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明崇禎年間(1628-1643年),程姓由河南省遷到萊陽縣天井山,後從天井山遷到此地建村,以姓命村名程家莊。後有黃、曹、辛姓遷來定居。 程家莊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0°52',北緯36°42',屬山區丘陵地帶,氣候四季分明。西與萊陽市大黃家村接壤,東與李家莊為鄰,南與馬家莊相連。距市政府駐地30.5公里,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隸屬行村鎮。 全村轄區總面積4平方公里,糧油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村北山崗適宜種植各種水果、乾果,其中水果以蘋果、桃、杏等為主,乾果以板栗為主。林木以馬尾松、刺槐等為主。 2002年,全村260戶,772人,有程、黃、曹、姜、劉等5姓,均為漢族,其中程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成立了程家莊國小,有學生60多人。1944年,又成立了聯辦國小(4個村),有學生250多人。 建國後,村集體和村民集資修建起新校舍,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0餘人。 村黨支部非常重視科技教育,多次聘請專家來村為村民講科技課,並且經常派人到外地學習科學技術。到2002年,先後培養出農業技術員8人,果業技術員6人,其它技術人才11人。其中獲得農藝師職稱者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因本村地處丘陵地帶,水源嚴重不足,村民只能過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不少村民靠外出扛活來維持生活。建國後,在黨的領導下,通過整修土地,興建水利,改進生產技術,糧食產量不斷提高。20世紀末,人均口糧由100公斤逐步提高到500多公斤,村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000餘元。有各種機動車輛20多輛,機車40多輛,電話70多部,各種型號彩色電視機80多台,電冰櫃20多台,洗衣機6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民住房多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到8平方米,街道里出外進,零亂不齊。 建國後,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90%的村民將原來的草房改建成瓦房。
1972年以來,村統一規劃兩處新房區,並硬化了新房區街道。1974年以來,修建大橋2座、各種機耕路50多條,並且整修了街道。
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4平方米。 集體福利建國後,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69年,建立了合作醫療站,村民日常用藥報銷50%,重病住院費報銷50%。醫療站為本村和鄰村民眾治病,並對老人和重病人送藥到門。1970年,投資1萬多元,集體建起磨坊。1974年,投資5萬多元,村民用上了電網供電;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村集體投資5000多元,購買了16mm的電影放映機,村民看電影不出村。
1986年開始,對考上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每人獎勵30元。1991年,投資9萬多元修建了自來水池,村民用上了自來水,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8年,村民程義彬在台子村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1年成立黨小組。1942年成立黨支部,黃月秀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先後開展了反奸、反特、反惡霸鬥爭。並先後組織了支前隊20多人隨軍南下,參加了淮海戰役。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24名。2002年,有黨員32名。1945年以來,先後有黃月良、黃月秀、黃月家、程義旭、程紹諾、程元友、曹志學任黨支部書記。1989年起,程顯政任黨支部書記。自程顯政任黨支部書記以來,村黨支部多次被中共行村鎮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3年,成立村政府,由程義嶺、程紹顯、程義準任村長。1947年後,有程春堂、黃月敬、程清芳、程義旭、程義奎、程義香、程紹武、程元友、程紹諾、程紹津、程元偉、程顯政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1999年,黨支部書記程顯政當選首任直選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