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相滅絕

競相滅絕

2015年8月,美國紐約帝國大廈上演了一幕燈光秀,大廈南面中段33層樓的牆面上3小時內播放了160種瀕危動物圖像。這場燈光秀不為別的,只為宣傳一部紀錄片—《競相滅絕》(Racing Extinction)

導演路易·西霍尤斯(Louie Psihoyos)上一部作品,是那部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海豚灣》。這一次,他將目光瞄準了更多物種。他帶著團隊,利用掩藏攝像機和各種高科技拍攝手段,深入非法捕殺、銷售瀕危野生動物的窩點進行拍攝,從更廣泛的視角揭示生物滅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我的目標不是創作一部僅能喚醒覺知的電影,它還要能夠激勵人們充滿力量地去改變當下這條瘋狂的道路”,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路易·西霍尤斯表示,“電影對我來說不是單純的娛樂,而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武器,一把由大眾構建的武器。”

而這部紀錄片裡,路易·西霍尤斯拍攝的地方,很多就在中國。

這部紀錄片在中國的社交網路上風傳之際,2015年12月28日,據澎湃新聞報導,一頭長江江豚被發現在湖南湘江磊石山水域死亡。武漢水生所一位研究人員透露,這頭江豚屬非正常死亡。有環保志願者稱,在江豚死亡水域發現有電捕魚船在作業。據悉,長江江豚數量每年減少13.7%,現已不足800頭。

基本信息

幕後製作

“一年會失去3萬個物種"

來自美國的紀錄片導演路易·西霍尤斯,同時也是一名攝影師,曾就職於《國家地理》雜誌,這樣的背景讓他拍攝殘酷題材的紀錄片,卻有著驚人講究的鏡頭。

西霍尤斯於2009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片《海豚灣》,該片講述在日本和歌山縣一個景色優美的小漁村,每年數以萬計的海豚經過這片海域,漁民們將海豚驅趕靠近岸邊擱淺,先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訓練師挑選合適的對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則被漁民屠殺。

這部片不僅令許多觀眾看到了海豚遭受的殘忍屠殺,也在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贏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在《競相滅絕》中,導演再次直面另一敏感的全球問題:由人類造成的全球物種滅絕問題。

“哈佛大學一位偉大的環保主義者E.O.Wilson,他估計我們一年會失去多達3萬個物種。”路易·西霍尤斯表示,“很難知道究竟是多少,因為我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物種活著。科學家們只收錄了約180萬個物種,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在這幾個數量級內有多少物種與我們分享這個星球。”

在西霍尤斯看來,隨著棲息地的大幅減少,物種消失的速度要超過人類記錄物種存在的速度。“這就像把全球所有知識放在一座圖書館中,在我們讀這些書之前,我們就放火燒起圖書館了。”他說。

西霍尤斯深知,上一部紀錄片《海豚灣》在喚醒覺知和改變行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他的野心也更加大。《競相滅絕》不僅將利用畫面給觀眾的情感帶來巨大衝擊,也將拉來科學家、環保行動者、自然攝影師等,試圖喚起人們對生物滅絕問題的關注。

身上的象牙,桌上的魚翅

為了拍攝這部片,他和團隊暗訪中國漁類黑市,深入印尼的小村莊,還有美國的污染工廠。

電影拍攝了在亞洲地區,由於人們熱衷將魚翅和海馬作為補品,導致世界各地對鯊魚和海馬的瘋狂捕殺;它也講述了在中國,白鰭豚是如何滅絕的;它還告訴全球觀眾,環保主義者如何努力讓印度尼西亞一個村莊的稀有 蝠鱝不被趕盡殺絕,這種蝠鱝,被華人視為一種有神奇療效的中藥材。

這部片也關注了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給物種生存帶來的影響。在美國,西霍尤斯拍攝由國土安全部把關的煉油廠,在工廠外面拍攝不到十分鐘後,就有保全過來趕走他們。

“如果我只是拍下那些煙囪里煙霧可以嗎?”他問道。保全告訴他,那些煙霧只是蒸汽而已,可是西霍尤斯知道,煉油廠里釋放的是分明會成空氣污染的硫化物。

西霍尤斯是個狂熱的素食主義者。“我想要人們感覺到被賦予力量並被激怒。化石燃料的燃燒正在殺害這個星球,以非常驚人的速度酸化海洋—如果沒有特別監測工序,幼體期的牡蠣在美國西北部再也不能成長了。這不是未來一代要擔心的問題,這一切就發生在現在,在我們有生之年。不但是牡蠣,浮游生物也處於危險之中,這些生物不僅是海洋所有生命的基礎,還關係到你的每一口呼吸。另外,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人類大規模飼養的牲畜排放了和整個交通運輸一樣多的溫室氣體。所以,如果你想為你的孩子拯救這個星球,或是為其他人類和動物著想,那就採用植物性飲食。”西霍尤斯表示,“我們人類離偉大和災難都只有一步之遙”。

5年前,當《海豚灣》獲得奧斯卡獎之後,該片主演奧巴瑞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表態說:“如果我身上佩戴著象牙,那大象滅絕的原因就是我,而不是森林裡持槍的獵人。海豚的捕殺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我們向人們呼籲‘不要買票,你們正在參與著海豚的屠殺’。在這個每年20億元的產業中,人們從來就不曾過問那些海豚是從哪裡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