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爾災難

福克爾災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著名特技飛行員羅朗·加羅斯(Roland Garros)認為:戰鬥機的機槍應固定地裝於機頭前方,沿飛機縱軸方向發射;讓飛行員順著自然視線瞄準,才能收到好的射擊效果。這就是一直沿襲至今的戰鬥機跟蹤射擊的格鬥戰術概念。
採用上述射擊方式,遇到的難題是:如何使機槍子彈的彈道避開螺旋槳的旋轉盤面。法國的紐波爾“偵察兵”(NieuportScout)型雙翼機把機槍高高地架在上翼的上面,越過螺旋槳盤面發射。這樣,為了配置火力,飛行員要從駕駛艙里站起來,為機槍裝彈或排除故障。飛行員在相對氣流衝擊下,很難工作。英國的維克斯F.B.5“炮車”(Vickers F.B.5 GunBus)型飛機採用螺旋槳推進式布局,在機頭設定射擊艙,完全消除了螺旋槳盤面的障礙。但駕駛員和發動機的工作條件都因此而惡化,而且駕駛員與射擊員之間也不便協同。
羅朗·加羅斯曾建議採用法國的飛機設計師雷蒙·索尼耶(RaymondSaulnier)在戰前研究過的射擊阻斷系統。它的原理是:當螺旋槳經過槍口前方時,使機槍停止發射。但實驗結果發現,由於火藥有時延遲爆發,總有大約7%的子彈擊中螺旋槳。最後,採用了一個簡單有效的措施,即在螺旋槳槳葉經過機槍口前方的部位上裝一塊偏導鋼板,把擊中的子彈反彈出去。
1915年4月1日,加羅斯駕駛一架裝有偏導鋼板的莫拉納·索尼耶L(Morane SaulnierL)型單翼機(一說為N型),擊落一架德國的“信天翁”(Albatross)型雙座偵察機。隨後,又接連擊落了4架(一說3架)德機。這位音樂家出身的加羅斯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名王牌飛行員。18天之後,德國人繳獲了加羅斯的飛機,並交給在德國開設工廠的荷蘭發明家安東尼·福克爾(AnthonyFokker)參考研究。福克爾工廠的工程師們很快研製成功機槍與螺旋槳的協調裝置。它的原理是由裝在螺旋槳軸上的突起部分觸動聯動機構的凸輪,保證在槳葉經過槍口前方時,機槍停止發射。
裝有協調裝置的福克爾·艾因德克爾 E (Fokker Eindecker E)型飛機,從1915年夏季至1916年初,接連擊落協約國的飛機。協約國的飛行員把這段經歷稱為“福克爾災難”。
福克爾當時只有26歲,他過分地誇大了自己在這一發明中的作用而招來非議。這項發明主要是由福克爾公司的海因里希·呂伯(HeinrichLuebbe)完成的,但後人卻很少知道他的名字(呂伯原是製造鐘錶的專家)。史學家們認為:瑞士的弗蘭策·施耐德、法國的邵臬爾、俄國的波普拉夫科和斯米思洛夫都曾獨立地製成過機槍協調裝置。
1916年初,協約國的飛機開始裝備比福克爾的設計更優越的液壓操縱機槍協調器。設計者是羅馬尼亞出生,而後定居在英國的康斯坦丁內斯庫(Constantinescu)。它的原理是:螺旋槳不經過機槍口前方的瞬間發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