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三角

福利三角是伊瓦思(Evers,1988)在借鑑羅斯的多元福利組合理論,把福利多元化的幾個部門具體化為為三個:對應的組織、價值和社會成員關係。 羅斯的觀點是,福利多元組合是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的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家庭、市場和國家的貢獻,構成一個社會中的福利總體,伊瓦思將此觀點演繹為家庭、(市場)經濟和國家共同組成福利整體,並稱之為福利三角。伊瓦思認為福利三角的研究分析框架應該放在文化、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背景中:他將福利三角中的三方具體化為對應的組織、價值和社會成員關係。

福利三角與行動者

(市場)經濟對應的是正式組織,體現的價值是選擇和自主,社會成員作為行動者建立的是與(市場)經濟的關係。國家對應的是公共組織,體現的是平等和保障的價值,社會成員作為行動者建立的是與國家的關係。家庭是非正式的P私人的組織,在微觀層面上體現的是團結和共有的價值,社會成員作為行動者建立的是與社會的關係。

福利三角展示了三方的互動關係。(市場)經濟提供著就業福利:個人努力、家庭保障和小區的互助是非正規福利的核心:國家透過正規的社會福利制度將社會資源進行再分配。在一定的文化、經濟、社會和政治背景中,國家提供的社會福利和家庭提供的家庭福利可以分擔社會成員在遭遇市場失敗時的風險。

福利三角 福利三角

在福利三角中,社會成員是三種制度互動過程中的行動者。行動者和不同的制度發生不同的關係,是個人和社會關係的具體化。福利三角特別注意在三種制度互動過程中分析行動者和制度的關係。個人嵌入的社會制度結構是複雜的、多路徑的。從社會福利和社會政策的視角,個人得到的福利首先來自(市場)經濟制度和家庭制度。在行動者和制度的關係中,這兩種制度安排是由國家介入而產生的社會福利制度安排存在的前提和條件。

社會福利制度安排不可能脫離(市場)經濟制度和家庭制度而被無限擴大,社會福利水平不應該無限提升。福利三角的互動過程中的福利提供是多元的,福利提供的份額是相互影響的,它們之間此消彼長地進行補充。福利國家危機產生的根源之一就是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發展與安排是由於市場和家庭失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福利共識”,由於後來石油危機引發的福利國家財政危機而重新考慮市場及家庭在福利供給方面的功能和在福利三角中的互補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