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梨插梨附

《種梨插梨附》出自元初司農司編纂的綜合性農書《農桑輯要》,主要講述作物播種的方法。

創作背景

元朝初年,南陽有一位著名的農學家暢師文,他繼承前人遺產,總結當代農業生產經驗,和孟祺、苗好謙等著《農桑輯要》一書。蒙古族本是遊牧民族,統一全國後,元朝統治者逐步認識到發展農業的重要性。世祖忽必烈多次下令諸王貴族不得因田獵踐踏田畝,並禁止改農田為牧場。同時採取一系列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提倡墾殖和興修水利。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暢師文的《農桑輯要》上報朝廷,該書被頒行全國各州縣,作為教科書予以推廣。《農桑輯要》共分七卷,包括典訓、耕墾、播種、栽桑、養蠶以及瓜菜、果實、竹木、藥草、孳畜,歲用雜事等內容。其中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了植桑養蠶的知識,還專門論述了苧麻和棉花的種植和管理方法,提出把柑桔從西川(今四川)和唐、鄧(今南陽地區)向北移植 的主張。後人對《農桑輯要》評價很高,日本學者把它和《齊民要術》、《東魯王氏農書》、《授時通考》、《農政全書》合稱為“中國古代五大農書”。

作品原文

種梨插梨附

《齊民要術》②:種者,梨熟時,全埋之。經年,至春地釋,分栽之;多著熟糞及水。至冬葉落,附地刈殺之,以炭火燒頭。二年即結子。若稽③生及種而不栽者,則著子遲。每梨有十許子,惟二子生梨,余者生杜④。

插者,彌疾。插法,用棠、杜。棠,梨大而細理;杜次之;桑梨大惡。棗、石榴上插得者,為上梨;雖治十,收得一二也。杜如臂已上,皆任插。常⑤先種杜,經年後插之。主客俱下亦得;然俱下者,杜死則不生也⑥。杜樹大者,插五枝,小者或三或二。

梨葉微動為上時,將欲開莩⑦為下時。先作麻紉女珍反。纏十許匝;以鋸截杜,令去地五六寸。不纏,恐插時皮披。留杜高者,梨枝繁茂,遇大風則披。其高留杜者,梨樹早成,然宜作蒿簟⑧盛杜,以土築之令沒。風時,以籠盛梨,免披耳。斜攕⑨所成反。竹為簽⑩,刺皮木之際,令深一寸許。折取其美梨枝陽中者,陰中枝則實少。長五六寸,亦斜攕之,令過心;大小長短與簽等。以刀微劁梨枝斜擻之際,剝去黑皮。勿令傷青皮,青皮傷,則死。拔去竹籤,即插梨,令至藰處。木邊向木,皮還近皮。插訖,以綿莫冪同。杜頭,封熟泥於上,以土培覆,令梨枝僅得出頭;以土壅四畔。當梨上沃水,水盡,以土覆之,勿令堅涸。百不失一。梨枝甚脆;培土時宜慎之。勿使掌撥,掌撥則折。其十字破杜者,十不收一。所以然者,木裂皮開,虛燥故也。

梨既生,杜旁有葉出,輒去之。不去勢分,梨長必遲。凡插梨,園中者,用旁枝;庭前者,中心。旁枝,樹下易收;中心,上聳不妨。用根蒂小枝,樹形可憘,五年方結子。鳩腳老枝,三年即結子,而樹醜。《吳氏本草》曰:金創,乳婦,不可食梨。梨多食則損人,非補益之物。產婦蓐中,及疾病未愈,食梨多者,無不致病。咳逆氣上者,尤宜慎之。凡遠道取梨枝者,下根即燒三四寸,亦可行數百里猶生。

藏梨法:初霜後即收。霜多則不得經夏也。於屋下掘作深窨引坑,底無令潤濕;收梨置中,不須覆蓋,便得經夏。摘時必令好接,勿令損傷。

凡醋梨,易水熟煮,則甜美而不損人也。

作品注釋

①梨:仁果類果樹。薔薇科。落葉喬木。插梨:即梨樹的嫁接。又稱嫁接梨樹,多用棠梨或杜梨作砧木,本書一律稱“棠”稱“杜”,不用砧木一類的名詞,譯文中必要時即在“棠”、“杜”之後加“砧木”二字。在“梨”字之後加“接穗”二字。

②引自《齊民要術·插梨第三十七》。

③稽:原作“櫓”,照殿本改正。

④果樹系異花受粉,變易性極大,實生苗極難保持原來的優良性狀,尤以梨為最嚴重,乃至梨的種子種下去長出來的竟然多數是杜梨。

⑤常:元刻本及殿本皆同。《齊民要術》作“當”。

⑥主客俱下亦得;然俱下者,杜死則不生也:“主”,指砧木杜梨;“客”,接穗,梨枝條。

⑦將欲開莩:莩:音“敷”,葭中白皮。在此處應指芽的外殼(莩甲)。

⑧蒿簟:“簟”,竹蓆,葦席。“蒿”即蒿草。又作“簟”字,《齊民要術》原作“簟”(笥也,小匡)。按作“簟”較勝。殿本亦作“簟”。

⑨攕:石聲漢《齊民要術》註:“作動詞用,即削尖。”

⑩竹為簽:不是用竹片削成的竹籤,而是用粗細和接穗相同的竹子,斜削成的竹籤。閱下文自明。

以刀微劁梨枝斜擻之際,剝去黑皮:劁:音“瓮”,“以刀微劁”,即用刀環刻一圈。古文句法與今不同,按照今天的習慣,原句可作“悄以刀斜攕之際,微梨枝,剝去黑皮”,這樣便容易懂了。

莫:同“羃”。用棉花裹纏。

這裡所講的大概是“劈接”法,依目前的技術條件而言,劈接最適宜在春季進行,梨的成活率很高。

用根蒂小枝:蒂:《集韻》:“蔕,音帶,草木根也。”

憘:古“喜”字。

鳩腳老枝:像斑鳩腳那樣的老的果枝。

用結過果的像鳩腳的老枝,比用根蒂當年生的小枝作接穗,雖然可提前結實,但樹形卻醜劣。

《吳氏本草》:三國時吳普撰。原書佚。《本草綱目》保存有部分內容。

窨:音印,北方稱“地窨子”或“地屋子”。即挖地成坑,上面加棚蓋覆土而成。

作品譯文

《齊民要術》:播種(實生苗)的方法,是在梨熟的時候,將整個的梨全部埋下去。經過一年,到春天地解凍時,進行分栽。多上熟糞,多澆水。冬天樹葉落後,將(樹苗)緊貼著地面割掉,用炭火將傷口燒焦。兩年以後,便可得梨。若是櫓生苗,和種過以後,不進行移栽的,都結子晚。每一個梨,有十顆左右的種子,其中只有兩粒種子生出來的是梨,其餘的種子生出來的全是杜梨。

嫁接的梨樹,結實非常快速。嫁接的方法,是用棠梨和杜梨。用棠梨樹的,結的梨大,質理細;用杜梨樹的,居第二位;用桑樹的,梨的質量最壞;在棗樹和石榴樹上嫁接的,長出的是上等好梨;接十株,只能有一兩株成活。杜梨樹長到臂膀以上粗細,皆可以嫁接。應當先將杜梨移栽好,隔一年後再嫁接。移植杜梨和嫁接工作,同時進行也可以,但杜梨死了,接穗亦不得生。杜梨樹大的,可嫁接五個接穗;樹小的,或三個或兩個皆可以。

梨樹的葉芽開始萌動,為(嫁接的)上等農時;芽的莩甲將要裂開,為下等農時。預先要作好麻紉,女珍反。(在杜樹基部)纏扎十數圈,然後在離開地面五六寸高處,用鋸將杜梨樹鋸斷。不纏扎,害怕嫁接時樹皮會綻裂。杜梨砧留得高,梨樹枝繁葉茂,遇到大風容易披裂。(杜梨砧)留得高的,梨樹可以早日長成,但套用蒿簟把杜梨砧圍裹起來,然後壅土築實把砧木埋沒。吹風時並套用竹籠把梨(的接穗)罩起來,以免被風吹披裂。斜著把竹子削灑所成反作竹籤,刺入(砧木的)韌皮和木質部中間,大約要一寸多深。在品種優良的好梨樹上,折取向陽的枝條,陰面的枝條結果實少。長約五六寸,同樣的也要穿過條心,削成大小長短和竹籤一樣的斜面,同時用刀輕輕地將斜面背上的黑皮環剝掉。不要傷了綠色的韌皮,綠皮受了傷,便接不活了。然後將竹籤拔出,把梨的接穗插進去,插到環剝黑皮的地方為止;應使接穗的木質部對著砧木的木質部,接穗的韌皮部對著砧木的韌皮部。嫁接過後,用綿莫同羃字。砧木頂部,用熟泥封塗嚴密,用土壅培覆蓋;讓梨枝稍微露出一點頭,四周壅上土,對準梨枝(接穗)上澆水,水耗盡以後,在上面蓋上土,不要讓土板結。依照上法,嫁接一百棵,也不會死一棵。梨的枝條很脆,覆土時務必小心,不要碰它;碰著,便會折斷。如果採用把杜梨十字形劈開的辦法(嫁接),嫁接十棵,也難成活一棵。這是因為木質部被劈裂,樹皮被撕開,中間留有空隙,容易乾枯的緣故。

梨既經嫁接成活,杜梨(砧木)上如有葉子長出,應隨時去掉。如不去掉,生長勢必分散,梨的接穗便會成長慢。通常嫁接梨樹,如果嫁接梨園中的樹,便可選取側枝(作接穗);嫁接庭院中的樹,便可用主中枝(作接穗)。採用旁枝(作接穗),樹形低下,便於採收;採用中心枝(作接穗),樹形高聳也不妨礙。用大樹根部長出的小枝條(作接穗),樹形非常美觀,但結實的時間,卻要長達五年後;用鳩腳老枝(作接穗),三年便可結果實,但樹形卻非常難看。《吳氏本草》說:“受金屬創傷的人,和哺乳嬰兒的婦女,不可以食梨。梨吃多了會損傷身體,並非補養的物品。產婦臨產前後,和患病未痊癒的人,梨吃多了,沒有不生病的。有咳嗽、哮喘病的人,尤其應當注意少食梨。”凡是從遠處取梨枝(作接穗)的,剪下以後,隨即把下面的三四寸用火燒過,即便運往數百里以外的地方,仍然可以成活。

藏梨法:初次降過霜以後,便迅速收取。經霜次數多,就無法貯藏到夏天。在屋裡挖掘一個極深的地窨子,坑底不要潮濕,把梨放進去,不用覆蓋,便可以經夏不壞了。摘梨時必須注意接好,不能有任何傷損。

凡是帶酸味的梨,多換幾次水煮熟,便會變得甜美,而且也不會對人有害了。

作者簡介

元朝初年,著名的農學家暢師文、孟祺和苗好謙等人總結當時農業生產經驗,合著《農桑輯要》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