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此病害可侵染寄主各個器官。葉部發生紫紅色病斑,初為小形,後擴大可至3-7毫米×2-3毫米大小,中央漸變為褐色、灰白色。葉革肖受害尤為嚴重,病斑紅褐 色,形狀不規則,葉鞘多在病斑處斷裂,使葉脫落。可使1平方米草地上葉片數目減少到僅50片左右。在適宜發病條件下,草地似乎在短時間內突然消失,故俗稱“溶化”病。此病也為害根、根頸、根莖、匍匐莖等地下器官,使之變為紅褐色並腐爛,最終變為褐色,地上部分隨之枯死。
病原菌
為半知菌亞門的早熟禾德氏孢(Drechslera poae(Drechs.)Shoem.),異名:Drechslera vegans(Drechs.)Shoem.及Helminthosporium bagans Drechs.。分生孢子梗由氣孔或死亡組織的表皮細胞間生出,單生或束生,分支或不分支,欖褐色,8-10微米×50-280微米,有 1-10個隔膜,有膝狀彎曲。分生孢子柱狀或梭狀,深褐色,有1-10個隔膜(多為 5-8個),臍點深色,不突出。萌發時由各個細胞生出3-11個芽管。培養適溫25℃,在3-35℃間均可生長,在光暗交替和21℃下產孢。常用培養基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寄主範圍
此病侵染冰草屬、須芒草屬、野牛草屬、虎尾草屬、稗屬、�屬、披鹼草屬、羊茅屬、早熟禾屬、黑麥草屬、亂子草屬、狼尾草屬、黑麥屬、高粱屬、鼠尾粟屬、針茅屬的許多種植物。
發生規律
此病原菌主要為害葉鞘和葉片,大多在春、秋兩季流行。夏季乾熱時,地上部分症狀減輕,而主要以地下器官發生腐爛為害植株。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地下器官、莖基部和殘體上越冬。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隨風雨而傳到葉片上侵染。也可以通過菌絲體侵入寄主的根、根頸等部位。
分布與危害
禾草落葉病 (“溶化 ”病)對草地早熟禾等禾草危害很大,廣泛分布在歐洲、北美。由於我國近年由美國輸入建坪草種子很多,應當重視對此病的檢疫和調查工作。
防治方法
1.不宜低刈 留茬高度應在4厘米以上。2.科學施肥 根據配方,提供充分營養,以利快速生長,可促進草地康復。3.播種健康種子 加強種子檢驗,防止由國外或外地傳入此病。4.刈頻適度 不宜刈剪頻繁,以減少根頸侵染。5. 藥物保護 對草坪及科研地可用以下藥物保護:氯苯嗪、放線酮、克菌丹、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混劑、甲基托布津+福美雙混劑、三唑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