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秦漢兒童的世界》由14個專題組成, 包括出生權利和初生命運、嬰幼兒健康與生存條件、兒童遊戲、童蒙教育、兒童的勞作、未成年人的賦役責任和社會地位、未成年人的參政機會等內容,這些內容不僅涵蓋了秦漢兒童生活的所有方面,更重要的是這些題目表現出新穎的學術切入點。《秦漢兒童的世界》中“巫風鬼道文化生態中的求子技術”“孤兒的社會救助形式”等專題研究,不僅顯示出王子今對秦漢時代兒童生存狀態背後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整體思考,而且它們所表現出的鮮活和敏銳的學術觸角已經超出了這部著作的選題本身。
作者簡介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於哈爾濱。1982年1月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1984年12月西北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秦漢史)。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出版《秦漢交通史稿》《秦漢區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秦漢時期生態環境研究》《秦漢史:帝國的成立》《秦漢邊疆與民族問題》《秦漢社會意識研究》《秦漢稱謂研究》《秦漢交通史新識》《東方海王:秦漢時期齊人的海洋開發》《秦漢交通考古》《戰國秦漢交通格局與區域行政》《秦漢名物叢考》《匈奴經營西域研究》《漢簡河西社會史料研究》等學術專著。
圖書目錄
彭衛教授序
引言:秦漢兒童史與秦漢兒童生活史
一 出生權利和初生命運
“子孫充實”願望與宗法秩序的基礎
巫風鬼道文化生態中的求子技術
“有子”保障:風俗與制度
民間“諱忌產子”禮俗
《日書》“生子”健康狀況預言
“生子不舉”行為與棄嬰的命運
“生子輒殺,甚可悲痛”
二 嬰幼兒健康與基本生存條件
“嬰兒”和“嬰女”
兒童健康問題
“小兒醫”與“嬰兒方”
孤兒的社會救助形式
秦漢文獻中的“易子而食”記憶
三 兒戲:遊藝生活
小兒遨戲
戰爭“兒戲”
博弈:兒童智力競爭
兒童遊戲:成年生活的仿習
“戲或是戲”:少年漢昭帝的“弄田”
四 童蒙教育
兒童學習生活
“國小”的意義
蒙學書的遺存和“蒙學”的擴展性理解
《列女傳·母儀傳》早期教育故事
五 “神童”的出現
“秦項橐”故事
聖童·奇童·神童
“神童”成年表現
六 勞動兒童與兒童勞動
兒童“耕牧”生活
未成年人勞動生活體現的僱傭關係和依附關係
漢代西北邊塞軍事生活中的未成年人
“販”“賣”經營與其他勞作
七 社會災難、社會犯罪與受害兒童
“略賣”人口犯罪與未成年受害者
“劫質”犯罪與未成年受害者
“賣子”“鬻子孫”現象與“賣人法”
八 社會上層兒童生活考察
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關問題
深宮悲劇童年:“短折”皇子·“夭摧”
少帝·“劫遷”幼主
漢代社會上層婚姻中的“待年”女子
東漢的“小侯”
九 未成年人的賦役責任與身份繼承
秦“小子軍”
里耶戶籍簡所見“小上造”“小女子”
兩漢社會的“小男”“小女”
關於“小女子”稱謂
附論:走馬樓簡所見未成年“公乘”“士伍”
一〇 少年吏:未成年人的參政機會
甘羅童冠立功故事辨議
兩漢的少年吏
漢代“童子郎”身份與“少為郎”現象
漢代宮廷的“小兒官”
一一 “少年”“惡少年”與社會秩序
“少年”與社會不安定因素
關於“惡少年”
“少年”與“惡少年”:遊俠的社會基礎
執政者的“惡少年”政策
“少年”“惡少年”的社會文化形象
一二 未成年人的社會地位
秦漢“小兒”稱謂
“豎子”“豎小”稱謂與未成年人歧視
“乞兒”與“乞小兒”
“孺子”鄙稱與“孺慕”現象
民間意識中的“小兒鬼”
一三 朦朧情性
“金屋藏嬌”童話
早婚現象
未成年人的畸形家庭和畸形情愛
一四 “童男女”的神異地位
神秘主義信仰體系中的“童男女”
“游童之吟詠”
長安“小女陳持弓”大水訛言事件
本課題前期成果和階段性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