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金融學院

福建金融學院

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是福建省唯一的金融財經類專門高校。學院前身是1978年10月創建的福建銀行學校。1985年5月在此基礎上成立福建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實行院校合一管理。2000年學院從中國人民銀行劃轉福建省管理,2004年2月經福建省政府批准,福建金融管理幹部學院更名為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實現了從成人高校向普通高校的跨躍。建校26年來,學院積極開展成人教育、高職高專教育,形成了鮮明特色,樹立了良好品牌。

學院簡介

學院地處 福州市 倉山區,首山路140號,毗鄰風景秀麗的 高蓋山公園,緊靠首山路和南 福建金融學院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二環路的交叉路口,交通便利;校園環境優美,常年綠樹成蔭,四季花香襲人,是一所名副其實的 花園式學校。

學院現占地面積230畝,總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擁有完備的教學實訓設施, 圖書館藏書16萬餘冊,建成寬頻社區,形成教學、教務管理和圖書館自動檢索三個網路體系。在全省有6家金融機構作為實訓基地,設立58個業餘教學點;在校內建有18個專業實訓室,基本涵蓋了金融、保險、證券、信息網路、文秘辦公、法律、商務英語等套用專業。

學院現有教職工276名,其中專職教師169名,擁有高職稱教師35人。學院禮聘了 鄧子基、 江其務等38位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和省內金融界精英擔任 客座教授,建立了一支符合成人高等、高職高專辦學特點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學院學術研究氛圍濃厚,是全省第2家加入省社科聯的高校。科研成果豐碩,自編參編教材130種,《學院學報》擁有CN、ISSN刊號,公開發行。至今全院教職工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千餘篇,其中40多篇論文和11種教材獲省級以上獎勵。

學院現有6系2部21個專業,6系2部即:金融系、會計系、經濟貿易系、人文法律系、套用外語系、 信息技術系、 體育教學部和中專部。21個專業即:成人教育有金融學、會計學、法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金融、涉外經濟與法律、經濟信息管理與 計算機套用專業;高職教育有金融、保險、國際貿易、行銷策劃與商務管理、涉外經濟與法律、行政管理辦公自動化、文秘與辦公自動化、 計算機套用技術、電子商務、 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套用、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商務英語專業。成人脫產本、專科面向全國招生,成人業餘本、專科、高職高專、中專面向全省招生,成人本科畢業生可申請 廈門大學學士學位。學院同時擔負人民銀行和各類金融機構在職幹部的培訓任務。目前在校生逾8600人,其中全日制學生4666人,業餘學生近4000人。26年來,共為國家培養各類專業人才2萬餘名。歷屆畢業生大多數被省內各家金融機構錄用。

1997年學院在人民銀行行屬高校辦學評估中獲得“優良”等級。同年被福州市委市政府評為“花園式單位”、“愛國衛生先進集體”。這幾年,院校連續4屆獲省級“花園式單位”稱號,連續3屆被 福建省委省政府表彰為省級“文明學校”。2003年底被授予 福建省國家公務員培訓基地。

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 學院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與時俱進,“銀行家的搖籃”之稱享譽全省。跨入新世紀,學院以轉制更名為契機,進一步發揮優勢,主動適應福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對人才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構建以金融專業為特色、財經類套用型專業為主幹的專業結構,並根據社會需要與自身條件適當增設新專業,逐步形成多科性的辦學格局,努力向一流的現代高職學院的目標邁進。

歷史沿革

歷史步入了1978年,我們的祖國告別了“文革” 十年浩劫,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在撥亂反正、百業待興的日子裡,金融機構逐步恢復,金融人才亟需加強培養。1978年8月3日,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創辦 福建銀行學校,由 畢士英、史守山兩同志負責,就在鼓屏路省分行大院內借用一間辦公室,開始了緊張的籌建工作。 籌建期間,面臨著校舍、師資和教材及學制問題。經多方考察、比較,校址最終選在首山腳下,首次基建征地26畝,為華東銀行 中專各校校舍面積最小的一家,有“袖珍學校”之稱。另一方面,從金融系統中適宜於擔任教學與管理的業務骨幹選調,向全省普通中學中招收文化課骨幹教師,向社會(主要是金融系統)聘請具有金融理論修養與實務經驗的退休或在職幹部,大力吸收應屆大學畢業生,並從我校歷屆優秀畢業生中選派到高校深造後,再返校任教。關於教材和教學計畫則借鑑省財校銀行專業的現行教學計畫。

10月26日舉行首屆新生開學典禮,以後就以這一天為校慶日。同時,採用輯魯迅先生墨寶的“福建銀行學校”校牌。福建銀行學校的成立從此結束了福建教育史上沒有獨立設定金融院校的局面。

1979年,為了加強對全國銀行中專的統一領導,人總行於9月4在 江西廬山召開全國銀行中專工作會議。確定全國各省( 自治區、市)銀行中專學校實行雙重管理的體制,即隸屬於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委託各省人行管理。

1980年5月,省人行黨組決定,銀行學校在面向社會招收中專學生的同時,也作為人行系統幹部培訓基地。至此,福建銀校初步奠定了雙重管理(總行和分行)的體制和兩個基地(培養中專人才和培訓幹部)的任務。

1981年,首山校舍建成。經過邊辦學、邊建校的發展,教學條件逐步改善,師資隊伍不斷充實,專業設定日趨齊全,招生規模相應擴大,學校工作逐步上了軌道。80年代初,學校陸續開設城市金融、 農村金融、保險、國際金融4個專業,以後又增設 金融管理專業和農村信用合作專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制均為兩年。學生實習和畢業後,根據契約對口安排:金融管理專業到中國人民銀行,城市金融專業到 工商銀行,農村金融專業到農業銀行, 國際金融專業到中國銀行,保險專業到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農村信用合作專業到農村信用社。

根據人總行教育司1981年10月在 江蘇 無錫召開的全國銀行中專工作會議精神,學校聯繫實際,對課程設定提出寬口徑、高起點、開拓創新的模式。圍繞教學中心,開展教學改革,學校建設和各項工作進一步得到發展。

1985年5月管院成立後,銀校作為管院的中專部,繼續存在,對外保留福建銀行學校。1993年開始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三年;1995年起,銀行學校不再招收高中畢業生。順應金融體制改革的要求,專業上也逐年取消以往分別對口各金融機構設定的方式,改為金融專業。1997年起,銀行學校的畢業生不再由學校統一分配,而改為學校推薦和學生、用人單位雙向選擇。

2000年8 月,鑒於學院總體發展的需要,尤其是新高職的迅速發展,經與福州市教育局、福州盲校洽商,租借盲校閒置校舍,中專部遷至福州盲校。從此,在管理體制上,中專部單獨設立,學生的日常管理,由原來按專業分散各系負責,改為集中由中專部負責。中專部的教學則由教務處根據全院教學計畫,協調各教學系、部統一安排。

1999年,正當我院順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之時,學院的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化:根據國務院1999年12月22日《關於進一步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的決定》,除特定的部委外,國務院部門和單位不再直接管理學校,所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 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等均劃歸地方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原屬16所高等院校以及30餘所中專學校,除 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保留作為總行培訓中心外,其他一律劃歸所在地方管理。

院黨委冷靜對待事態的變化,努力作好應對準備。2000年1月13日,召開院第四屆教代會第二次會議,院黨委明確提出要“穩住陣腳,留住人才,從容應對,迎接挑戰”。黨委向全體教職員工作出了“三不變”的承諾,即轉變思想觀念,端正工作作風,增強 心理承受能力;堅持愛崗敬業精神不變,保持學校規模和不斷發展前進的決心不變,教職工待遇爭取不變。強調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和承受能力,進一步樹立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半年之後,全院教工在院校改制的大轉換形勢面前,不僅陣腳沒有亂,人心沒有散,反而表現出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平靜的心理承受能力。

從2000年1月與人民銀行脫鉤至2001年1月省教育廳正式接收的一年多里,由於交接雙方尚未辦理移接手續,學校實際上處於沒有主管部門管理的狀態。在黨委領導下,學校抓住改制給我們的自主發展空間,加快改革的步伐。2001年1月17日,在省教育廳舉行了院校劃轉移交儀式,管院成為省教育廳直屬院校,宣告我院體制劃轉程式全部完成。

2000年暑假期間,院黨委組織17名部門領導到廣州金融高等專科學校考察,吸收了該校提供的改制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新鮮經驗,並且組織全院教工開展討論,集思廣益,在9月初提出了加快改革的若干思路。

2001年3月13日,學院四屆教代會第三次會議認真審議通過了院校“十五”發展規劃。這是上年大討論的延續,關係到院校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革後學校的定位和前途問題。2001年之後學院辦學實力的增強,進一步顯示了“十五”規劃在學校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院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全日制在校生人數連續翻番。1999年是1153人,2000年是1838人,

2001年是2288人,2002年是3815人。這幾年業餘本專科學生人數都保持在3600人上下。2003年在校生人數已達7783人。

學院實現了從成人辦學向以高職為主辦學方向的調整。從1999年以來的4年,高職學生人數分別為219人、705人、1543人、2610人;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分別為19%、38%、67.4%、68.4%。高職專業設定在原來的11個專業(會計、會計電算化、金融、文秘、行政管理辦公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經濟信息與計算機套用、法律、涉外經濟與法律、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與金融)基礎上,2002年又增加商務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兩個專業。隨著專業拓寬,又精心籌劃選擇以國際貿易與金融專業為試點,開展雙語教學。

其次,校區進一步擴展,設施和環境建設日臻完善。2001年8月學院租用盲校建成學院西區,實現了學院和銀行學校分區管理。2002年8月在首山村建成東區, 使用面積達13000 m2的建築(含教學樓、綜合樓各一座,學生宿舍樓兩座及其他附屬設施,能自成體系)立即投入使用,近千名新生遷入。加上原有首山和霞湖村等租用地,校園占地面積已達230畝。

學院教學科技大樓在2002年7月開始興建,2003年9月投入使用。新大樓建築面積18000 m2,含地下層共11層,造價約4000萬元。大樓主要安排作為成人、高職教室,大部分實驗室、計算機室和教學行政辦公室也將遷入。除了新大樓外,體育館項目也在研究設計中,力爭在2004年底建成。

此外,還在籌划進一步向新大樓西側擴展,徵用霞湖村土地30至50畝,以營造院校嶄新的現代化北區,並且改造整修目前的主校區為南區。

2003年上半年,全院已擁有各類電腦600餘台,建成寬頻網社區。教室宿舍、水電、電話、安全保衛、食堂餐廳、小賣部、圖書閱覽室、校區路面等,在這幾年都再次擴充翻新維修,配套齊全,服務完善。2002年我院再度獲得省級“花園式單位”和市級“綠色環保先進單位”稱號。

第三,教學科研工作取得新的進展。教學改革和教務管理以及素質教育都有了許多新鮮的做法和成果。

教務處針對學生人數、教學班次、教學科目增加的新情況,與各系部各教研室密切配合,對全校教學計畫做了較大修訂調整。2002年教務處完成了10年畢業生名冊上網回登的大工程。日常教務管理強化法規制度的建設,明確落實了教務管理每個環節的章程規範。同時,將教務管理許可權下放給各系部,發揮系部和教研室的積極性。各系部結合自身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各系部均建立了教學檔案庫,實行了教學檔案 管理制度。2003年下半年起,對當年入學生均開始實施學分制。

學院倡導每位教師大膽改革教法教材,堅持“實踐第一”的思路,並且在德育機構、網站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漸次修正完善。全院尤其是高職班的實踐性教學和專業技能教學的改革探索十分活躍。中專學生在第六學期實施分流教學,對繼續升學和謀求就業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畢業生實習、就業保障機制,2002屆畢業生的就業和升學率均達100%。

高職教育的重要特點是職業技能、實踐能力、操作動手能力的培養。學院系列化的教學實驗室已初步建成。模擬銀行和財務會計實驗室實施了電算化教學。模擬證券交易所配置了60台電腦並加裝了硬碟和軟碟機,以及教師用機、投影儀、幻燈機。辦公自動化實驗室、模擬法庭、書法教室、歌舞排練室、攝影沖印室都已逐步完善。

2000年來,本院教師在國內各種刊物發表論文190篇,其中在《學報》發表122篇。編寫各類教材30本,院內科研立項19項,已結項9項。學院在2001年加入省社科聯,成為全省高校在省社科聯的第二個會員單位。

第四,師資隊伍結構改善,教職員工素質明顯提高。2000年來,學院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採取錄用與招聘相結合的辦法擴充師資隊伍。院系負責人先後聽了一百多人的課,把好進人關。新錄用研究生和本科畢業教師12人,招聘本科畢業教師45人,較好地改善了全院教師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目前35歲以下年輕教師比例占54.4%,年輕教師日益成為院校各方面工作的主幹力量。全院中高職稱教師占全體正式教工的比例已達48%。2001年學院聘請了國內32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十餘名專家學者和企業高層領導來校講學,提高了學院的學術品位。

教師的在崗培訓進修多方位展開,越來越多的教師向“雙師型”方面發展。至2002年底已有23位教師分別取得註冊會計師資格、資產評估師資格、會計師、律師資格。19位教師參加師大、福大碩士研究生課程班,全部取得合格證書,其中12人取得碩士學位。已有7位教師考取廈大、福大碩士研究生。學院在2002年先後組織兩批30名骨幹教師和各部門負責人到 澳門國際銀行進行學術訪問,組織專業教師到相關單位實習,參加各類專業學會的學術研討會。從2001年底起,全院員工開始全面的素質培訓和考試。先後進行的培訓包括電腦操作基礎知識、教師電腦課件製作、公文寫作、禮儀知識以及政治時事、公民道德、WTO知識五項。

第五,建設文明學校再創新的佳績。2002年12月底,省文明學校創建活動檢查組到校,開展了全省第三屆“文明校園”評估。檢查組充分肯定了學校各方面工作,認為學校的氛圍不錯,是個美麗的花園式學校,創建工作有許多值得肯定、學習、宣傳的地方。學院由於改制而在各層面引發震動,在困難時期還能堅持創建活動以推動院校發展,很令人欽佩。學校重視制度建設。制度規範細緻,工作落到實處,周邊治安良好,校園安定穩定。教工們敬業愛崗,注重素質教育,主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努力幫助學生實習和就業,扶貧助困辦法多。良好的師德帶動了學生,師生整體精神面貌積極向上。同時,人文景觀和綠化建設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和休閒環境,體現了領導的決心和決策的正確。

校訓

勤奮、嚴謹、務實、創新

校徽

標誌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