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教學

社會實踐教學

社會實踐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深入現實社會,參與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使式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學形。 社會實踐教學是大學教學十分重要的形式,雖然當前在組織實施中尚有困難,但以增強實際能力為直接目的的社會實踐教學已受到高教管理部門和高等學校的高度重視。

社會實踐教學的特徵

社會實踐教學有以下特徵:第一,以培養高層次的人才為根本目的。高等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主要目的不於在改造世界以取得物質的、社會的、精神的成果,而是為了在改造世界中認識世界,即通過實踐活動增長見識和才幹、完善品格和修養、提高素質和能力,這一點使其區別於人類的一般實踐活動。第二,以參與為最基本的實施方式。“參與的方式”既區別於課堂教學,又區別社會生產、生活實踐。課堂雖然也有少量的演示實驗,但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的理論講授,在社會實踐中,教師主導逐漸淡化,學生主動參與上升為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參與”還不是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本初原型,如在生產活動中,大學生既是生產者又是學習者,還不是單純的生產者;既要完成一定的社會生產的任務,又要完成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任務;既要遵守生產規律和規則,又要遵循教學規律和規則。這種“參與性”也突出地體現了大學教學的過渡性。第三,教育教學內容具有定向選擇性。一般課外活動泛指學生在接受課入學校的教學和工作計畫。活動的組織以自發為主,其活動的目標、方式和內容都有很大的隨意性。大學生社會實踐帶有特定的教育目的,實踐活動的內容也經過了精心的選擇。定向選擇的內容保障了社會實踐活動的持續、穩定、有效的發展。第四,能與其他教學形式相互促進、效果互補。社會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實驗課教學以及科學訓練活動各有自己的活動對象和活動方式,目的、任務和效果也有差別。社會實踐教學與其他教學形式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效果互補,從而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

社會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的內容是指大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踐,接受哪些方面的教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國情、民情教育,社會規範與社會角色教育,心志磨鍊與個性養成教育,勞動和專業技能教育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的形式主要包括:軍事訓練,專業實習,學工學農,社會調查,智力扶貧,參觀考察等。

社會實踐教學的組織

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的組織程式包括確定活動內容和場所,編制活動計畫,組織活動過程,評估和總結四個環節。大學生社會實踐教學的組織原則是:堅持教育效益為主,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兼顧的原則;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原則;系統規劃、分層進行的原則;因地制宜、勤儉節約的原則。在組織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幾種關係:出人才與出經濟、社會成果的關係,社會實踐教學活動與其他教學活動、科學研究的關係,學生自主自立和教師指導引導的關係,深入性和廣泛性的關係,集體活動和個體活動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