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賦

”。 側:邊緣。 ”。

作者

任美霖(1991—),字允之,書齋名“子心閣”,故自號子心閣主,筆名金石先生,四川省平昌縣人。當代著名青年詩人、作家、辭賦家。

竹賦

仰長天而汲靈氣,結大地以師眾生⑴。拂清風之疏淡,辛流岩之迷濛;習絲竹之調,寄悠韻之情⑵。立深林懸谷之側,聞其健勁以曉志壯;棲亂石壘土之旁,觀其骨瘦而知廉清⑶。其尊惟也,聞雨雪已襲而畢恭;其信勉也,知雷電將至以向迎⑷。遺風窮俗,臾菩提以施雲經;孤標合抱,須塵世而知歸寧⑸。

風謠之以和,潤乎太紫;霜布之而攜,浮之玉英⑹。雲府深次,斷芳陰以蓋疏影;月沉輕煙,樂天籟而綴孤星⑺。天當暮色青靄,華堂哂乎高雅之音;時惟斜空亂雨,君子戲乎迷醉之酲⑻。遒韌乎孑然,古人修矛以攻;挺拔乎含度,今時執輔而平⑼。其忠貞悉於歲寒,羞心以納;其智潔銘乎暮終,虛懷而容⑽。神采之氣,羲之妙手蘭亭,閒逸之息,太白涵緒心聲⑾。成之雄氣,任爾千尺難封;結之寒友,怎有半夕易稟⑿?其為不卑,其性不驕,立之不屈,折之不驚⒀。

嗟乎!利者虛浮,名者虛妄⒁。商因人而利,然當用於人,反者必受人之棄;官因民而名,理應利於民,反者必招民之輕⒂。明志乎歸淡泊,致遠乎須心清⒃。為人而知,足可利世久行也⒄。

註解

⑴ 長天:遼闊的天空。唐·王勃《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汲:同本義。《廣雅》:“汲,取也。”靈氣:指仙靈之氣。《雲笈七籤》卷一一七:“往往神仙幽人遊憩其上,奇氛靈氣,彌覆其頂。”師:用作動詞,教育。眾生:泛指人和一切動物。《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孫希旦集解:“眾生,兼人物而言也。”
⑵疏淡:亦作“疏澹”。亦作“疎淡”。亦作“疎澹”。恬淡;淡泊。《<石龍集>序》:“無意於為文者,志專於道,雖平易疏淡,而其理常暢。”迷濛:蒙昧糊塗。南朝·宋·謝靈運《與諸道人辨宗論》:“日用不知,百姓之迷濛,唯佛究盡實相之崇高。”絲竹:泛指音樂。唐·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調:格調,人的才氣風格。唐·秦韜玉《貧女》:“誰愛風流高格調。”
⑶側:邊緣。《詩·魏風·伐檀》:“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棲:居息的處所,止息的地方。孟郊《鴉路溪行呈陸中丞詩》:“疲馬戀舊秣,羈禽思故棲。”廉清:廉潔清白。《舊唐書·辛替否傳》:“迴不急之祿以購廉清,是有唐虞之理。”
⑷畢恭:形容態度十分恭敬。《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⑸遺風:亦作“遺凮”。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的風教。《楚辭·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窮:盡。《說文》:“窮,極也。”佛教名詞。菩提:梵文Bodhi的音譯。意譯“覺”、“智”、“道”等。《百喻經·駝瓮俱失喻》:“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希心菩提,志求三乘。”雲經:《大雲請雨經》的略稱。宋·范成大《再次喜雨詩韻》:“仙篆驅龍效水靈,佛螺吹梵演《雲經》。”孤標:品行高潔。《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粹孕靈岳之秀,精明涵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雲間獨步。”
⑹謠:動詞,唱歌。《詩·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玉英:玉之精英。《尸子》卷下:“清水有黃金,龍淵有玉英。”
⑺疏影:唐·杜牧《長安夜月》詩:“古槐疏影薄,仙桂動秋聲。”天籟:自然界的聲響。《莊子·齊物論》:“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孤星:指黎明時的殘星。唐·王損之《曙觀秋河賦》:“孤星迥泛,狀清淺之沉珠;殘月斜臨,似滄浪之垂釣。”
⑻青靄:指雲氣。因其色紫,故稱。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左右青靄,表里紫霄。”
⑼遒韌:強勁;強健;有力。南朝·宋·鮑照《上潯陽還都道中》:“鱗鱗夕雲起,獵獵晚風遒。”孑然:孤立,孤單。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我孑然一身,有何掛礙!”矛: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長柄兵器。攻:進攻,攻打。《說文》:“攻,擊也。”平:平允,公正。《詩·小雅·節南山》:“昊天不平。”
⑽忠貞:忠誠堅貞。《書·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貞。”悉:儘其所有。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悉浮以沿江。”歲寒:一年的嚴寒時節。《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羞心:虛心,謙虛。虛懷:謙遜虛心。《明史·隱逸傳·吳海》:“平居虛懷樂善,有規過者,欣然立改,因顏其齋曰聞過。”
⑾羲之:即王羲之。蘭亭:即《蘭亭集序》。太白:即李白。
⑿易:改變,更改。清·方苞《獄中雜記》:“獄詞無易。”稟:承受。《書·說命》:“臣下罔收稟命。”
⒀卑:衰微,衰弱。《國語·周語》:“王室其將卑乎?”驕:輕視。《韓非子·說林上》:“君不如予之以驕智伯。”屈:彎曲。清·方苞《獄中雜記》:“屈膝叩首。”驚:驚慌,恐懼。蘇軾《石鐘山記》:“聞人聲亦驚起。”
⒁利者:求利的人。虛浮:輕薄;輕佻。《國語·楚語》:“教以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名者:追名的人。虛妄:荒謬,荒誕。清·劉開《問說》:“妄以臆度。”
⒂商:行商的人,商人。人:(與下句“民”字)都作人民、老百姓講。棄:忘記。《爾雅》:“棄,忘也。”官:做官的人。名:名聲,名譽,名望。清·黃宗羲《柳敬亭傳》:“名達於縉紳間。”輕:輕視,不重視。《戰國策·魏策》:“輕寡人與。”本句兩個“利”字:前者作名詞,譯為利益。《韓非子·五蠹》:“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後者作為動詞,譯為有利於,作用。
⒃明志:表明心志。清·姚鼐《<禮箋>序》:“夫其所服膺者,真見其善而後信也;其所疑者,必核之以盡其真也,豈非通人之用心、烈士之明志也哉!”淡泊:恬淡,不追名逐利。《東觀漢記·鄭均傳》:“好黃老,淡泊無欲,清靜自守。”
⒄足:充實;完備;足夠。《穀梁傳·莊公二十有八年》:“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