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釋迦文佛塔位於福建莆田鳳凰山南麓廣化寺的東側,又稱廣化寺塔。該塔建於南宋乾道元年(1165)之前,仿木構樓閣式石築,八角五層空心,總高30.6米,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塔創建年代不詳,但據塔上第二層北門右門柱上“乾道改元清明日毫社張景醇挈家同登”字樣看,該塔在南宋乾道元年(1165)就已建成,故創建年代最遲應在南宋乾道元年前。第一層塔室南壁的壁龕內壁上有自左至右豎刻楷書兩行“舍利塔鎮舊基”,可知此塔前身是一座不知建於何年的舍利塔。
石塔坐西北朝東南,塔體均為花崗岩石,面層細鑿,由須彌座和塔身組成。每層塔身八面浮雕立佛、花卉、飛天,柱頭以上疊澀拱出跳,每個拱頭均雕朵雲、牡丹、鳳凰、飛天、菩薩、迦陵頻伽等佛教圖案紋飾。屋面石雕筒瓦扇形條石塔檐,八角雕龍狀的鴟吻翅脊;頂層屋面裝相輪塔剎。塔心室層層築石階,各層塔心室與塔心外迴廊相通。
建築結構
石塔及石埕占地約800平方米,塔須彌基座為八角形,束腰八面浮雕獅子滾球及花卉,每角和束腰每面雕力神。座上每面為迴廊,外面由滿雕海水捲雲紋的石欄板砌成。座的南面有6階石級,由塔埕通向塔座外迴廊,基座底直徑1576厘米,座高80厘米,迴廊欄板高78厘米。
塔身每層平面皆為正八面形。自下第一層至上第五層,每層塔身內徑依次為1064、996、940、878、763厘米;底層東北、西南面設通道門,西北面作影門洞,東南面門內為一殿室,寬167厘米、深268厘米;二層至五層的塔身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均設門洞,東、西、南、北外壁皆設矩形石龕,內安佛像。
塔身高從第一層至第五層依次為332、279、281、270、265厘米;柱頭鋪作立面高依次為150、136、137、140、135厘米。塔身八角瓜楞連礎倚柱,皆露三面瓜面。倚柱上置櫨斗,櫨斗上出華拱,上置齊心斗,再承一個下昂,昂上又出一跳斗拱,承上面戧角昂,使柱頭呈一杪一昂再加一杪一昂的鋪作;補間鋪作做法同柱頭鋪作。櫨斗和齊心斗的斗欹皆有幽,斗底皆作假皿板。
石塔內部空間布局結構有所異同。第一層由東北、西南門進入,從塔心向北拾級而上第二層外廊,平面呈“丁”字形通道至二層;塔心地面又高於兩邊通道112厘米。從第二層到第五層的塔心室內壁皆為正八面形,第五層塔室成八面,內為迴廊式,形成第四層仰視為藻井式的塔室頂面;第五層北面內廊置石案,案上供坐佛。
歷史記載
廣化寺釋迦文佛石塔在《興化府志》、《莆田縣誌》、《南山志》均有記載。從石塔的結構看,每層柱頭鋪作、補間鋪作表現為一杪一昂加一杪一昂的做法及形式,在我國現存的古代建築中極為罕見,為人們研究古代建築的斗拱結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塔身上許多精美的浮雕,尤其是羅漢立像的面部表情及神態,浮雕的菩薩和羅漢或手施密宗手印,或手持鈴杵等密教法器,無疑對我們研究南宋佛教文化藝術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傳播提供了寶貴的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