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模型
瑞士國際管理髮展學院(IMD)將國際競爭力的形成機理描述為:國際競爭力是競爭力資產與競爭力過程的統一。用公式可以表示為:國際競爭力=競爭力資產×競爭力過程。所謂競爭力資產是指自然資源、土地、人口、基礎設施等繼承而來的資產,競爭力過程是指一國或地區把資產轉化為增加值而產生國際競爭力的系列活動。一般來說,以往的競爭力過程所創造出的產出會轉化為現時的競爭力資產。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經過了活躍的競爭力過程,積累起雄厚的競爭力資產;而開發中國家或地區由於沒有經歷這種活躍的競爭力過程,其競爭力資產的積累就相對薄弱。因此,在競爭力資產較弱的國家或地區必須激發活躍的競爭力過程來實現競爭力資產的擴張。
在此基礎上,國內學者(朱春奎、朱立奎,2003)對IMD的國際競爭力過程理論進行改造,提出了相應的產業競爭力分析模型,即產業競爭力=競爭力資產×競爭力環境×競爭力過程。即產業競爭力是競爭力資產、競爭力環境、競爭力過程三因素的綜合統一體。其中,競爭力資產是指產業擁有的資源條件,如資本、勞動力、技術、經營管理人才、品牌、市場等,它取決於一國或地區的資源條件或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反映了一國或地區保持現有產業競爭力的能力。競爭力環境是指影響產業發展的軟、硬環境;硬環境主要指基礎設施,軟環境主要指影響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市場體制、創新體制、激勵機制等。競爭力過程是指產業素質變化(如效率的改善、利潤率的變化)及產業結構的變動(如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高度化),它取決於企業的策略行為和政府的支持力度,反映了一國或地區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的能力。產業競爭力過程理論完全可以套用於對流通產業競爭力的研究,並在此邏輯框架下,建立一套流通產業競爭力的量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