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帕卡巴納

科帕卡巴納

《科帕卡巴納》是一部法國喜劇片,該片由馬克·菲托西執導,伊莎貝爾·於佩爾,奧雷·阿蒂卡主演。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科帕卡巴納科帕卡巴納
巴布輕率而隨性,從不在意自己的一事無成。然而,當她發現女兒因嫌棄自己竟不願邀請她參加自己的婚禮時,作為母親的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巴布決心回到正路上來,她將自己名下的公寓產權改為同奧斯坦德共同擁有。在冬季的海濱浴場,一切都顯得那么不合時宜,巴布很想放縱自己。最終,她在困境中堅持了下來,重新贏得女兒的尊重,並為女兒準備了一份體面的結婚禮物。
伊莎貝雨蓓稀有的演出喜劇,更示範出一個深度來。她演的媽媽活在波希米亞人生,有酒只管今朝醉。準備出嫁的女兒領教得太多嬉皮媽的率性“惡行”,向她宣布婚宴止步。為挽救母女情,雨蓓修心養性去做度假屋推銷員,戰兢和同事比拼業績,雖然死性難改,但生命是個奇蹟。

主演

伊莎貝爾·於佩爾Isabelle Huppert ....Babou
奧雷·阿蒂卡Aure Atika ....Lydie
洛麗塔·夏瑪Lolita Chammah ....Esméralda尤根·德爾納埃 Jurgen Delnaet ....Bart
Chantal Banlier ....Irène
Magalie Woch ....Sophie
Nelly Antignac ....Amandine
紀堯姆·古依 Guillaume Gouix ....Kurt
Joachim Lombard ....Justin
Noémie Lvovsky ....Suzanne
Luis Rego ....Patrice
Cyril Couton
Valentijn Dhaenens
Veerle Dobbelaere
Rudy Blomme ....Shop owner (uncredited)
François Comar ....Jacques
Léonie Simaga ....Katia
Simone Milsdochter ....Marleen
Eric Savin ....Le recruteur
Lise Lamétrie ....Geneviève
Catherine Davenier ....La patronne de la confiserie
Anna Sigalevitch ....La collègue d'Esmeralda
Léopoldine Serre ....L'étudiante bibliothèque
Anne-Sophie Dahmani ....La maquilleuse grand magasin
Dominique Foure ....Viviane
Adeline Fleur Baude ....La nounou
Ana Bocquet ....L'enfant dans la poussette
Frank Guillaud ....Le visiteur dans le hall (as Franck Guillaud)
Laurence Prouvot ....La visiteuse dans le hall
Mark Degroote ....Le croupier casino
Evelyne Hellemans ....Serveuse brasserie
Céline Clément ....Visiteuse appartement témoin
Helen O'Mahony ....L'acheteuse anglaise
Barbara Van Welden ....Hôtesse casino

影片幕後

【靈感由來】
自2005年拍完短片《辛辣糖果》Bonbon au poivre之後,導演馬克·費杜西在考慮新的劇本。同上一部短片一樣,這次馬克還是選擇女性的生命軌跡作為電影的主題。《辛辣糖果》中的女主人公不願接受推銷員的職業培訓,無法忍受以創造潛在客戶為目的的咄咄逼人的銷售技巧;而《科帕卡巴納》的巴布,儘管偶有循規蹈矩的念頭,卻無可救藥地與所謂“正道”格格不入。導演對非標準的生命軌跡的偏愛,從上部影片就體現出來;如今,他想沿著這條脈絡走得更遠:通過一名習慣於身處邊緣的女性與所謂“正常”世界的對峙,對一種喜劇風尚進行社會批判。
影片中巴布與正常世界的對峙集中表現在母女關係的主題上,作為家中的獨生子,導演馬克·費杜西如何會想到這個相當女性的題材呢?導演說,“這要感謝我的製片人卡羅琳娜·博瑪爾香,她同我分享了她同她母親之間的故事,是她在我心中投下了電影的種子。”
【伊莎貝拉·于貝爾大放異彩】
導演馬克·費杜西坦承,從劇本寫作開始,他就一直以伊莎貝拉·于貝爾為原型來塑造巴布這個“冒失而瘋癲”的女人。他相信,于貝爾是為數不多的懂得演戲的女演員之一,她有冒險的欲望,而且總有辦法漂亮地回擊所有挑釁。
既然故事圍繞一個人物寫就,那么電影計畫的成敗與否就完全依賴主演的個人能力,她必須精準地表現出那種挑釁心。劇本完成之後,導演向于貝爾和她的女兒洛麗塔·夏瑪同時寄出了劇本,便開始了心急火燎的等待。于貝爾讀完劇本,告訴導演,故事和人物都讓她興趣盎然,同時與自己女兒同台飆戲的想法讓她尤為欣喜。洛麗塔·夏瑪對導演來說也是女兒一角的首選。在馬克眼裡,洛麗塔還保留著青春期的衝動氣質,同時戲劇化的張力在她那裡一點也不顯得誇張。值得一提的是,對洛麗塔·夏瑪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母親身邊演戲了。在新浪潮導演克勞德·夏布洛爾1988年的作品《女人韻事》中,她就出演過一個小角色,當時她只有4歲。
在同馬克這位還不算老到的導演的合作過程中,伊莎貝拉·于貝爾表現出相當的專業。從一開始她就帶著高度的精準閱讀劇本,和導演的第一次見面,她提出了很多一針見血的問題。馬克坦承,她的見解如此敏銳而有價值,可以稱得上是該片的第二編劇。“一見面,她就問我,巴布是否是她自身懶惰的受害者?這裡,伊莎貝拉指出了一種造成誤解的風險:巴布只被理解為整日抽著大麻、故作灑脫的嬉皮士。這樣的誤解是我絕對想避開的。伊莎貝拉已經在構建自己的人物,為了將其‘占為己有’而試圖清除劇本中沒有表述清除的地方。”
在拍攝之前,導演花了大量的時間同伊莎貝拉交流劇本的解讀。伊莎貝拉對塑造人物的觀點令他深為讚賞:“她不想製造巴布這個人物,而是希望為人物保留某種自主性,讓‘她’在每個場景中自己出現。這話說起來似是而非,我非常喜歡,因此,我們增加了‘她’會出現的機緣,這也是為什麼人物的出場會顯得如此自然而優美、深入而細緻。
可以說,導演和伊莎貝拉把這種對細節的強迫症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導演認為巴布應該穿金戴銀(當然是廉價的五金首飾),這會讓她看起來賣弄而瘋癲。伊莎貝拉就便順勢將這個主意落到實處,讓巴布帶上三種不同顏色的珍珠指環。對某些人來說這些細節也許微不足道,而在馬克和伊莎貝拉看來,它對角色的構建必不可少。二人的細緻入微甚至到了這樣的地步——他們會花很長時間來考慮巴布應該怎樣戴這些戒指。
與伊莎貝拉·于貝爾這樣的老戲骨共事讓導演大為受益:“同伊莎貝拉一起工作太讓人愉快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它卓有成效。我們一同編織起一張信任和默契的網。伊莎貝拉有著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靈感,哪怕是人物最細微的變化她都不停的揣摩,力求完美。即便如此,她卻對自己顯而易見的天賦毫不在意。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她對我的意願和身份都表現出相當的尊重,並隨時貢獻出很多新點子。
【有力量感的喜劇】
如果說導演馬克·費杜西習慣於為敏感題材唱讚美詩,總是致力於揭露現實中蘊藏的戲劇社會學,那么同時,他一點也不吝於為這樣的深刻題材染上由衷的樂觀主義。他這樣解釋自己的想法:“我喜歡為觀眾呈現一部毫不吝惜生機與熱情的電影。人們也許會提出異議,我承認這其中潛藏著某種對立,然而,我對苦境有特別的偏好,因為苦境總是為哪怕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帶去冒險的機遇……同時,我相信,讓自己快樂是需要勇氣的。因此,喜劇對我來說絕對是超越地心引力的一種形式。”
在表現形式上,不同於前一部長片《藝術家的生活》中三條線齊頭並進,這次馬克·費杜西選擇集中講述一位主人公的故事。看起來他似乎回歸到一種“經典的”敘事模式,實際上,導演希望藉此創造更多的維度來刻畫他的人物,從而擺脫合唱團式電影對場景選擇的局限。在《科帕卡巴納》中,伊莎貝拉·于貝爾飾演的巴布幾乎無處不在,這允許導演從所有的角度立體地呈現巴布這個人物——不僅在她遭遇離奇的不幸時,而且在平日沒什麼大事發生、有些自我放逐的傷感的閒散中。
巴布這個人有著一種不可等閒視之的力量。她可能會遭受挫折,但這挫折不會減損她無私而豐沛的熱情,憑著這股熱情,她擁抱存在本身。“她展開雙臂迎接屬於她的每一天,”導演這樣解釋他筆下的人物,“這就是為什麼我想讓她性感而易怒,一觸即發:她的欲望能為她清除一切障礙,並讓與她生命旅途發生交錯的人們現出原形。她能吸引所有不願喪失幸福本能的人。”當然,導演澄清說他並不打算樹立一個典型,而只是想刻畫這樣一種存在,“他們抵抗一切來自權威的執行社會效能的命令”。就這點來說,儘管巴布有“責任心淡薄“的一面,她也不失為一種自由的典範。
說到對人物的評價,導演不願為自己的人物下判斷,他希望觀眾自己構建起對影片的解讀。“強加一種單一的觀點是可怕的。我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使命感要通過電影傳遞所謂某種信息。我首先想做的是儘可能貼合現實的複雜性——善惡交織的現實——然後建議一個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問題。我經常自覺對這些人物有著深深的同情,在生命的某個階段他們會將自己困在一個抑鬱的怪圈中不得出路,所有人都沒有辦法,就像巴布,無法和社會拉開距離來批判地看自己。”
【釋名】
影片的名字來自巴西著名的科帕卡巴納海灘。在被問及為何選擇冬季陰鬱的海灘作為背景時,導演說,“的確,這塊地方更容易觸發憂愁而不是酣暢的歡笑。但我覺得這裡充滿著詩意,我喜歡這些磚木結構的廢棄工廠,斑駁的牆面和一望無際的海岸線。我發現這裡有一種奇特的美感。影片很大一部分情緒來自巴布對異域的渴望和這些令人傷感的背景的對立,巴布靠她源源不斷的歡樂超越了這種對立,她衣著的浮誇色彩驅散了科帕卡巴納的陰沉。”

影片評論

隱約的憂傷瀰漫在每一個鏡頭之中,《科帕卡巴納》這部個人編年體喜劇,處處透著對社會的真實寫照……伊莎貝拉·于貝爾塑造了她從影以來最異想天開的人物,充分展現了她對各種喜劇角色的駕馭能力。洛麗塔·夏瑪就是她母親的見證人。
——《影視迷》
《科帕卡巴納》提供了一個豐富而微妙的視角,它並不向觀眾兜售任何一種典範,卻不動聲色地顛覆了我們一直以來確信的某些標準,迫使我們重新進入對話。
——《十字報》
伊莎貝拉·于貝爾再次帶給我們驚喜。我們喜歡她如暴風雨般襲來的癲狂,她給這部有趣、辛辣而感人的影片蒙上一層超現實的色彩。
——《星期日報》
《科帕卡巴納》面對的是這樣一個至情至性的女人:不是在斤斤計較中緊鎖眉頭,而是事先就想好要捧腹大笑、要在人生賭局中盡情地燃燒。
——《世界報》
這部獨特的喜劇選擇逗人發笑而不是扼腕捶胸,它為我們呈現了一次卓越的人物肖像畫展。
——《巴黎人》
作為導演的第二部電影長片,馬克·費杜西選擇邀請伊莎貝拉·于貝爾和洛麗塔·夏瑪同台飆戲,無疑是對選角有著準確的判斷。無論是處理輕喜劇還是正劇,這位導演始終保持著對生命的顫慄,始終與劇中人物肩並肩、面對面。
——《西部法蘭西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