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稅收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是巨大而又廣泛的。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稅制結構都不盡相同。求同存異,我們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考察稅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結構特點,是怎么由簡單而古老的稅制演變為現代稅收制度的,並重點研究了在民主競爭體制下,稅制結構與上層建築的關係,從而折射出隱藏在稅制改革與發展背後的推動力。 探討稅制結構的變遷與最佳化就應該分析如何對構成稅制的要素進行改革、完善,最終實現稅制結構的趨良,它研究一國稅制由哪些要素按照什麼樣的目的、目標和形式組合才能使稅制達到最優的程度。本論文主要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借鑑新制度學派的變遷理論和公共選擇的行為理論,對稅制結構的變遷、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做了一個全面研究。全文共分六章,首先是導論,主要交代了選題背景和意義,並指出了已有文獻,特別是國內文獻研究的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架構。作者介紹
李華罡,男,漢族。湖南永州人,1976年10月生,先後求學於武漢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供職於北京市人民政府。承擔和參與了《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規劃》、《財政體制與稅收體制改革研究》等多項省部級課題;編著出版《科學發展觀與農村可持續發展》(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翻譯出版《金融機構的增值風險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在《巨觀經濟研究》、《巨觀經濟管理》、《中國經濟導報》、《社會科學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為《中國經營報》、《新京報》等撰寫經濟評論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