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何為

內容介紹

本書是一部研究神話傳承與闡釋的專題著作。作者運用形式分細雨象徵分析的理論方法討論了一例個案——世界性洪水神話的中國生成形式及其變體,藉助現代民間文學研究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概念——母題、功能、類型、原型作為洪水神話的解析工具,指出上述概念的有效性和有限性、提出了適合神話敘事研究的修正性範疇與命題——“功能性母題”和“原型的類型化”,並在具體的邏輯—實證研究中予以檢驗。
作者提出“洪水神話的深層象徵結構是母體生育過程之投射”的假說,認為紅水神話為中古以後本土地方性洪水傳說的流傳,以及在敘事層面接納南亞次大陸的同類型故事奠定了深層結構的象徵基礎。作者認為,神話傳承的歷史就是深化被不斷闡釋的歷史,闡釋發生在不同的層面(結構和意向等),並導致了神話敘事的體裁演變(傳說化、故事化甚至論理化)和功能分化;或者繼續作為意識形態的權力話語、或者使主體獲得了虛構和想像的權利。
在指出古老神話(即神聖敘事——真實性信仰之最高形式)的現代命運(其中之一為神話敘事的論理化)以後,作者暗示了現代神話學之“後現代”轉換的可能方向。

作者介紹

呂微 1952年生,山東萊蕪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民間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神話史、民間文學史。 合作承擔、參與主持多項國家、院級研究項目,發表民間文學、神話學、學術史研究論文數十篇,已出版《中華民間文學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合著)、《隱喻世界的來訪者──中國民間財神信仰》、《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等專著,目前正在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中國民間文學史》(多卷本)的研究與寫作。

作品目錄

緒言
第一章 方法:“用不可見的現實解說可見的現象”
一 概念與命題:“功能性母題”與“原型的類型化”
二 假說:“洪水創始故事的深層象徵結構
第二章 鯀、禹神話:口頭傳說與權力話語
一 原型構擬的理論前提
二 口傳文本與載籍文本
三 鯀禹造地的“偉大敘事”:社祀的“理論”依據
第三章 息壤:農業文化的意識形態符號
一 息壤:肥沃的土壤
二 大地的黑土模型
三 神賜的黑色糞肥
四 “神糞至上”的農耕意識形態
附:“崑崙”語義釋源
一 地理學的困境
二 能旋轉的崑崙山
三 不死的渾沌
四 “河出崑崙”新解
第四章 農耕文化語境中的“送窮”習俗與“如願”故事
一 水與土
二 止水與掃晴
三 送窮土
四 逐貧與迎富
五 打灰堆
六 掃除創世之灰
第五章 “本草”藥物療法中的神話原型、地方知識與民俗模式——《本草綱目》:神話“敘事”的“論理”轉變
一 神話敘事與論理知識
二 器部之劑的“文化藥性”
三 土部之劑與年節“棄物”
四 神話闡釋的話語重建
第六章 禹治水、求如願與龍女報恩——從神話、傳說到故事:民間敘事的題材結構與體裁功能
一 “龍女報恩”故事類型的確認
二 本土“如願”傳說與印度“龍女”故事的相關性
三 “歐明—如願”傳說的本土神話原型:潛水的大禹
四 從神話、傳說到狹義故事:文學敘事的功能演變
五 對歷史性方法論的反思
第七章 楚地帛書、敦煌殘卷與佛教偽經中的伏羲女媧故事
一 人類學的問題
二 先秦、兩漢文獻中伏羲、女媧的關係
三 佛典之影響與伏羲、女媧故事的轉變
四 歷史學的回應
第八章 魔法神靈的道德轉化——趙公明與黑神的故事
一 漢族財神的域外背景
二 歷史文獻中的趙公明
三 大黑天的故事:從佛典到市民小說
四 玄壇爺的故事:從佛經到口頭傳說
五 西南地區的黑神崇拜
六 以黑為善:思想的中、印“文化間性”
結 語:“黑色”的意義——神話究竟是什麼?
一 “黑色”語義的現代性邏輯
二 神話:真實的最高形式
參考書目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