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濱遺

程濱遺(1876~1953),字小蘇,安徽省懷寧縣楓林鄉程家沖人,一生中創辦學校20餘所,是民國時期安徽教育界的著名人士。

程濱遺歲余喪父,由祖父扶養教育。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秀才,二十二年中舉人副榜,二十五年東渡日本,入明治大學,習數理,二十八年畢業歸國。他是今安慶地區留學外國第一人。
歸國後,時南陵、宣城一帶客民(由湖南、湖北及安徽各地逃難到皖南的平民百姓)苦於子弟不得入學,慕名聘請程濱遺前去設館教學。先在南陵開辦育青國小,接著創建炳靈、同安、文斗3校,在宣城創辦求實國小、端安國小,又在南陵開設師範講習所,培養師資。但不久,各國小及師範講習所招生困難,再次電請他前往。程濱遺經學務處批准公假半年南下,到客民家中走訪,苦口婆心勸民送子入學,並將南陵4所國小合併為儲才高等國小,使招生問題得到解決。
光緒三十三年,懷寧中學堂突起風潮,久未平息,懷寧人士電請他當監督(校長),這是他在家鄉辦學的開始。宣統二年(1910年),為興學育才,他各方奔走,籌措經費,創辦私立安徽高級農業學堂(後改為蠶桑學校)。同年,懷中又發生學生反對監督的學潮,地方人士又推挽他再次兼任懷中監督。在兼職懷中時,整頓了校產,購置了圖書儀器,使這所一無所有的書院式學堂,初具近代化學校的規模。翌年他與光明甫一起創辦私立專門法政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單獨籌款創辦江淮大學,設文、法兩院,任副校長。江淮大學後改為省辦,稱法政專門學校。
民國元年至7年,先後在安慶、北京兩地創辦《民岩報》和《中原日報》。在京辦《中原日報》時,因撰寫《馮國璋之總統夢》一文,報館遭警衛軍搗毀,他個人也遭拘押數月,獲釋後被驅逐出京。
民國8年,回到安慶,翌年接任六邑中學校長。任職中,消除了校董雜居校舍、控制經費、安插不稱職教師等各弊,增設了儀器室、實驗室、圖書館等,充實了教學力量,使教學質量不斷上升。同時,辟運動場,種植樹木,培植花圃,疏浚舊塘,築墩建亭,養魚種蓮,使校園之美為安慶各校之冠。11年,受安徽教育界重託,兼任省教育專款委員會委員,司籌劃監察。翌年,組織監察委員會,任主任委員。16年,設定省教育經費管理處,任處長,遂離開六邑中學(19年正式辭職)。17~20年,他還兼任安徽大學教授。
民國21年,安徽大學興建農學院,校長程演生和他分別兼任建築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兩年完成了建院任務。24年,教育部督學來安慶視察,提出懷寧中學校址狹小,條件簡陋,不適合設立中學,飭令停辦。懷寧地方人士,再度力挽他擔任校長,擔負新建懷中任務。他接受這一艱巨任務後,首先選定縣學宮(今安慶四中)為新校址,籌集款項,開工建築。上年,懷寧全境遭受特大旱災,程濱遺曾親自和上海商業銀行聯繫,簽訂貸款契約,請準關務署發給免稅護照,購進安南(今越南)、暹羅(今泰國)大米十萬石,以低於市價三分之一價格平糶,使懷寧城鄉居民安全地度過了災荒。這次懷中興建校舍,向家鄉募款,鄉里聞訊,紛紛捐助。至第二年,校舍竣工後,又建成一座圖書館,並率先捐贈二十四史一部。
民國26年,抗戰爆發,他將懷中遷至高河埠。遂離校西上,旅居宜昌、萬縣、江津、遵義等地。在此期間,編成《中國田賦史》一書。抗戰勝利,返回安慶,35年在安徽大學教授《中國法制史》,並一度兼任懷中校長。新中國建立後,被推薦為安徽省文史館館員,這時他完成了《安慶舊影》這部著作。1953年2月在安慶病逝,終年77歲。
他一生著作,除上述兩書外,還有《中國法制史》、《風塵舊影》、《風煙舊影》、《文學源流》等。《中國法制史》已由安徽大學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