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控制工程[叢曉春主編書籍]

空氣污染控制工程[叢曉春主編書籍]
空氣污染控制工程[叢曉春主編書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空氣污染控制工程》主要講解工業與民用建築環境空氣污染物控制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全書共分10章。 該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對室內環境關注人員的參考用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第1章主要介紹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的一些基本概念,分析了建築環境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及來源,並提出了空氣污染的綜合預防措施;第2章介紹空氣污染物質發生量;第3章主要介紹了空氣污染物的遷移規律;第4章闡述了如何從源頭上消除或減少污染;第5章闡述了通風技術在室內空氣污染控制中的套用;第6章主要針對空氣中微粒污染控制機理及方法進行了系統介紹;第7章主要是氣態污染物控制;第8章則是細菌和病原體的去除方法介紹;第9章闡述了污染物的稀釋控制法,主要包括大氣擴散和煙囪設計;第10章對特殊建築環境的空氣污染控制問題做了介紹。

圖書目錄

第1章 空氣污染控制技術概述

1.1 室內環境質量問題

1.2 建築環境空氣污染物種類及來源

1.2.1 室內空氣污染物種類

1.2.2 建築環境的空氣污染物來源

1.2.3 建築環境空氣污染的控制措施

1.3 空氣污染防治的綜合技術措施

1.3.1 污染物源頭治理

1.3.2 通風稀釋和合理氣流組織

1.3.3 空氣淨化

1.3.4 室內空氣品質的全過程控制

1.4 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與規範

1.4.1 室內空氣品質的定義

1.4.2 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與規範

參考文獻

第2章 空氣污染物質發生量

2.1 空氣污染控制的主要技術參數

2.2 顆粒物的發生量

2.2.1 燃燒發塵量

2.2.2 香菸(熏)發塵量

2.2.3 人員發塵量

2.2.4 辦公設備發塵量

2.3 主要氣態污染物的發生量

2.3.1 VOCs的發生量

2.3.2 二氧化碳(CO2)的發生量

2.3.3 硫氧化物SOx

2.4 有害細菌、病原體、病毒的發生量

2.5 室內餘熱、余濕的發生量

2.5.1 透明圍護結構的傳熱

2.5.2 以其他形式進入室內的熱量

2.5.3 室內開放濕表面散濕

參考文獻

第3章 空氣污染物的遷移規律

3.1 顆粒污染物的遷移

3.1.1 顆粒物的遷移模型

3.1.2 顆粒物穿透的氣流量的確定

3.2 氣態污染物的遷移

3.2.1 氣態污染物散發遷移的描述

3.2.2 人員擾動的描述方法

3.2.3 污染物擴散的計算

3.3 熱濕氣體的遷移分析

3.3.1 室內余濕的遷移

3.3.2 自然滲透條件下餘熱的遷移

參考文獻

第4章 空氣污染源的控制

4.1 有限空間的密閉

4.1.1 密閉罩的基本形式

4.1.2 影響密閉罩性能的因素

4.1.3 密閉罩計算

4.1.4 通風櫃

4.2 氣流誘導與隔斷

4.2.1 大門空氣幕

4.2.2 吹吸式排風罩

4.2.3 氣幕式排風罩

4.2.4 熱過程排風罩

4.3 負壓排風

4.3.1 負壓隔離病房空調設計原則

4.3.2 負壓隔離病房氣流組織

4.3.3 負壓隔離病房的壓力控制

參考文獻

第5章 空氣品質改善的通風措施

5.1 自然通風

5.1.1 自然通風的作用原理

5.1.2 自然通風量的計算

5.2 機械通風

5.2.1 局部通風

5.2.2 全面通風

5.2.3 事故通風

5.3 局部送風

5.3.1 風扇

5.3.2 噴霧風扇

5.3.3 系統式局部送風

5.3.4 系統式送風裝置的運行管理

5.3.5 行車司機室降溫

5.4 循環風

5.4.1 潔淨空調系統循環風

5.4.2 煤礦可控循環風

5.5 誘導通風

5.5.1 誘導通風工作原理

5.5.2 地下車庫的無風管誘導通風系統

5.5.3 地下車庫無風管誘導風機通風系統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氣體中顆粒物的分離技術

6.1 重力沉降室

6.1.1 重力沉降室工作原理和分類

6.1.2 重力沉降室設計與計算實例

6.1.3 除塵效率和壓力損失

6.1.4 套用實例

6.2 離心力分離

6.2.1 工作原理、結構尺寸、分類和除塵性能影響因素

6.2.2 設計計算

6.2.3 選型方法和選型注意事項

6.3 過濾

6.3.1 袋式除塵器工作原理

6.3.2 袋式除塵器的濾料

6.3.3 袋式除塵器的套用和選擇

6.3.4 顆粒層除塵器

6.4 電除塵器

6.4.1 電除塵器的工作原理

6.4.2 電除塵器的分類

6.4.3 電除塵器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7章 有害氣體的淨化

7.1 吸收

7.1.1 吸收過程的基本原理

7.1.2 吸收設備的分類

7.1.3 吸收法淨化含氟廢氣

7.2 吸附

7.2.1 吸附原理

7.2.2 吸附裝置的類型

7.2.3 吸附裝置的選擇原則和選型

7.2.4 吸附淨化法的套用

7.3 催化轉化法

7.3.1 催化作用

7.3.2 氣固相催化反應過程

7.3.3 催化反應器

7.3.4 影響催化轉化的因素

7.3.5 催化轉化法淨化氣態污染物的套用

7.4 其他淨化方法

7.4.1 燃燒法

7.4.2 冷凝法

7.4.3 膜分離法

7.4.4 生物法

參考文獻

第8章 細菌與病原體的去除

8.1 空氣離子化

8.1.1 電漿的產生機理及分類

8.1.2 電子束輻照煙氣脫硫脫硝技術

8.1.3 工藝的主要影響因素

8.2 納米過濾材料

8.2.1 納米套用技術概述

8.2.2 納米材料淨化空氣中粉塵方面的套用

8.2.3 納米材料淨化空氣中的有害氣體

8.3 醫院空調淨化措施

8.3.1 醫院空氣污染特徵

8.3.2 醫院空氣污染控制

8.3.3 醫院淨化要求

8.3.4 空調淨化系統方式

8.3.5 潔淨室氣流組織形式

8.3.6 空氣過濾器的分類及性能特點

參考文獻

第9章 污染物的稀釋法控制

9.1 影響大氣污染的氣象因子

9.1.1 風

9.1.2 湍流

9.1.3 大氣的溫度層結

9.1.4 大氣穩定度

9.2 煙氣的抬升高度

9.2.1 影響煙氣抬升的因素

9.2.2 煙氣抬升高度的公式

9.3 污染物落地濃度

9.3.1 高斯擴散模式

9.3.2 有上部逆溫時的擴散模式

9.3.3 熏煙擴散模式

9.3.4 擴散參數的確定

9.3.5 影響濃度的時間因素

9.4 煙囪計算

9.4.1 煙囪高度的計算

9.4.2 煙囪出口直徑的計算

參考文獻

第10章 特殊建築環境的空氣污染控制

10.1 地下汽車停車場

10.1.1 地下汽車停車場通風與防排煙系統的設計原則

10.1.2 地下汽車停車場通風量與排煙量的確定

10.1.3 常用的地下車庫通風與排煙系統

10.2 隧道

10.2.1 隧道空氣污染特徵

10.2.2 通風要求

10.2.3 通風量和風壓

10.2.4 通風方式的選擇

10.3 地下建築

10.3.1 地下建築空氣污染特徵

10.3.2 地下建築工程需風量計算

10.3.3 地下風道和峒室的通風管道布置形式

10.4 熱車間

10.4.1 熱車間自然通風計算

10.4.2 隔熱

參考文獻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