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百街掌故

端州百街掌故

《端州百街掌故》以“街”成書,分16個篇章,273篇短文。其以樸素的語言,隨筆的格調,描繪古街巷的“風”情。《端州百街掌故》著重從鄉思、鄉情、鄉韻、鄉音等方面去挖掘、整理城裡的故事,反映市民對自己生活的城市的認同感。它既有文史考究的嚴謹沉穩,又有談天說地的生動活潑,力求知識性與趣味性兼顧,內容可資參考,不拘泥於史論的限制,使讀者能從傳說中得到輕鬆愉快的閱讀樂趣。

內容簡介

端州百街掌故 端州百街掌故

《端州百街掌故》以“街”入史,通過端州古街巷的故事寫真,以大量生動的情節全面展示端州的廣府文化、蛋家文化、宗教文化、景觀文化、歷史文化等內涵,可以令讀者如“行街”般地直接感受端州的千古神韻。尤其是那些在城市的變遷中已經湮滅了的街巷,讓我們在閱讀中回味歷史、尊重歷史,在生活中重新了解歷史、認識歷史。

作者簡介

謝健江筆名謝榭,肇慶封開人,法律專業,曾歷任各界,現任職肇慶端州文聯,編劇、作家、書法家,肇慶市劇協副主席,端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善工詩詞歌賦。身在文聯,善謀文筆,耕作多年,散見報端,文風灑脫,文采尤美,深得讀者偏愛。代表書籍有早年執筆的《甲第開南粵》,今有主筆《人文端州》,個人編著《辛亥黃花》、《包拯在端州》。目前書稿《端州百街掌故》、《軍門雄起肇慶(明朝卷)》已成。常自稱:一介端州人,寫點端州事

圖書目錄

序 一(謝彥)/001
序 二(李以行)/001
前言/001
風起浪端
端州路:端州之名應運而生/002
肇慶大道:閒步在西江首府/003
康樂中路:看見兩千年前的一扇窗/005
康樂北路:首家涉外賓館/006
古塔中路:最早的端州報紙/007
建設二路:廣東第一商品房/008
正西路新巷:第一所粵軍講武堂/009
正東路:最早的廣善堂在何處/011
城中路:嶺南第一學府的來歷/012
江濱路:最大的惠民工程/013
廠排街:中國第一家火柴廠/014
黃崗路:閒步中國硯都/015
鴨仔街:當年最大的農貿集市/017
大橋路:閒步西江第一橋/018
沙湖路:肇慶電燈之始/019
新街:誰命名肇慶裹蒸/020
舊街:誰說“天下第一硯” /022
風趣數字
單木棉:詩詞嫁入樓台中/026
二馬路:蘇廷魁兩度落難/027
三家村:魏之琇治好知府/028
四方井:巷古井深司馬情/029
五經里:古城半里多才俊/031
六榕社:阿誠奇遇蟹精女/032
七星街:盤古將軍此山中/033
八賢里:閒話忠節八賢祠/036
九里香:吉日進宅的風俗/037
十字街:西方文化的道源/038
百丈堤:星岩煙雨冠天下/041
風生靈氣
龍田裡:見龍在田在巷中/046
龍馬街:龍馬是馬亦非馬/047
龍聖里:城府龍勝之地/048
龍安路:舊時叫作朝龍里/049
躍龍路:古代稱放龍入江/050
景龍社:長砦街是怎么來的/051
回龍里:端州有布衣神嗎/052
麒麟街:這裡是集美的化身/053
麟角巷:秀才與小孩對聯/055
龜山路:觀當今錦繡山河/056
隔崗路:曾是城外鳳凰崗/057
……
風尚吉祥
風行坊市
風采牌坊
風滿亭樓
風過門前
風華姓氏
風流人物
風雅書香
風俗宗教
風生水起
風土人情
風火連雲
風光景象
後記

後記

兩千多年來,端州的街名變遷見證了端州的發展。
在歷次城市改造的大潮中,端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老街舊貌換新顏,建築的連續性與真實性已不復存在,僅留街名在老端州人的記憶中。如今要把那些老街記錄下來,編撰成書,確實是一項難度很大的系統工程。本想將些老照片、老街地圖搬入書中,但還是作罷,原因有二:一是考慮到書太厚了,二是考慮到用過去的街巷照片也無“圖文並茂”的意義,還是看現在的真景會開心些,把文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記憶會坦然一些。不需圖片,看過此書,也就知道端州的歷史底蘊了,也達到了編者藉此書來“喚醒城市記憶,接通歷史文脈”的目的。
隨著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至少有上百條老街巷已消失,上千條新街巷誕生,代之以新名,並且每年還在迅速增加中。中國夢在放飛,我們的夢同樣放飛在新的大街上。作《端州百街掌故》,以追古,以思今,以在這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品一壺歷史的茶,得一午後的清香與自在。
由於本書涉及面廣,編撰工作難度大,而個人的水平有限,顧此失彼以至錯漏、謬誤等問題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序言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這好比《端州百街掌故》。端州所呈現的城市原色,是它留給我們關於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一冊鄉土文化讀本,是一張折射歷史之光的文化名片,吸引人用心靜讀,讓人讀後心馳神往。
翻開端州美麗的一頁,看到了人間天堂的秀色。一城亭亭玉立於喀斯特地貌上,展演靚麗的美姿,伴隨恬靜的浪漫、俏麗的舒適而聲名鵲起。難怪古人初人硯都就讚譽這裡是“嶺南第一州”,太讓人魂牽夢縈了。“城依湖美,江隨城繞,岩從天降,人在畫游”是端州的一大特色。南中國的西江如玉帶貫城而流,星湖如天上瑤池的一圜,翠綠醉人,形成了“月抱星輝”的詩意畫卷。萬般柔情的丹山碧水,演繹古城昨天的喧囂與今天的文明,傳承著傳統的華南風情,編寫著發展的廣府文化。
翻開端州魅力的一頁,看到了歷史古蹟的傳神。古老的街巷,仿佛就是神秘的地圖,不經意標註的是秦珍漢寶。歷史的腳步踩過隋唐名郡、宋元商埠、明清福地、百年樂土、現代名城,一路向前。各民族文化交匯生息,各方商賈雲集在此,演繹出西江流域經濟文化交流最早的樞紐。宋城牆的磚壘,成為歷史長卷的標本;麗譙樓的宋徽宗瘦金體,成為“肇慶府”廣府文化的品牌;披雲樓的飛檐畫梁,成為“流形四絕”的南國奇觀;南明帝都的行宮,成為歷史經典書籍的寶匱;兩廣總督的城府,成為“指點嶺南”近兩百年歷史黃頁的都會;厚重的端硯,造就了墨韻風流的“中國硯都”。
翻開端州故事的一頁,看到了人物典故的豐彩。這裡曾是帝王將相、風雲人物的發跡地,南北朝陳霸先在這裡招兵蓄力,帝位陳國;六祖慧能在這裡創建了極具中國色彩的佛教;“詩鬼”李賀在這裡唱響了第一曲端硯紫雲歌;傳奇包青天從古端州開始名揚大宋;利瑪竇在這裡開始了真正的中西文化交流之旅;朱由榔在這裡登上了南明永曆帝位;孫中山為謀劃統一中國大業三到肇慶;葉挺獨立團的“鐵軍”創建在肇慶;天下名人把摩崖石刻建造成“千年藝術長廊”……那些深藏著千百年的人物故事,是端州古城人傑地靈的象徵,見證著這裡文化的濃郁和深厚。 翻開端州神奇的一頁,看到了風土人情的古韻。水上人家的風情,北嶺山下的民風,像端硯那樣寶貝,像裹蒸粽那樣濃香,像劍花那樣媚人,像方言那樣可親,像“黎家山水”那樣人韻,像古巷那樣幽情……千百年來依然鮮活地流傳。端州曾出現過“梁氏一門三進士”、“五經里一巷八才俊”的人文盛況。因為紮根於歷史生活的城市都顯得那么古香古色,一不小心,神奇的傳說變成一件古董,或一棵古樹、一口古井、一幢古居、一座古祠,令戎馬將軍發笑,讓文人雅士驚心,供鄉土人家打趣。
街巷,是連線歷史的文脈。心目中的舊城,以前是怎樣的呢?很想知道。如今有了這本《端州百街掌故》,舊城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雖尚有“名存實亡”的現象,但在漂浮的傳說里,舊城呈現出它原有的格局、秩序,甚至飄回了它曾有的氣息。有些街名現在沒有了,有些街名至今還用著,有些街道現在還在那裡。街巷地名的淵源和五花八門的雅號別稱,把古城弄得異常的神秘,充滿著神韻的文化色彩,像歷史長河反射的強烈陽光,閃得人眼花繚亂。帶著舊城市井生活印痕的街名,可以歸納為二十類,翻閱一下,總是耐人尋味的。
①山嶺地名,如古崧路、隔崗路。②水文地名,一是江河地名,如西江路、南溪路;二是湖塘地名,如塘基頭、星湖路;三是井泉地名,如三眼井巷、四方井巷。③堤壩埠渡地名,如江濱堤路、百丈堤、筋竹圍。④橋樑地名,如大橋路、芹田橋巷。⑤景觀地名,如荷香街、疊翠路。⑥樓塔地名,如披雲樓腳巷、古塔路。⑦城垣地名,如城基腳巷、後牆街。⑧官署、軍營地名,如府前路、水師營。⑨寺觀地名,如梅庵路、三聖宮巷。⑩機構單位地名,如中衙巷、學前街。⑩姓氏地名,如麥仔園、崗尾程。⑩政治地名,如文明路、和平路。⑩行市地名,如打鐵西巷、草鞋街。⑩方位地名,如正東路、西門后街。⑩地理位置地名,如二塔路、花園后街。⑩特徵地名,如水竇口巷、石咀街。⑥吉祥地名,如福星巷、吉星巷。⑩諧音地名,如娛家巷,古稱“余家巷”;睦民路,原稱“木棉路”。⑩移用地名,如福建巷、宿國巷。⑩數字地名,如五經里、八賢里。
一條條街巷,如一頁頁圖書。書頁“刷拉”一聲打開了,橫排的文字就是街巷的記憶。街道,其實是城市的歷史年輪,它們都是有記憶的。那些散失了的尋常人生故事,把一些碎片留在了青石板路和青磚屋瓦上,在年復一年的日曬雨淋下,化作了陳舊而隱秘的氣息。如今那些古香古色的街巷已成為有聲有色的故事,而端州也在發展中書寫歷史。
謹以為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