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商調〕秦樓月
尋芳屨①,出門便是西湖路。
西湖路,傍花行到,舊題詩處。
瑞芝峰下楊梅塢②,看松未了催歸去。
催歸去,吳山③雲暗,又商量雨。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屨(jù):鞋。此代指行蹤。
②瑞芝峰:在杭州南山區風篁嶺、獅子峰之間。楊梅塢:靠近瑞芝峰,以宋時金嫗栽楊梅盛美得名。
③吳山:在杭州西湖東南。
作品譯文
要想游賞尋花的話,出門就是西湖一帶。
在西湖湖邊的路上,沿著花叢行走,直到了昔日題詩的所在。
瑞芝峰下的楊梅塢,松林一派,我盤桓著久久不去,時光卻催著我動身離開。
當我踏上了回家的歸程,那吳山上升起一片濃雲,眼看就要下起雨來。
作品鑑賞
張可久慣以詞筆作曲,這首《秦樓月》曲牌、詞牌句格相同(詞牌一名《憶秦娥》),更不免帶上較多的詞味。不過在內容的執一以及某些句子的口語化(如“出門便是西湖路”、“瑞芝峰下楊梅塢”)上,仍體現出散曲的質直風調。
全曲以記述一天的遊春行程為主幹。“尋芳屨”,本身是有目的的出行。門迎西湖,“出門便是”,有輕車熟路之意。既為“尋芳”,傍花而行,自是如願以償。但“傍花行到,舊題詩處”,就為作品添上了一絲悵惘的意味。讀者看到詩人沿著西湖岸花叢前行,最終卻情不自禁地到了舊日題詩的地方,可見“尋芳”的真正目的還是尋舊。作者不明說出,故意把“舊題詩處”的重臨寫成是漫步之中的無意所得,則舊憶中或有隱痛、隱衷的成分。這一點,在下片也有所隱示。從瑞芝峰到楊梅塢,詩人前言“尋芳”而來,到此卻成了“看松”。杜甫《東屯北崦》:“步壑風吹面,看松露滴身。”就是一種心情沉重的表現。從“催歸去”、“雲暗”、“又商量雨”等提示來看,詩人並未能盡興。“商量雨”從姜夔《點絳唇》“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的詞句化出,是陰陰欲雨的天象。總之,這一結尾同詩人的心情相映,是甚為黯淡的。
全曲以句促語短的意境閃現來表現景點的變換,貫串著冷咽的情調,故曲中雖連用“西湖”、“瑞芝峰”、“楊梅塢”、“吳山”四個地名,卻並無餖飣堆疊之感。曲牌格律所規定的三字句的重複,反而起了圓潤行跡的綰聯作用。
作者簡介
張可久(1270?--1348?)字小山,慶元(今屬浙江寧波)人曾為路吏,轉首領官、桐廬典吏,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隱居杭州西湖。他是專力寫作散曲的作家,內容多寄情名山勝水,抒寫放逸情懷。藝術上清新雅麗,講究鍊字、鍊句、聲律、對仗技巧,使散曲趨向詩詞化,對後世影響很大,明清有人把他比作“詩中李杜” ,著有《小山樂府》,今傳世有小令853首、套曲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