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李斌[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李斌,男, 1963年1月生,湖南省武岡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教授(三級),博士生導師,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社會學學科帶頭人,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美國斯坦佛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社會科學》、《社 會》、(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雜誌外審專家。先後主持各類課題20餘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後基金1項,湖南省社科基金2項。出版專著4部,主編社會學教材1部,主編“和諧中國”、“經驗中國”、“創新中國”學術書系3套,“普通高等學校社會學創新規劃教材”1套,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履歷

2009年4月-2010年:美國斯坦佛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合作導師:Prof. Xueguang Zhou。

2009年10月-2010年3月:印第安納大學多樣化研究項目國際高級研究員

2011年9月--: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2006年3月——:中南大學社會學系主任

2005年9月:被中南大學聘任為教授

2005年6月—2006年3月: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助理

2003/12 -06/03: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博士後;3月份,博士後出站。合作導師董曉萍教授。博士後報告《共有的住房習俗》;

2002年9月: 被中南大學聘為副教授;

2000/9-03/9: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讀博士,導師李強教授。

1993/7-: 中南大學教師;

1990/9-1993/6: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導師李秉德教授。

1987/9-1990/8:湖南省武岡四中教高中英語;

1985/9-1987/7:湖南省邵陽地區教師進修學院攻讀英語專科;大學畢業;

1982/9-1985/8:湖南省武岡縣獨山中學教國中英語;

1981/6-1982/8:湖南省武岡縣新東鄉永興國小教書;

1979/9-1981/6:湖南省武岡師範學校讀中師。

研究方向

社會分層與流動,社會政策。

科研課題

課題總數:20餘項. 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1項,湖南省重點課題1項,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項。

1. 200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城市住房制度改革與城市社會分層體系變遷研究”,批准號:04BSH019,完成日期:2007年4月。

2. 中國博士後基金資助項目:“世界城市網路中的中國城市住房”,批准號:中博基字2004第13號(2004035273)。

3. 2005年度中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資助:“住房變遷中的民俗研究”,資助項目編號:0502027。

4.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資助基金:“民俗學與社會發展研究”,2004-2005。完成日期:2006年3月。

5. 2005年中南大學法學院教改重點資助項目:“高校研究型教學方法的場域”。完成日期:2006年5月。

6. 200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一般課題):“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研究”,批准號:XJK06CGD017. 完成日期:2008年5月。

7. 2006年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城市社區型住宅——以社區為單位的研究”,批准號:06YB59。完成日期:2007年12月。

8. 2006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編號:NCET-06-0693,資助時間:2007年-2009年。

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國城市居民居住階層化研究”,批准號:07JA840017,完成時間:2010年12月31日。

10. 湖南省統計局民意調查中心:“湖南省組織工作及組工幹部形象民意調查”,編號:043010100,批准時間:2008年6月5日。完成日期:2008年7月1日。

11. 2009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研究》(項目編號:09BSH062),完成時間:2014年8月。

12. 2010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轉立項目:《民生視角下湖南省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0ZDB03)。完成時間:2012年12月。

13. 中南大學2010年本科生教學改革課題:“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創新”。

14.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0年度調查》,。

15.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1年度預調查》。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1年度調查》

17.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2年度調查》。

18. 清華大學“中國城鎮化與勞動移民研究”調查,2012年度。

19.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3年度調查》,

20. 民進湖南省委2013年重點調研課題:湖南省流動人口現狀與需求調查研究。

21. 中南大學教師研究基金2013年度:城鄉居住空間變動與醫療服務體系調整研究。(編號:20130018040004)

22. 城市安居工程配套基礎設施項目社會風險評估(108301006),湘潭市城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13.06-2014.06。

23.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4年度調查:老年追蹤調查》.

24. 2014年中國宗教調查(CRS)項目,執行時間:2014年7月15日-8月20日。

論文

期刊論文

1. 走向協同型的社會治理,《社會工作與管理》2015年第1期(李斌、王鎰霏)。

2.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湖南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廖鴻冰、李斌)。

3. 城鎮化背景下失地青年的人際壓力,《三農中國》(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宋亞平主編)第23輯第101-111,武漢:崇文書局,2014.12, ISSN978-7-5403-3762-9.(李斌、曾東霞)

4. 組織化與專業化:中國社會工作的雙重演進,《社會工作》2014年第6期(李斌、王鎰霏)

5. 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理性選擇,《求索》2014年第7期(廖鴻冰、李斌)

6. 城鎮化背景下失地青年的人際壓力與社會穩定,《中國青年研究》2014年第10期(曾東霞、李斌)

7. 農村居民的城市融入:基於對工作狀態研究的分析,《國際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國科教文組織)2013年(第30卷)第4期(2013年12月)。全文轉載在 人大複印資料《人口學》 2014 年第 4

8. 中國社會工作的問題域及理念,《社會工作》2013年第2期。

9. 政策認同與經驗敘事:基於失地農民的表達,《西北師大學報(社會學科學版)》2013年第2期(連紅萍、李斌)。

10. 走近“屌絲”——大學生底層化表達,《中國青年研究》2013年第1期(李斌、湯秋芬)。

11. 新農合、選擇空間與農民主體性困境,《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12. 高校大類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種推進模式,《大學教育科學》2012年第5期。

13.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嵌入性”建設——以湖南省為例,《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全文轉載在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工作》2013年第1期。

14. 新農合制度轉變農民就醫理性,《探索與爭鳴》2012年第8期。

15. 社會工作人才供需失衡,《中國社會科學報》第335期,2012年7月27日B02.

16. Housing Stratification and Aging in Urban China, in Sheying Chen and Jason L. L. Powell edited. Aging in China: Implications to Social Policy of a Changing Economic State ., Springer, New York Dordrecht Heidelberg London. 2012, pp209-219, ISBN 798-1-4419-8350-3. DOI: 10.1007/978-1-4419-8351-0_12

17. 社會融合:賈伯斯的創新之魂,《學習月刊》2011年第12期上半月.

18.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組織建設的目標與原則——基於三級衛生醫療組織功能定位視角,《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19. 村醫行為、農合制度與中國經驗,《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5期。

20. 新農合補償方案的三大關鍵要素,《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21. Bin Li and Sheying Chen, A Study of Residential Cond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1540-353X, Volume 25, Issue 1, 2011, Pages 72 – 88. (http://dx.doi.org/10.1080/02763893.2011.545746 ).

22. Bin Li and Sheying Chen, Aging and Housing in Urban China, In Sheying Chen and Jason L. Powell Edited:Aging in Perspective and the Case of China: Issues and Approache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2011, ISBN: 978-1-61761-947-2. pp1151-1155 .

23. Bin Li and Sheying Chen, Aging,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Housing in China, Aging International. 2 December 2010.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10. Printed 2011, 36: 463-474.

24. 醫患關係的結局:兩所醫院的對比,《文史博覽(理論)》2010年11期。

25. 分化或特色:中國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中國人口科學》(CSSCI)2010年第2期

26. 中國社會分層研究的新視角——城市住房權利的轉移,《探索與爭鳴》2010年第4期。

27. 保障湖南糧食安全的著力點,《城市公共安全》羅海藩主編,童中賢、韓未名執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322-330頁。

28. 是誰阻擋他們融入城市,《學習月刊》2010年第7期(上)。

29. “被時代”已經來臨?《學習月刊》2010年第2期(上)。

30. 城市拆遷的階段性特徵分析,《學習月刊》2010年第1期(上)。

31. 脫序型:中國農村女性自殺原因探究,《石家莊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

32. 醫療保障政策調整與村衛生室的生存空間,載邴正主編:《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學》(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2008·長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7月版。

33. 差序格局下農村社會資本的重構,《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34. “昨天、今天與明天”——談經濟適用房發展歷程及意義、缺陷與發展趨勢,《學習月刊》2009年第8期(上)。

35. 就業政策轉向社會工作的邏輯,《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36. 城市邊緣群體住房保障研究,《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37. 醫療保障政策調整與村衛生室的生存空間,載王宏波主編《社會工程評論》,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8. 中國教育體製革新之路,《商務領航》2008年第3期。

39. 化解群體間矛盾,抑制群體性事件,《學習月刊》2008年10月(上半月).

40. 抗震救災中的青年組織:應急回響與行動,《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41. 住房價值結構化:人口遷移的一種篩選機制,《中國人口科學》2008年第4期

42. 研究型教學法的操作化,《大學教育科學》,2008年第3期。

43. 農村居民的病患觀與健康公正,載《和諧社會與社會建設》(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主編:方向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8月版。

44. 征地政策、權利意識與政府工作策略的調整,《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4期。

45. 征地政策轉型與失地農民權利意識的發展,《新疆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46. 失地農民市民化過程中的身份認同,《石家莊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47. 正視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差異與困境,《學習與實踐》2007年第8期。

48. 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兩類差異,《湘潮》2007年第2期。

49. 住房資源、分配製度與資格認定,《石家莊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50. 農民工權利意識與社會階層關係的和諧,《求索》,2007年第2期。

51. 傳統與現代之間:城市古井民俗文化變遷,《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52. 傳統與現代之間:城市古井民俗文化變遷,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7年第10期。

53. 新農村建設八種經濟模式,載《獻策湖南》,主編:謝康生,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54. 和諧社會建構與城市農民工的住房,載《社會學視角下的和諧社會》(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主編:黃家海、王開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7月版。

55. 城市農民工的住房,《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56. 小城鎮居民住房利益變遷中的“階層融合”趨勢,《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57. 對研究型教學法的一種比較研究,《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58. 寺廟之爭:民俗精神符號再造,《中國研究》2005年第1期。

59. 功能重構與利益分化——單位房管職能部門變動對職工住房利益的影響,《求索》,2005年第4期。

60. 城市單位職工獲取住房利益手段差異的社會轉型意義,《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61. 住房制度改革中的單位角色與職工住房利益分化,《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62. 中國城市單位職工對住房制度改革結果的主觀評價,《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63. 市場能力與職工住房利益分化,《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第11期。

64. 中國勞動力市場結構:從“剛性”走向“滲透”,《求實》2004年第1期。

65. 城市單位職工位置能力與獲取住房利益關係的實證研究,《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66. 依戀群體: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江蘇高教》,2004年第6期。

67. 中國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社會學研究》,2002年第2期。

68. 中國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3期。

69. 社會排斥理論與中國城市住房改革制度,《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第3期.

70. 市場推進下的中國城市弱勢群體利益受損分析,《求實》,2002年第5期。

71. 效率與和諧——經濟倫理學的探索,《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轉載在《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第18卷第6期。

72. 教學新概念,推引教學法,《瀋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3期。

73. 企業下崗職工社會心理問題現狀及理論分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74. 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新發展,《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第116-118頁(第2)。

75. 教學新概念——“推引”教學法,《教育與現代化》2000年第2期第27-31頁。

76. “推引”法----社會學教學改革探索,《有色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77. 湖南區域發展之名牌戰略,《中國世紀發展文論大系》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78. 城市社區居民對生活現狀滿意度的調查與分析,《社會主義研究》,1998年第3期第72-74頁。 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8年第5期。

79. 農村富裕人口流動模式研究,《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80. 教育實驗散議(上),《教育科學研究》,1992年第4期。

81. 教育實驗散議(下),《教育科學研究》,1992年第5期。

會議論文

1. Housing Reform,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Aging in China , (co-authors: Sheying Chen),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Gaylord-Opryland Hotel, Nashville, Tennessee, December9-11, 2009. Sponsored by Centre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PO Box 3008, Bloomington, IN 47402.

2. 醫療保障政策調整與村衛生室的生存空間,2008年全國社會學年會論文(獲年會論文二等獎,2008年7月20-23日,吉林:長春。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3. 農村居民的病患觀與健康公正,2007年社會學年會論文(獲年會論文一等獎,2007年7月19-22日,湖南:長沙。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4. 和諧社會構建與城市農民工的住房,2005年中國社會學年會論文(2005年10月10日-13日,安徽合肥),年會二等獎。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5. 資源、制度與資格認定,首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暨系列講座論文集(中國∙天津),2005年7月30日-8月2日,第338-344頁。

出版

專著

1. 《住房利益分化與社會分層機制變遷》,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ISBN:7-81105-007-2/C 001,34.8萬字

2. 《共有的住房習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7月版。ISBN:978-7-80230-740-7/D·228,27.1萬字。

3. 《分化的住房政策:一項對住房改革的評估性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7月版。

4. 《中國城市居住空間階層化研究》,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6月版,286千字。ISBN:978-7-5112-4820-6

5. “中南大學社會學文叢·和諧中國系列”大型系列叢書(主編),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開始出版。

6. “中南大學社會學文叢·經驗中國系列”大型系列叢書(主編),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開始出版

7. 主編:論文輯《社會公正與和諧社會建設》(上·下),2007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中國長沙,2007年7月)。

教材

1. 主編:普通高等學校社會學創新規劃教材《社會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書 號:ISBN 978-7-307-07099-8/C·229

2. 編寫並翻譯兩個單元約5萬字,載於《大學專業英語(文貿類專業)》,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2月版。

畢業論文

1、清華大學博士論文:《位置能力和市場能力:長沙市六個單位職工住房利益分化研究》獲2003年度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2、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出站報告:《共有的住房習俗》,2006年3月。

獲獎狀況

1. 2015年1月26日:第三輪“黨委出題、黨外調研、學校採納、部門落實”活動中,研究報告《創新高效協商民主,推進高校民主發展》一文,獲二等獎。,頒獎單位:中共中南大學委員會。

2. 2013年12月:2013年中南大學“青春行 中國夢”萬人調研湖南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者,頒獎單位:共青團中南大學委員會。

3. 2012年12月12日:“民生型社會管理的路基起點與建設策略”湖南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兩型社會與文化建設”學術徵文論文一等獎。頒獎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湖南省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組織委員會。

4. 2012年5月29日公布:《分化的住房政策:一項對住房改革結果的評估性研究》獲湖南省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三等獎。(頒獎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

5. 2012年3月:《加快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大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榮獲民進湖南省委2011年度參政議政優秀調研成果獎。

6. 2012年3月:“幸福花開半邊天——農村留守婦女家庭關係服務方案”在婦女社會工作方案徵集評選活動中,獲創意類三等獎。頒獎單位: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江蘇省男女平等宣傳教育中心。

7. 2011年9月:榮獲中南大學2010-2011年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頒獎單位:中南大學。

8. 2009年7月14日:在2008年“黨委出題、黨外調研”活動中,調研報告《中南大學校友資源開發狀況分析與探索》被評為優秀獎。頒獎單位:中南大學委員會。

9. 2008年中南大學共創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10.年會論文“醫療保障政策調整與村衛生室的生存空間”獲2008年全國社會學年會論文二等獎(2008年7月20-23日,吉林:長春。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11.著作《住房利益分化與社會分層機制變動》獲湖南省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7月17日(頒獎單位: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

12.“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編號:NCET-06-0693。

13.論文“依戀群體:減少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首屆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與管理研究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2007年10月28日,頒獎單位: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湖南省教育學會教育科學規劃與管理研究專業委會)

14.年會論文“農村居民的病患觀與健康公正”獲2007年社會學年會論文一等獎(2007年7月19-22日,長沙。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15.和諧社會構建與城市農民工的住房,2005年中國社會學年會論文(2005年10月10日-13日,安徽合肥),年會二等獎。頒獎單位:中國社會學會。

16.“新農村建設八種經濟模式”(載謝康生主編,《獻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41-43頁)獲中共湖南省委“迎接黨代會,共謀新發展”獻計獻策活動優秀建議二等獎。

17.研究報告“新農村建設八種經濟發展模式”被評為中南大學第二屆共創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7年12月)

18.著作《住房利益分化與社會分層機制變動》獲2006年度中南大學人文社科“共創基金”二等獎。

19.湖南省首批(2005年)121人才(第三層次)入選者;

20.清華大學2003年度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論文題目:位置能力和市場能力:長沙市六個單位住房利益分化研究

21.因為2001年指導學生參加第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賽,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22.被中南大學文法學院評為1998-1999年度優秀教育工作者;

23.因為1997年指導學生參加湖南省“湘泉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賽,被評為優秀指導教師。

24.1994年講授的“社會學”課程被評為A類課;

25.1993年獲中南工業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優勝獎;

26.1988年度被武岡縣教委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

27.1987年度被武岡縣教委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

指導研究

1. 指導研究,毛東寶論文《下崗職工生活狀況的調查與分析》獲1997年湖南省大學生科技作品賽“湘泉”杯一等獎。

2. 指導研究,張學澤論文《中國農民負擔狀況調查研究》參加1999年10月的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挑戰杯”比賽獲優勝獎。

3. 學生許嵐本科畢業論文獲中南大學2005年度優秀畢業論文二等獎。

4. 學生胡文昉本科畢業論文獲中南大學2007年度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

5. 學生連宏萍碩士論文獲湖南省2009年度優秀碩士畢業論文(2010年2月),頒獎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

6. 學生卞姍姍本科論文獲中南大學2010年度優秀畢業論文二等獎。

7. 學生王凱碩士論文獲湖南省2012年度優秀碩士論文(2012年5月)。頒獎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湖南省教育廳。

其他職務

1. 中國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年4月起

2.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專家,2012年7月9日-12日,北京軍都旅遊度假村(北京市昌平區水庫路12號)

3.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外審專家(第四批),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7月2日A-12專版。

4. 印第安納大學國際高級研究員,2009年起。

5. 第七屆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2008年起;第八屆中國社會學常務理事,2011年起。

6. “湖南省全球基金/中英愛滋病項目技術支持組”專家,2007年3月1日起。

7. FHI(家庭健康國際)湖南省愛滋病防治策略支持專家,2007年3月1日起。

8. 中南大學學生科技協會名譽顧問

9. 湖南省社會學學會理事;

10. 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11. 湖南電視台民情觀察特約觀察員;

12. 《青年時訊》評論員;

13.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

14. 中南大學中國農民工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2008年3月23日起(5年)。

社會活動

1. “長沙社會人群生存狀況調查(教授篇)”,《瀟湘晨報》,2004年11月29日,第9-12版。

2. 《變態公敵缺了哪一課》,《青年時訊》(中國青年報社主辦)2004年3月25日,第192期,第一版。

3. 《在群體中和諧生存是一門學問》,《青年時訊》2004年3月25日,第192期,第一版。

4. 《民情分析:三博士縱論湖南招商引資》,2003年09月04日19:49 湖南衛視。

5. 《熱議法定節假日調整》,《湖南日報》2007-11-12。

6. 2008年11月1-7日受湖南省宣傳部委託,進駐吉首民族賓館,調解集資糾紛。

7. May 1, 2009: Stanford Institut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SIEPR) held a Policy Forum "Jobs in the Future: Current Crisis, Long Term Issues" at the Bechtel Conference Center, Encina Hall, Stanford University. Professor libin attended the meeting during his visiting-scholarship in the Stanford University.

8. 2010年2月2日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做關於中國住房政策方面的學術報告

9. 2010年10月11日:參加湖南省政法委書記李江主持的“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座談會。會議地點:省委三辦公樓5樓省政法委會議室。

10. 2010年12月4日:政協湖南省委辦公廳參加由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鬍德平率領的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積極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專題調研會,並作主題發言。地點:湖南省委賓館。

11. 中國首部募捐條例實施 變“糊塗賬”為“明細單”

12. 母親河為何變成“臭水溝”——湘江湘潭段污染調查.

13. 中國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

14. 中國多地出台政策探索幫助“失獨家庭”

15. 襲醫事件頻發折射和諧的醫患關係缺失

16.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偶像?——透視李代沫吸毒事件背後的負面效應

17. 整治“會所歪風”:不能因“差錢”設定會所

18. 教授:假日安排應是雷打不動 不能隨意挪動,

19. 新職業、新觀念、新格局——透視中國職業變遷,

20. 多大年齡算"青年"引熱議 "年輕無關乎年齡"獲支持,

21. 80後90後城市群體婚戀觀調查:婚可裸結愛情不能裸奔

22. 明星吸毒,“反面旗幟”緣何屢打不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