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講的科學故事-里科特講的地震的故事

在地震發生後,我們最先以及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里氏”,比如最近發生的日本大地震的震級就達到了芮氏9.0級。 震級的概念就是由《里克特講的地震的故事》的主人公,美國著名地震學家查爾斯?里克特於1935年提出的。 由於里克特在地震學領域的突出貢獻,人們就把他提出的震級標準命名為“里氏”震級。

內容介紹

《里克特講的地震的故事》內容簡介:在所有的自然災害中,沒有哪一種比大地震更無預兆、更為恐怖的了:大地突然之間的一抖,就可以讓成千上萬人喪生。在地震發生後,我們最先以及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里氏”,比如最近發生的日本大地震的震級就達到了芮氏9.0級。震級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級。依據釋放能量的多少,地震分為不同震級,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越多,破壞力也就越大。全球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年大約發生500萬次,其中大約5萬次可被感知,每年可造成破壞的地震約有1000次,而芮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發生十幾次。
震級的概念就是由《里克特講的地震的故事》的主人公,美國著名地震學家查爾斯?里克特於1935年提出的。它本質上反映了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其每增加1個單位,相對應的地震能量大約增加32倍。由於里克特在地震學領域的突出貢獻,人們就把他提出的震級標準命名為“里氏”震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