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劇

福州閩劇

閩劇是現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道白的傳統戲曲劇種。福州方言是閩江下游的舊福州“十邑”的共通語,整個福建閩東地區的代表性方言。從閩東方言區出去的華僑更是把福州方言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把閩劇帶到世界各地。其中特別以東南亞、台灣為多。閩劇的劇目豐富多彩。

基本信息

介紹

閩劇王茂生進酒 閩劇王茂生進酒
福州閩劇 福州閩劇

在今福州市所屬 6 區 6 市 2 縣通行,寧德、南平、三明等市縣也能聽懂。閩北地區如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則以福州方言為第二方言。在閩東方言區之外的浙江省泰順縣、平陽縣、蒼南縣部分鄉鎮也有通行福州方言的。福州歷來是大陸往台灣,台灣到大陸的首選口岸,淵源深厚,現居台灣省的福州同鄉就有百萬人之多。從閩東方言區出去的華僑更是把福州方言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把閩劇帶到世界各地。其中特別以東南亞、台灣為多。閩劇的劇目豐富多彩。既有源於儒林班的《紫玉鉸》、《女運骸》,江湖班的《開封府》、《珍珠塔》,又有平講班的《儲問記》、《招姐做新婦》等。還有承繼大批的徽班劇目。

發展現狀

閩劇出訪俄羅斯契訶夫國際藝術節 閩劇出訪俄羅斯契訶夫國際藝術節
閩劇碧玉簪 閩劇碧玉簪

閩劇,又稱“福州戲”,是一種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傳統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藝術的一個瑰寶。居福建五大劇種之首,音樂曲調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昂揚奔放、委婉動人、明快活潑的音樂格調和藝術特色,在福州方言地區有廣泛的演出市場,明朝末年,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與福州地區的方言小調逐漸融合。清末,福州的儒林班、江湖班、平講班互相吸收音樂唱腔和表演藝術,彼此滲透,進一步發展成為“閩劇”。辛亥革命後,閩劇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舊賽樂、新賽樂、三賽樂、善傳奇、賽大然、慶樂然等班社,湧現了“閩劇梅蘭芳”鄭奕奏及曾元藩、薛良藩、馬狄藩等“四大名旦”。三十年代,上海益聞書局就曾出版了許多閩劇名家名劇的唱片。傳統劇目和新創作劇目均十分豐富,流行於整個福州方言區,並流傳到台灣和東南亞各地,因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魁力而深為廣大民眾喜愛。

福州閩劇院

福州閩劇 福州閩劇
福州閩劇 福州閩劇

發展中心

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福州閩劇院),初建於1958年,2006年劇院申報的福州閩劇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國務院評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保護單位。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我中心創作的作品在國家級賽事中屢獲大獎,分別榮獲全國首屆“文華大獎”、 “文華新劇目獎”、 中國戲劇節“優秀演出獎” 、中宣部 “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戲劇節“曹禺優秀劇目獎” 、全國戲劇文化獎原創劇目大獎。其中新編歷史劇《林則徐充軍》《天鵝宴》《丹青魂》《御前侍醫》相繼晉京展演,三度榮進中南海演出。《蘭花賦》參加“慶祝新中國65華誕”福建省優秀劇目晉京展演,首次進入中共中央黨校、國家大劇院演出,並由福建省紀委組織全省巡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