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歷史和理論起源

三、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制度性內涵 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中的意識形態理論 三、社會主義計畫經濟中的國家理論

圖書信息

作 者:任曉偉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5-1
版 次:1
頁 數:338
字 數:274000
印刷時間:2009-5-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010078298

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是怎么產生的?它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有何歷史必然性?真正搞清楚這個問題對於我們全面客觀地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以及如何順利地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意義非同一般。任曉偉這部著作,正是針對這些問題,依據十分豐富的文獻,經過幾年深入、反覆的思考、論證,回答了這個問題。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相關概念的說明
二、爭論中的計畫經濟和社會主義
三、研究社會主義計畫經濟起源的意義
第一章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制度性內涵
一、研究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制度性內涵的必要性
二、傳統社會主義改革時期關於計畫經濟認識的理論演進
三、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制度性內涵
第二章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歷史起源
第一節 20世紀初社會主義者關於計畫經濟的認識與“一戰”期間德國的戰時計畫經濟
一、20世紀初社會主義者關於計畫經濟的認識
二、德國工業化模式的歷史特點與“一戰”期間的戰時計畫經濟
三、“一戰”期間德國的戰時計畫經濟對列寧的影響
第二節 戰時共產主義計畫經濟:從理想到現實
一、戰時共產主義:概念的再認識
二、戰時共產主義計畫經濟的歷史內容
三、戰時共產主義計畫經濟中的理想和現實
第三節 列寧時期新經濟政策的內在矛盾和蘇聯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確立
一、列寧時期新經濟政策的三重內在矛盾
二、“一國建成社會主義”理論與蘇聯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確立的歷史前提
三、布哈林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建構與蘇聯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確立
第四節 通往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中國道路
一、20世紀40年代中期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學說與關於戰後中國市場化道路的理論構想
二、20世紀40年代後期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學說與新民主主義計畫經濟觀的形成
三、新民主主義計畫經濟的內在矛盾和中國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確立
第三章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理論起源
第一節 《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理論解構
一、計畫規律和社會主義經濟規律
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中的意識形態理論
三、社會主義計畫經濟中的國家理論
四、社會主義計畫經濟中的擴大再生產理論
第二節 “資本主義危機”理論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
一、社會主義計畫經濟實踐中的意識形態
二、十月革命後列寧、布哈林、康德拉季耶夫對資本主義發展的認識
三、十月革命後托洛茨基、瓦爾加、史達林對資本主義發展的認識
四、“資本主義危機”理論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變遷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
一、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中的國家和社會主義
二、20世紀初關於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認識分歧
三、十月革命後俄共國家理論的發展
四、史達林的國家理論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
一、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及其意義
二、列寧關於生產資料比消費資料優先增長的理論及十月革命後蘇聯關於社會主義再生產的理論探索
三、史達林對馬克思主義再生產理論的理解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
第五節 中國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理論的特點
一、對蘇聯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理論的學習
二、中國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理論中的反教條主義特點
三、中國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理論中的“泛政治主義”特點
第四章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衰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
第一節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衰落
一、生產和消費的衝突
二、政治和經濟的衝突
三、理論和現實的衝突
四、官僚理性和歷史理性的衝突
第二節 社會主義計畫經濟與傳統社會主義改革道路的結構性特徵
一、傳統社會主義改革道路的結構性特徵
二、社會主義計畫經濟和戈巴契夫改革的失敗
第三節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道路與社會主義計畫經濟的解構
一、當代中國改革的制度背景
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道路的形成
三、傳統社會主義改革的結構性特徵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
結論 歷史和理論再認識下的社會主義計畫經濟
參考文獻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