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秦牧故居位於廣東汕頭市澄海東里鎮樟林觀一村索鋪巷39號,是一座“四點金”(潮汕傳統民居稱法)四合院,有近百年歷史,舊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內有天井、正廳、廂房、居室、書齋等16間。民居門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秦牧父親叫林運三,是樟林村知名人士,寫得一手好字,人稱“運三爺”,早年海外發家,花了五百個龍銀在故鄉購置房產。秦牧(1919.8——1992.10),男,原名林派光,又名林覺夫(東亞病夫覺醒之意)、林頑石,乳名阿書(小時候很喜歡讀書),他於香港出生。3歲時隨父母移居新加坡。13歲時,他隨父親回國,便居住在故鄉觀一村這座小四合院裡,先後在樟林萃英學校、汕頭一中等學校讀書。17歲離開故鄉到香港。1938年春到廣州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輾轉於粵桂兩省。1941年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學教書,並從事寫作,開始涉足文壇。歷任《中華論壇》、《再生》、《中國工人》諸雜誌編輯。1949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區縱隊,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廣東省文教廳科長、中華書局廣州編輯室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副主席、《羊城晚報》副總編輯,主編過《廣東教育與文化》、《中華通俗文庫》、《作品》諸雜誌。曾任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暨南大學中文糸主任。歷屆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文聯執行主席,並任《四海》雜誌主編。曾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以作家身份訪問過蒙古、古巴、新加坡和泰國。出版《秦牧全集》十卷。他的散文作品風格獨樹一幟,被譽為“散文一絕”。小說、童話、戲劇、詩歌、文藝理論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為“一棵繁花樹”。他主張獨創一格,“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獨特的創造”。他提倡擴大題材的範圍到海闊天空和多方面發展文學的功能,包括教育、形像欣賞、審美、文娛方面,使作品高於幽默和情趣,“寓共產主義思想於閒情趣談之中”。秦牧故居2000年開始修繕,根據“修舊如舊”的原則,經過7年的多方籌資,在汕
故居入門正對面的正廳將陳放秦牧大理石半身像,正面牆壁右側懸掛《秦牧故居碑記》和《秦牧生平傳略》兩塊牌匾。內陳列秦牧遺物原子筆、舊眼鏡、放大鏡、稿紙、手稿……秦牧生前珍藏的工藝品、紀念品、相片、出席各種活動的光碟,用過的衣服。接受各種文藝團體的聘書、作品獲獎證書、已經出版的著作及有關秦牧作品的研究書刊,還有生前友好送給秦牧的字畫等。
保護
頭市、澄海區、東里鎮三級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故居的修葺工作,並於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如今,秦牧故居這座典型的“四點金”潮汕民居已被汕頭市定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正申報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