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年平均氣溫13 ℃,年降水量1358毫米,適合種植糧食、林果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493畝,人均耕地1.24畝,林地25219.1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5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養殖業、林果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93畝(其中:田142畝,地1351 畝),人均耕地1.24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5219.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1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78畝,主要種植核桃、梨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0畝,其中養殖面積10畝;草地700畝;荒山荒地 1356 畝,其他面積950畝。有礦產等資源。
人文資源
村有古道及古驛站、驛館等人文古蹟。文獻載《江南靖士詩稿·盤山秀嶺古道行》:“
金公剛裕庚七七,從戎功成復拾筆,獅步沉健性超逸。
劉翁妙順年七二,笑謂人生信如寄,講台餘年謹惜器。
陳生民榮富春秋,政策許休而未休,為民甘為孺子牛。
彭君福雲正年輕,公務休假愛旅行,硯田呼來信手耕。
吾自知天命,學孔一日也三省,樂山樂水動高興。妻兒倆也有同好,幾大名山攀不剩。
大家昨游龍湫歸,相約今日古道瀟灑走一回。盤黃村北嶺如梯,石級雲扶沒天倪。要為官道通帝闕,千年幾受驛馬蹄。兩旁花草侵路心,二三短亭頗積泥。標語樑柱成文物,革命年代濃墨題。1行行逗逗五六里,轉身俯睇嶺南迷。萬家甍瓦任模糊,雁峰蒲水已難稽。更陟一彎逼鞍嵴,盤山中聽兩州雞。清風吹汗若灑珠,男女老少遊興齊。眾人腰腳動力足,越嶺漸覺暑氣溽。洪武尖下林多青,泉爭坡競仄莫束。嶁民輕易不下山,歧徑雖通蕪欲局。主途展闊曾一段,當時造旨未見錄。或謂憩眾備上嶺,或謂詅產小插曲。談論聲中步前方,迤邐降入太湖鄉。驛道截剩幾段閒,接以車路鋪青黃。沿途屋舍新舊雜,偶有老館無完牆。長溪兩岸田野曠,耕種牧飼各施將。富餘農力易身份,申辦廠企開作坊。蟬鳴幽靜犬吠鬧,聲響遙逝八面岡。認準解人詢前程,曲折奮上秀嶺坪。有紀有堂生話題,說是茶樓昔經營。挑夫嗨嗨馬鐵響,京宦粵商賴稍停。叢筱扶出蘆葦高,紫蕨放拳野蔓榮。歌禽逗人鼲看人,榛莽遠近聽蟲鳴。佳日傍午當艷晅,嵐消颸動衣衫翻。道里悠悠難窮原,世界今古逝與存。山頭雙向瞰山根,秀嶺南北秀嶺村。”(原註:1.盤山秀嶺古道:我國古驛道之一段,在浙江境內,北通台州黃岩,南入溫州樂清。2.標語:驛亭內木構件上部可見多處不同時期的政治標語,如“人民戰爭勝利萬歲”、“人民公社好”、“滅資興無”、“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奮勇前進”、“實現四十條建設新農村”等等。)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18戶通自來水,有2戶飲 用井水,有20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8%)。有254戶通電,有2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8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10%和8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0戶(分別占總數的69 %和9 %)。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1輛,機車1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9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 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戶;建有小水窖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8.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2萬元,占總收入的27 %;畜牧業收入 165.1萬元,占總收入的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463頭,肉牛231頭,肉羊712頭);漁業收入0.8萬元,占總收入的0.02 %;林業收入141萬元,占總收入的 29 %;第二、三產業收入13.95萬元,占總收入的0.3 %;工資性收入21.6萬元,占總收入的0.45 %。農民人均純收入1352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林果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人(占勞動力的0.3 %),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59戶,共鄉村人口1203 人,其中男性 600人,女性603人。其中農業人口1203 人,勞動力 514人。該村以彝族、苗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662人,彝族532人,其他民族9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人,占人口總數的0.4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25人,參合率85%;享受低保 6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1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 2333 平方米,擁有教師4人,在校學生72人,距離鎮中學13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2人,其中小學生72人,中學生40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4 人,少數民族黨員31人,其中男黨員45人、女黨員9人。該村黨支部2001年被評為鎮先進基層黨組織;2002年被評為縣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秀嶺等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0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41人。該村團總支1999年被評為鎮先進基層團總支; 2001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11.8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大多數自然村不通公路,水電路設施差,農業科學技術落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梨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0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445頭、牛270頭、羊35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8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352元增加到2100元。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6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9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9萬元,有固定資產5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核桃、梨,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玉香梨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梨產業。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9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9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畝。 該村到2014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5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