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空間核動力裝置可分為放射性同位素和核反應堆兩類。
前者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線被物質吸收產生熱能,並通過熱-電轉換設備獲得電力;後者則是利用核燃料在反應堆中裂變產生熱能,並將其轉換為電力。
發展概況
空間核動力裝置的發展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軍事能力和高新技術水平。美國於1961年首先發射了一顆載有同位素核動力裝置。1965年又首先發射了一顆裝備了核反應堆電力裝置的衛星。由於控制系統的電源故障,工作了43天就關閉了,並轉移到4000年軌道壽命的高軌道,屆時其放射性劑量水平將衰變到允許的安全值以下。至1999年,美國發射的核動力裝置,除SNAP-10A外,其他均為放射性同位素裝置。其中約9種型號38個裝置,多用於導航衛星、登月、行星探測等。
安全性問題
空間核動力裝置的使用安全性是人們甚為關心的問題。1964年以來,美國在空間核動力裝置使用方面發生過三次事故:1964年一個SNAP-9A由於未能進入軌道而墜毀於印度洋上空,大量的鈽-238散落在大氣中;1968年美國的一顆氣象衛星發射失敗,兩個裝置落入美國加州沿岸的太平洋中,經打撈,同位素的包封完好,放射性物質沒有外泄;1970年“阿波羅13”飛船由於操作失靈,所攜帶的3.6 kg的鈽-238墜入斐濟島附近的南太平洋中,至今對該地域的空氣和水進行監測,沒有發現放射性的物質泄漏。前蘇聯在使用核反應堆電力裝置方面,據知也曾出現過三次事故;影響最大的一次是1978年1月“宇宙-954”事故,所帶的反應堆向1000年高軌道轉換失敗而進入大氣層焚燒,墜落到加拿大的東北部,帶有放射性的殘骸及碎片散落在600km2範圍內,經收集處理後,其後果未見重大影響;1982年“宇宙-1402”裝置發射失敗,按預定安全措施在大西洋南部上空粉碎燒毀,反應堆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稀釋後的劑量水平低於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規定的許可值;1988年“宇宙-1900”發生事故,由於改進了事故條件下反應堆電力裝置的解體、分散及在大氣中摩擦粉碎燒毀等技術,稀釋後的大氣放射性水平低於允許值,其後果沒有引起人們的更多注意。1978年,聯合國外空和平利用委員會(COPUOP)建立了它的科技小組,討論國際空間核能源的發展和安全問題。1981年後,該委員會委託其法律小組制定關於空間使用核動力的條例,但聯合國尚未形成法律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