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洞村[貴州省開陽縣禾豐鄉下轄村]

穿洞村[貴州省開陽縣禾豐鄉下轄村]

穿洞村隸屬於貴州省開陽縣,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1345戶,鄉村人口5164人,其中男性2562人,女性2602人,其中農業人口5164人,勞動力3576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43人。

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

人口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苗族、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233人。

基本情況

基本村情

我村是省級一類貧困鄉二類貧困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83畝(承包土地面積),其中田958畝,土1925畝,轄14個村民組(自然村寨),558戶2086人,少數民族473人,占總人口的23%,共有黨員54名,村支兩委建全建齊,換屆後支部書記由原縣民宗局長姚家宏擔任,大專以上學業5人,村黨支部、村委會、村民監督委員會全部建齊,並下設村辦公室(便民服務中心)、經濟發展及企業管理辦公室、村寨建設及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供水管理辦公室、文化服務中心。共有村級幹部15人,平均年齡40歲。是一個典型傳統的農業生產村,以烤菸、油菜、洋芋、家庭養殖等為主要經濟產值,2010年農民年均純收入3800元,貧困人口350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萬元,無產業支撐。

發展優勢

1 、地理及交通區位優越。穿洞村位於禾豐鄉東北部,東、南與南江鄉毛家院、龍廣村毗鄰,南連禾豐鄉長紅村,西連禾豐鄉田沖村,距鄉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開陽縣城5里,距省城貴陽62公里,貴開高等級公路、開哨縣級油路穿境而過,田沖至十里畫廊公里橫穿青林片區,交通便利。進村道路為瀝青公路,是連線貴陽市中心,開陽縣城,南江大峽谷及青龍十里畫廊風景區的重要樞紐。

2 、氣候及地質條件優越。穿洞村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2.9-14.7℃,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降雨量1120毫米,年無霜期為315天左右。境內土壤和大氣環境均未受到現代工業的污染,是發展無公害產品的好地方,土地肥沃,富含硒元素,是少有的富硒地帶之一,所生產的農作物硒含量符合人體攝入標準。

3 、土地及勞動力豐富優越。穿洞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83畝,其中田958畝,土1925畝,田多為山間盆地,土多為山間丘陵,具有連片開發,整體利用潛力;全村勞動力1278人,占總人口的64%,以邵安兵等為代表的外出務工人員正積極返鄉創業。

制約條件

1 、村民小農經濟意識濃厚。大多數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限於自身學識,只滿足於“有飯吃、有衣穿”的眼前利益,缺乏著眼於長遠的眼光和膽識,缺乏市場經濟意識,加上以前村幹部文化水平低,整體意識差,經營意識差、作風意識差、利己意識隆等等因素導致自身難以發展,直接嚴重影響和制約整村發展。

2 、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一是村內交通未全部連線,青槓林7個村民組至村委會不通公路,更無機耕道建設。二是農田水利設施薄弱,僅有70年代修建的一條長15公里的青林大溝為農業生產服務,基本上是雨通晴不通,農村安全飲用水無保正,抗災能力低,嚴重製約著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發展。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802.4 平方米,擁有教師 30人,在校學生1195人,距離廠口鄉中學2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5 人,其中小學生1195人,中學生290人。

全村建有文化站1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9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發展方向及措施

按照省、市、縣、鄉“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和要求,結合我村獨特的資源優勢,牢固樹立“實事求是、科學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工業企業強村;農業產業穩村;商貿旅遊活村;科技誠信樹村”的經濟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誠信是立人之根;勤奮是發家之本;知識是興旺之力;和諧是不敗之基”的立村信念,充分利用黨和政府的支持,調動我村老百姓的一切積極因素,在“十二五”及今後10年千方百計創建“遵紀守法講誠信;乾淨整潔房屋新;寨寨花開樹成陰;水電路氣加通訊;讀書看病不出村;產業發展向前進;跟黨走永不變心;人人都是好標兵”的現代文明、生態文明新穿洞,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0%,力爭25%,在十二五期末進入億元村,達到全省村級平均水平,10年到達全國村平,打造全省聞名的“宜居、宜游、宜業”的現代文明、生態文明新農村。

(一)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1 、發展果蔬種植。穿洞村便利的交通及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及土質條件,非常適合種植果樹及蔬菜。改變傳統土地種植方式,鼓勵本村農民加快土地流轉,推進土地集約化、農業規模化發展。找準本村特色農產業,將土地整體進行特色產業規劃,最佳化土地耕種條件。在坡地上種植果樹,壩子等地發展大棚蔬菜,形成山上果籃子、山下菜籃子的種植格局。擬發展高科技80畝農業觀光示範園帶動農民高標準蔬菜種植2000畝,高品質水果3000畝,土雞養殖50萬羽,生豬養殖1萬頭。

2 、發展生態餐飲及休閒觀光旅遊產業。秉承“從土地到餐桌”的經營理念,打造“天堂”旅遊度假區,跳出農業抓農業,以旅遊促農業,農業帶旅遊發展,採用“前店後園嘗新鮮”的經營模式發展特色農家樂,把餐飲開到菜地里,讓顧客到地里點菜,殺雞、殺魚,休閒娛樂有“果園嘗鮮”、“現實版QQ農場”等。

(二)發展村辦工業、促進貿工農一體

按照經濟合理半徑和區域資源優勢,突出發展原料型產品,建設穿洞農副產品及輕工業加工基地。依託和突出農業資源優勢,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優質安全農副產品生產為基礎,正確引導農副產業發展方向,延長產業鏈,重點培育和扶持水果、糧食等支柱產業企業,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全力推進農產品加工產業化進程,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新跨越。力爭形成特色鮮明、區域規模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優質安全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體系,逐步形成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導、貿工農一體化的經濟新格局。

(三)發展措施

1 、加強隊伍建設。按照省委“三個建設年”的要求,突出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紀律嚴密,作風務實”,組織上信任,老百姓信服的村支兩委隊伍,消除人民民眾不信任各級組織的思想隔閡,把民眾吸引到村支兩委的身邊來,打好組織基礎和民眾基礎。

2 、打造平安、信用村。認真按照“六五”普法要求,開展普法教育,使村民知守法不違法,不刁難,不堵工,無上訪,無群體事件,無治安事件發生。緊緊抓縣信用聯社創建信用村建設的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好縣信用聯社的經濟支持,推進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實以及村民發展。

3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認真抓好“十二五”規劃,突出抓好:農業產業化發展建設,村寨集中居住建設布局,工業發展布局,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旅遊發展建設布局。

4 、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由村委會牽頭組建集團公司,廣泛發動農戶參與,企業協作,共同受益,加快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規模化,產業集群化。強化集體、企業和農戶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共同抵禦自然與市場的雙重風險。

5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一是打通通往各組各戶的交通道路,二是加大以水利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災能力,三是提高通訊信息網路覆蓋,四是改善農民家庭居住環境。

6 、加大招商引資、人才引進力度。由村支兩委牽頭,採取社會引資,銀行融資,村民投資入股的方式,建立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聯合體。制定強有力的措施,降低外來企業落戶的門檻,促使各類企業落戶我村,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引進實用於我村工業、農業、旅遊、商貿發展的專家、學者、經營管理人才,借用外面的經濟實力、人才優勢更好更快建設我村。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