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粉紅雪霉病

禾草粉紅雪霉病,菌絲體幼嫩時白色,逐漸積累色素,變為玫瑰紅色、淡橙色、淡紅色至肉桂色。

症狀

草地上出現圓形、水浸狀病區,直徑約2.5-5.0厘米,呈黃色、橙褐色或紅褐色,其上生有疏密不一的霉層。之後病區可擴至直徑30厘米以上,呈環狀,淺灰色至淺 黃褐色或具褐邊,照光時帶粉紅色。病區禾本科草死亡。

病原特徵

菌絲體幼嫩時白色,逐漸積累色素,變為玫瑰紅色、淡橙色、淡紅色至肉桂色。分生孢子初產生時為 0-3 隔膜,後可多達4-7隔膜,多為1-3個隔膜,灰白色至淺橙黃色,無腳胞,紡錘形或鐮形,0隔膜孢子大小為2.0-2.8微米×8-12微米;3隔膜孢子為2.8-3微米×19-27微米;4-7 隔膜孢子為2.5-4微米×19-30微米。 長期培養時,產生大的蛙橙色假粘性孢子團,乾後呈桂褐色,無厚垣孢子及菌核,子座纖薄。子囊殼埋生於病莖表皮下或枯葉上,呈小黑粒狀,子囊殼大小為120-200 微米×300-800微米;內有多數子囊;子囊棒狀,60-70微米×6-9微米;內有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紡錘形、直形或彎曲,有1-3個隔膜,無色,大小2-4微米×10-14微米。

寄主範圍

冰草屬、剪股穎屬、燕麥屬、雀麥屬、拂子茅屬、鴨茅屬、披鹼草屬、 羊茅屬、大麥屬、猥草屬、落草屬、貓尾草屬、早熟禾屬、黑麥草屬、黑麥屬、細坦麥屬、小麥屬、針茅屬等多種作物和牧草可發生此病。

發生規律

條件適合時,此病全年都可發生而不僅限於冬季。病菌在0-32℃均 可生長,適溫為20℃上下。在日均溫為18.3℃,濕度很大的情況下危害最大。高溫進入休眠狀態。病菌以菌絲體或子囊殼在病株上或殘體上度過逆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雨、刈牧活動等在田間傳播。孢子萌發後,由寄主氣孔侵入。若寄主表皮組織已有傷口,也可直接侵入表皮細胞。菌絲體在寄主組織內孳生蔓延,在適宜條件下由氣孔伸出表皮,在體表蔓延並產生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秋天施氮肥過量或過遲,冬季雪層厚,草地枯草太多等條件都有利於此病發生。

分布與危害

此病也是一種分布很廣的病害,國內外報導很多。常見於冷涼潮濕的地區和季節中,從深秋到夏初均可發生,而不限於冬季。只要具備冷濕條件,有無積雪都可流行,但在有雪被而士地不封凍的情況下最為猖獗。大多數禾本科作物和冷季禾草均被侵染,尤以狗牙根、結縷草最為敏感。一年生早熟禾、剪股穎、小糠草、草地早熟禾和黑麥草也易受害。葦狀羊茅和細葉型羊茅較抗病。我國三北地區,尤其是新疆和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較常流行。

防治方法

1、消除積雪歷年發生此病的草地,可用撒草木灰、生草土或廚肥的辦法,促使雪層融化。草地上不可用秸稈等物覆蓋。
2、合理施肥秋末勿施速效氮肥,適當追施磷、鉀肥。
3、藥物防治生長季後期(9-10 月),在草地上噴施內吸殺菌劑 1-2 次,間隔 10-15 天,能顯著降低發病。可選用麥穗寧、乙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或粉銹寧。據國外報導均很有效。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