讀者全面把握改革大勢提供了很好的視角。
——高尚全
“中國特色”應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統一,把“中國特色”理解為中國特有的,是很片面的,會限制我們的眼界。《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對重大事件以及具體領域改革進行剖析,實際是將人類社會普遍規律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為讀者清晰把握中國改革未來走向提供了有意義參考!
——沈寶祥
如何增進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衝破思想意識的束縛,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穩中求進,重點突破,需要集中諸多專家智慧。《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展現了眾多專家智慧,對推進全方位改革提供了雄厚的智力支持,是一部值得仔細研讀的好書。
——宋曉梧
事不過三,第三輪改革,也是最後的改革,成敗在此一舉。本書一大看點,是對習李國家治理體系改革奠基工程的描述:權力-權利平軌。民主是社會主義生命,權力-權利平軌是民主生命。
——吳稼祥
《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探討官民合作,期盼公民覺悟,儘管改革並不必然成功,但公民的努力則有助於成功。中國未來取決於中國公民的努力。
——吳思
深入觀察,前沿思考。《中國改革報告2014》,精英雲集,精華薈萃,開卷有益。
——王占陽
中國開始了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一書為讀者展現新改革的前景,改革之難、之痛、之決心、之藍圖盡收眼底
——胡星斗

作者簡介

陳劍
著名現代化研究專家。男,祖籍江蘇淮安,1957年3月出生安徽蕪湖,先後畢業於安徽大學經濟系和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先後在安徽省銅陵市委、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溫嶺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等部門工作。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改革20人論壇執行主任,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會長,全國工商聯參政議政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委講師團專家組成員,北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交通大學等多所大學兼職教授。
主要著作有:《人口素質概論》、《北京離現代化有多遠》、《奧運熱點面對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國離現代化有多元——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宣言》。主編《中國改革報告2011》、《中國改革報告2012》、《中國改革報告2013》,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一些專著和論文曾獲省部級獎。

圖書目錄

目 錄
序言一/胡德平
序言二/沈寶祥
序言三/《中國改革報告2014》課題組
第一部分 中國改革主報告
一 改革總目標,建設一個常態的現代國家/
二 改革是為了創建一個好的“社會存在”/
三 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保障“無特殊利益說”的實現/
四 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 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五 排除干擾,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
六 推進改革應遵循的原則/
七 第三輪司法改革/
八 2013年重大事件評述/
九 2014年中國六大領域改革展望/
十 2014年九大政策建議/
第二部分 改革總論
三中全會是開啟新一輪改革的戰略起點高尚全/
論改革的底線原則盛明富/
改革的核心價值理念陳 劍/
把一般規律與中國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沈寶祥/
如何設定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彭真懷/
論包容性改革的運作常修澤/
把國家治理的選擇、決定與更迭權還給人民孟立聯/
從轉型視角研究俄羅斯現代化問題陸南泉/第三部分 經濟體制改革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宋曉梧/
新四化:新一輪經濟成長的四大引擎陳 劍/
通過改革,獲得增長新動力周天勇/
基於國家治理的新一輪財政改革劉尚希/
改善政府支出結構 建設公共服務政府
——關於財稅體制改革的思考王小魯 尚 言/
中國市場經濟與民營中小企業俞憲忠/
中國股市困境及破解路徑袁緒程/
第四部分 政治和法律體制改革
新民權主義改革吳稼祥/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張恆山/
我國現階段政治體制改革的若干關鍵點汪玉凱/
走黨建與政改相結合的道路王占陽/
中央—地方政府權責配置最佳化的原則思路及關鍵環節侯永志 孫志燕/
協商民主: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點選擇張 峰/
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的思考和建議連玉明/
鄧小平與村民自治王占陽/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袁曙宏/
改革紀檢體制李永忠/
中國律師業的發展瓶頸和發展空間陳有西/
改革進程與公民努力吳 思/
第五部分 社會與文化體制改革
改革,釋放社會創新能量丁元竹/
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金元浦/
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社區平台:基於社會治理結構視角姚儉建/
中國群體性事件狀況與國家治理張 荊/
調整現行生育政策勢在必行陳 劍/
養老保險改革重在體制創新田雪原/
中國醫保改革:根本在制度,關鍵在管理王東進/
振興中醫藥產業應從獨立自主開始李俊峰/
第六部分 地方改革實踐
加快體制轉型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北京市2013年重點領域改革綜述于海永 蔡春雷 王 昊/
創新基層民主選舉方式的有益嘗試
——安徽銅陵“海選”的探索和實踐徐 南/
中國地方人大建設:成就、挑戰及轉型
——浙江溫嶺的民主實踐張學明/
附錄一 推進中國改革,促進北京發展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2013年工作綜述
附錄二 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經濟體制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展望”研討會
附錄三 “思想中國——2014迎新聯歡會”會議記錄
——讓思想成為光明中國騰飛的基石

序言

序言一
胡德平
三中全會的《決定》我看了一遍,感到改革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這讓人很放心。我對此確實非常擁護。這個決定說的全面改革的空間很大,亮點也很多,應該認真學習。
一個時期以來,我們面臨的問題,其實也看清楚了,就是下不了決心,老是在原地轉。比如說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基礎性作用,1992年就這么提了,那是十四大。十五大還是這句話,起基礎性作用,但是在國家巨觀調控下起基礎性作用。十七大還是這么一句話,還是起基礎性作用,就是在更大程度上起基礎性作用。十八大是更大程度、更大範圍起基礎性作用。不如就來個起決定性作用。這就簡明扼要,而且這是經過實踐驗證的。邁出這樣一步,我覺得這體現出的是一種勇氣和信心。
第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國家學說。
我國改革的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治國,首先就有一個治理系統、治理能力問題。我們黨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那和人民民主專政是個什麼關係?我覺得這牽涉到一個國家學說問題,主人是誰,最高權力機構是誰,共產黨應該是個什麼地位,人大、政府、兩院是個什麼地位,這一系列問題,我覺得是國家學說問題。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經常講這點我覺得非常好,講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我覺得這既有馬克思主義對國家學說的看法,也有現代化的意義。
過去說我們國家怎么治理,說到政治體制改革,首先說我們不搞三權分立。你這么說也可以,但你首先要說明你的目標是什麼。別一說就是我們不搞這個、不搞那個。現在把我們要搞什麼說出來,就非常好。現在把治理國家列為現代化的一部分,四個現代化再加一個現代化,這就覆蓋了方方面面——全面改革,這個說得非常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還是要保護人民,依法打擊各種罪犯。這個次序再擺正確,我覺得就非常好了。首先是依靠人民。各種自治組織應該搞起來,不但市場可以解決的政府不要包辦,自治組織、民眾團體,自己能解決就交給它自己解決。這既是一個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問題,也是第五個現代化的路徑。
第二,改革要趕上時代的步伐。
我國改革三十多年,世界形勢變化得很快,這個時代的步伐我們跟上了沒有?我們的改革有不到位的問題,也有一個方向的問題,我們的改革不能讓人民老失地,不能簡單地讓工人下崗。那樣就是有問題。我們的一些改革,要看看時代是什麼樣,我們的問題出在哪兒,在改我們問題的時候要看看前景,要考慮到還會有什麼問題。
第三,土地制度、城鄉二元結構是一個重大的問題。
這是在我們80年代農村改革時就面臨的問題,我詳細看了五個“一號檔案”,幾乎全都涉及了。農村改革不單是個生產責任制問題,也牽涉到購銷問題、運輸問題、環保問題,比如現在一個流通運輸體系沒有解決,這就讓農副產品提高了那么多的流通成本。此外,還有土地制度、二元結構、農村經濟組織的成員問題,都有涉及。總結經驗,是對它的價值認識不同,如果連發十個“一號檔案”,農村土地情況、城鄉二元結構當時就能得到解決,那樣境況應該比現在要好得多。
第四,檔案的意義重要在於滿足社會和人民需求的程度。
以前我學習中央檔案和中央精神時,著重談它的意義和影響,現在有了一些新想法,也就是說,要談它如何滿足你、我、他每個人的需求,如何滿足社會各個利益群體的需求,應該加上這樣一個思維方法和角度學習檔案。
滿足需求不光有經濟上的意義,也有政治上的意義。
一是在經濟上,這次三中全會說到各種所有制的產權是平等的,都要受到保護,農村的建設用地和城市的建設用地應該同地同權同價。今後不見得城市的發展就是國有土地的不斷增加,即使再征地也要減少征地的範圍,這一點在經濟領域內滿足了各種所有制主體的需求,希望它能夠落實。
二是中國發展確實很快,確實是世界的奇蹟,但新的矛盾產生了,貧富分化的差距也加大了。政府的稅收應該怎么用,是用在政府的建設投資上,還是更多關注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我覺得,人民大眾這種需求也應得到滿足。
三是三中全會在政治方面強調憲法是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根本大法,而且要把忠於、遵守、維護憲法的機制形成一種制度。我覺得在這種形態下,反憲政、反公民社會的言論不好再講了。司法制度改革也是人民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強調學習檔案要結合公民、社會的需求,大家的學習才能更主動、更積極、更能體現人民的首創精神,才能把正確的理論作為行動的指南而創造歷史。有這樣一句話不可忘記:人們對先進理論實現的程度,取決於人們對先進理論需求的程度。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連續每年出版《中國改革報告》,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黨的建設。對每年中國改革的步伐作一綜述和回顧,可以看到我們在改革方面總體是向前的發展軌跡。我希望,每年出版的中國改革報告會增加吸引力,成為推動中國改革的重要思想庫。
序言二
沈寶祥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過去搞革命,很強調要有革命的精神。今天搞改革,也需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撐,這就是改革的精神。改革者就是要有一點精神。
從改革一開始,鄧小平就提出,要殺出一條血路來。這就是改革者的精神。1992年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乾不出新的事業。”《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2頁。鄧小平鮮明地提出了改革者要有一種改革的精神。
1983年1月20日,十二大剛被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作長篇講話,題目是:《四化建設和改革問題》。在這個講話中,專有一節講共產黨員必須具有勇於改革的思想。他說,勇於改革是革命者的品格。在新時期,我們一定要在全黨同志中確立社會主義社會還要在各方面進行改革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指導思想。勇於改革的精神,這是改革者應當具備的品格。
回顧三十多年的改革歷程,有起有伏,是曲折前進的,改革者的精神非常重要。改革的啟動,是靠殺出一條血路的氣概,披荊斬棘,開拓前進。20世紀90年代初,重啟改革,是靠闖和冒的精神,頂住“姓資姓社”的責難,不怕“左”的政治家、理論家的大帽子。改革的實踐充分說明,改革者首先要有勇於改革的精神,這是推進改革的一個前提條件。
當前,改革遇到了包括利益集團在內的重重阻力,異常複雜而艱巨。如果說,改革之初要突破的是思想“禁區”,那么今天的改革,要突破的則既是思想“禁區”,更有利益“雷區”。改革形勢的發展尖銳地提出了改革者的精神狀態問題,特別需要強調勇於改革的精神,敢闖敢冒的精神,敢於碰硬的精神。
一個時期以來,一方面改革的呼聲很高,另一方面,改革卻老是邁不開大的步子,甚至出現了延緩改革、阻止改革的怪理論。
改革邁不開大的步子,說來說去,還是一個“怕”字。怕什麼呢?
主要是怕走錯了路。
20世紀90年代初,改革不敢邁開步子,是怕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所謂“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鄧小平尖銳地批評說,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這個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基本不存在了,但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這個問題卻凸顯出來了。
鄧小平響亮地提出,社會主義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質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黨的十五大更是明確講:“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檔案彙編》,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頁。這裡講得很全面,有益成果要借鑑,制度模式不照搬。但有些人強調的是絕不能照搬,這也不能搞,那也不能搞,而對如何吸收借鑑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則避而不講,不感興趣,實際是害怕,害怕走了資本主義道路。其實,害怕是沒有必要的。政治領域同經濟領域一樣,也有屬於手段和方法的東西,如權力分解、權力制衡、普選等,大膽吸收和借鑑這些東西,有助於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盲目地害怕改革會走了邪路。
鄧小平說,我們的政治體制是從蘇聯模式來的。參見《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78頁。鄧小平具體地分析了我國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的弊端,他列舉了五個弊端,即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家長制現象、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五大弊端,最主要的是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這種政治體制和它的弊端,就是我們所說的老路的重要實質內容。那么,鄧小平講的這些究竟是不是符合我國政治體制的實際狀況呢?現在,很有必要重新提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鄧小平的論斷毋庸置疑,而且應當正視。在政治上不走老路,就要堅決地推進政治體制的改革,革除蘇聯模式的那一套,革除五大弊端。不正視我國政治體制存在的問題,甚至給要求改革的言論和主張扣帽子,盲目地害怕改革會走上邪路,實際上,這恰恰是自覺不自覺地在維護老路、堅持老路。這樣的精神狀態更是要不得。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這就證明,我國的政治上層建築基本上是適應經濟基礎的。言下之意是,我國的政治體制不必作大的改革。這樣的觀點似乎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似乎很有道理,也有一些迷惑力。但是,第一,對基本原理要完整準確地理解;第二,對什麼事物都要作具體分析,基本原理代替不了對具體事物的具體分析。對此,我在《弊端與良方》一文中作了剖析。現抄錄如下:“毛澤東曾說: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我國,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存在著既相適應又相矛盾的狀況。我們要看到二者相適應的一面,又要清醒地看到二者相矛盾的一面。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還表明,這種既相適應又相矛盾的狀況,也是發展變化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時,矛盾的方面會比較突出。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往往是政治制度和體制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方面,也是這樣的狀況。就當前來說,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如貧富差距拉大,腐敗現象、壟斷,以及建設中的決策失誤,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已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這些,都是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矛盾的具體表現,都可以也需要從政治體制上找到原因,都提示我們要進行政治體制的重大改革。”陳劍主編:《中國改革報告2012》,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229頁,該文題目出版時改為《漸進式改革要有突進》。現在,大家都看到,我國社會的矛盾比較突出,這正是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矛盾的具體表現,正是需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警示。唯有敢於直面現實的勇氣,大力推進政治體制的改革,才是出路。
同1992年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時的情況相比,現在的“怕”,似乎更多一些。有些人總是強調改革要慎之又慎,要設計好了才能行動,而設計方案又猶猶豫豫,遲遲出不了台。對於一些改革試點,出現一些問題就叫停,生怕亂了局面。還有是怕碰硬,都說改革要攻堅,但就是缺少有力的行動。總之,是一個“怕”字在作怪。
十八大以後,我們正在做堅持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文章。“改革”,是這篇大文章的一個關鍵字。現在,人們熱議改革,有議論改革必要性的,有提出各種改革主張的,這都反映了人民民眾的意願,也反映了歷史的要求。怎樣改變改革邁不出大的步伐的狀態?就要解決精神狀態的問題。
怎樣振作精神?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一是要大力倡導“闖”的精神。鄧小平說:“幹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闖將。”進入改革攻堅階段,我們更需要勇於衝破一切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勇於碰硬,敢於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有一股闖勁,有一股勇氣,闖出改革的新天地。“摸著石頭過河”,首先是要敢於“摸”。這就要有“闖”的精神。
二是要著力擊破束縛人們思想和精神的謬論、怪論。當年,鄧小平以“三個有利於”標準擊破了“姓社姓資”的詰難和困惑,又以手段和方法論解惑社會主義能不能搞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疑難,從而使人們的思想豁然開朗,精神升華到新的境界。
現在的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雖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圍繞要不要該改革、改革向何處去,仍有激烈的爭執。一個時期以來,出現了一些謬論、怪論,比如,中國特殊論、無普世價值論、片面的維穩論、片面的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論,等等。這些謬論、怪論,誤導了人們的實踐,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要振奮起人們改革的精神,就必須剖析這些謬論、怪論,指出其謬誤和危害。這就是當前推進思想解放的重要內容。
陳劍同志主編的《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全書近四十萬字,會集了諸多改革專家對2013年中國諸多事件的分析,並全面論述了中國如何進一步推進改革、如何改革、在哪些領域進行改革等問題,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這是作者主編的年度改革報告第四部,是一部論述改革值得關注的好書。
本文著重講了一個改革的精神狀態問題,作為此書的序言。
序言三
《第三輪改革——中國改革報告2014》課題組
2013年11月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是一個具有明顯改革特徵的《決定》,對未來的中國的發展將會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意味著改革旗幟將在中國上空高高飄揚。
2013年9月2日,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交易成本理論提出者羅納德·科斯(Ronald Coase)逝世,享年102歲。科斯教授是新制度經濟學的鼻祖,產權理論的奠基人,其理論對中國的經濟改革影響深遠。科斯與王寧曾寫了一本書:《變革中國》。這本書的觀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依靠的並不是政府主導的市場化改革,而是來自邊緣部分的革命,承包制、鄉鎮企業、個體戶和經濟特區是中國市場經濟轉型中最重要的四個“邊緣力量”,他們共同促成了中國的“邊緣革命”。邊緣革命的內在核心都是對人的解放,對個體權利的承認,政府逐漸從生產領域和市場退出,這使民間經濟得以崛起,個體力量得以發揮,如此才創造了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經濟奇蹟。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決定》60條,有55條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多方面的改革。55項改革歸納為一條,仍然是人的解放,如何進一步擺脫束縛,使每個人的潛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決定》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一條十分重要改革。在資源配置中,到底是政府起決定作用還是市場起決定作用?這場爭論幾乎延續了十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終於給出了一個明確回答。長期以來,人們把一個主導市場經濟發展的強勢政府,看作中國模式的特色,這種觀點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隨著中國在經濟成長過程呈現出的大量問題,人們認識到這種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並漸漸取得了有識之士的共識。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此也給出明確回答。但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關鍵在於對政府的行為進行限制,並嚴格規範政府的行為,這也是未來中國改革重要環節。
市場作為資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需要政府管住“閒不住的手”,政府不能過多地介入經濟活動,尤其是對於一些過於微觀的事務不能插手過多。政府的工作就是為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健康公平的競爭和法治環境,在公共服務領域擔當主要供應者的作用,即建設一個公共服務型政府。這也是李克強總理在上任之初提出的“兩個凡是”理念的實施,即“凡是市場能夠做到的,交給市場;凡是社會能夠做的,交給社會”。但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沒有政府自身脫胎換骨的改革,是難以做到的。
科斯所說的邊緣革命的內在核心都是對人的解放,對個體權利的承認。而人的解放,最重要的是思想解放。2013年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周年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現在看來,這一主題在當今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我們仍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科斯在去世之前,曾對中國發出十個忠告,其中一個忠告就是: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個嚴重的缺陷,即缺乏思想市場。他認為,“具備批判思想、願意挑戰權威,而又寬容、虛懷若谷的公眾,是自由思想市場發展的沃土”。並認為,只要中國開放思想市場,中國就會迅速在科技方面更上一層樓。當今中國經濟諸多弊端和險象叢生的根源,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思想市場。已故物理學家錢學森之問,即“為什麼中國的大學在1949年後沒有產生一個世界級的原創性思想家或有創見的科學家?”,科斯的答案是,因為中國缺乏一個開放的思想市場。
開放、自由的思想市場不能防止錯誤思想或邪惡信念的產生。但歷史已經表明,壓制思想市場會遭致更壞的結果。在一個開放的社會,錯誤的思想很少能侵蝕社會的根基,威脅社會穩定。
今天的中國,不是沒有思想,也不能說思想市場沒有開放,而是需要進一步開放。因此,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如何保障憲法賦予每一個中國人的言論自由的權利,仍是當今中國面臨的問題。按照科斯的想法,只要中國開放思想市場,允許大學獨立、自治,給私企以與國企同等的待遇,中國就會迅速在科技方面更上一層樓!
一個開放的思想市場,需要有獨立的人格思想學者。作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需要對政府政策中的進步方面的給予表揚,以激勵政府;同時應該對不恰當的政府政策勇敢予以批評,當然要注意方式,最好是政府能夠接受的方式。以批評的眼光來看待社會現象,提出具體建設性的意見,並造福於普羅大眾。
《決定》發布後,社會對《決定》的總體評價是好的。在當下十分複雜的形勢下,能夠出台體現諸多改革內容的《決定》,確實超出許多人的預期。
人們經常拿兩個三中全會進行對比,兩次三中全會最大的區別就是社會背景、時代背景的變化。經濟體制改革雖然還是很重要,但是歷史走到今天,政治改革特別是民主化的推進,包括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應當提上議事日程。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命力所在。如果在這方面能夠有所推進,中國的面貌將會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的威望和凝聚力也會進一步提升。
千萬不要把民主污名化。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在自己管轄的邊區就搞過試點,效果非常好。我們現在也有很多地方在搞基層選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推進適度民主,不僅不會影響穩定,實際是有利於推進穩定的。只要採取積極穩妥的辦法,在黨的領導下,是完全能夠把控局勢的。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地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總書記的這一講話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按照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歷史的發展是由許多單個人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恩格斯晚年強調唯物史觀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他在深入分析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互動作用後,提出了歷史“合力”論思想。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如同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形成的一種總的合力。未來中國如何發展,當然取決於執政黨政策和路線的正確,但同時也取決於無數中國人的努力。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無數中國人的努力和覺悟可能更為重要。所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每個人的努力,就形成了一股潮流,就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說得好,“人民對這種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