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過相思寺

《秋過相思寺》,是貫休創作的一首詩。

原文

見說相思寺,今來似有期。瘴鄉終有出,天意固難欺。
晝雨先花島,秋雲掛戍旗。故人多在蜀,不去更何之

注釋

1, 瘴鄉:瘴,瘴氣,瘴鄉指瘴氣、瘴癘流行的貧瘠和落後的地方
2 蜀,蜀地,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帶。
3,戍旗,邊防軍的旗幟。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三:“登城望亭隧,翩翩飛戍旗。” 唐 趙嘏 《歙州道中仆逃》詩:“莫遣窮歸不知處,秋山重疊戍旗多。” 清 查慎行 《入古北口》詩:“雉堞連雲軍角壯,虎牙憑險戍旗閒。

譯文

我早就聽人說過這座相思寺,所以今天的光臨像是以前和它約好的一樣。我相信這個瘴氣、瘴癘流行的地方也一定會有興盛發達的一天,因為這是天意的要求。白天的雨兒從長滿野花的小島開始一直下,直到秋天,天空才告別陰雨,重新開始晴朗,終於豎起勝利的旗幟。而在這個時候,我的親朋好友卻都在家鄉蜀地,想想我要不去與他們回合的話又能夠去哪裡呢?

鑑賞

這首是是一首五言律詩,寫的是作者身居相思寺裡面,看到南方陰雨綿綿,烏煙瘴氣的情景後感想所作。作為一個詩僧,作者身上具有詩人感性的一面,如睹物思人,觸景生情,看到眼前陰雨不斷,一片瘴氣的不詳,他內心也是很傷感,非常想念家鄉的親友。另一方面,作為出家人,作者表現出一種慈悲和一種憐憫。“瘴鄉終有出,天意固難欺”,既是對自己的安慰,更多是對該地美好未來的祝福。
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主要套用的是借景抒情,作者套用了比喻(秋雲掛戍旗)和反問(不去更何之)非常有力的表現出作者對於親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

貫休,字德隱,俗姓姜氏,唐代蘭溪人。七歲出家,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既精奧義,詩亦奇險,兼工書畫。終於蜀,年八十一。初有《西嶽集》,吳融為序,極稱之,後弟子曇域更名《寶月集》。其全集三十卷,已亡。胡震亨謂宋睦州刻本多載他人詩,不足信,其說亦不知何據。胡存詩僅三卷,今編十二卷。引

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秋天時分,經過一座叫做相思寺的寺廟時候,看到眼前的淒景而聯想到自己在這外漂泊多年的事實,從而產生出孤獨寂寞之感。於是就有了這首寒秋寄託哀思的佳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