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以空氣作為電介質的電極之間的間隙發生擊穿時的電壓。由於氣體放電理論還不完善,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無法精確計算,實用上大多是通過試驗來確定或用經驗公式近似地估算。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與電場分布、間隙距離、電壓種類及空氣狀態等有關。
極性效應
對於非對稱分布的電場,在直流、操作衝擊或雷電衝擊電壓下,當最大場強所在電極為正極性(電極的電位比其他電極的電位高時為正極性)時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與該電極為負極性時的不同。這種效應稱為極性效應。
均勻電場中的擊穿電壓
對均勻電場,只有間隙距離不太大時的試驗數據。試驗結果表明:各種電壓(直流、工頻、操作衝擊、雷電衝擊電壓)下的50%擊穿電壓實際上都相同,擊穿電壓的分散性較小。
稍不均勻電場中的擊穿電壓
在稍不均勻電場中,直到擊穿為止不發生電暈,各種電壓下的50%擊穿電壓實際上都相同,擊穿電壓的分散性也不大。當電場分布不對稱時,具有不很明顯的極性效應,負極性時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稍低於正極性時擊穿電壓。稍不均勻電場中,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與電場的不均勻程度有關,電場分布越是趨於均勻,同樣間隙距離時的擊穿電壓就越高,其極限就是均勻電場中的擊穿電壓。可近似認為:稍不均勻電場中的最大場強達到30kV/cm時,間隙將擊穿。此時,擊穿電壓的估算公式為U=30d/f,kV。式中d為間隙距離,cm;f為電場不均勻係數,是最大場強與平均場強之比。
極不均勻電場中的擊穿電壓
與均勻及稍不均勻電場不同,在極不均勻電場中,各種電壓下空氣間隙擊穿電壓的差別比較明顯,分散性也較大。當電場分布不對稱時,極性效應顯著,正極性時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低於負極性擊穿電壓。通常選擇棒-板電極和棒-棒電極作為典型電極,分別代表了不對稱分布和對稱分布極不均勻電場的極端情況。在沒有合適的試驗數據可供使用時,可參照棒-板或棒-棒間隙的試驗數據來近似估計極不均勻電場空氣間隙的擊穿電壓。間隙距離相同時,棒電極為正極性的棒-板間隙的擊穿電壓比棒為負極性時低得多,而棒-棒間隙的擊穿電壓介於兩者之間。
(1)直流電壓下的擊穿電壓:試驗表明,在間隙距離小於3m時,擊穿電壓與間隙距離呈線性關係。對棒-板電極,棒為正極性時,平均擊穿場強為4.5kV/cm;棒為負極性時約為10kV/cm。對棒-棒電極,平均擊穿場強約為4.8~5.0kV/cm。
(2)工頻電壓下的擊穿電壓:棒-板電極間施加工頻電壓時,擊穿總是在棒的極性為正、電壓達到峰值時發生。圖1所示為空氣間隙的工頻擊穿電壓U與間隙距離d的關係。隨著d的增加,U的增加逐漸趨於緩慢,即具有飽和現象。擊穿電壓的標準差σ約為U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