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碳酸鹽岩沉積學、碳酸鹽岩旋迴性沉積記錄及成因地層分析、碳酸鹽岩儲集岩分類及其特徵、
碳酸鹽岩儲層橫向預測四篇,共分為十三章。本書以當今世界碳酸鹽岩儲層沉積學方面的最新成果為基礎,
結合作者們自己的工作實踐,全面介紹了碳酸鹽岩岩石學、沉積環境與相、成岩作用及成岩層序、碳酸鹽岩
台地的成因類型、旋迴性沉積作用及沉積層序等沉積學內容;從碳酸鹽岩孔隙類型、孔隙結構及儲集岩分類
入手,系統介紹了碳酸鹽岩儲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和碳酸鹽岩儲層的橫向預測技術,以及儲層綜合評價等
內容。
本書為從事第一線工作的油氣勘探地質學家提供了碳酸鹽岩儲層沉積學的系統理論和實用的工作方
法,同時又可作為高年級大學生及有關專業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作品目錄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篇 碳酸鹽岩沉積學
第一章 碳酸鹽岩岩石學
第一節 碳酸鹽礦物
第二節 碳酸鹽岩的物理組成
一、顆粒
二、基質
三、膠結物
四、孔隙
第三節 碳酸鹽岩的分類與命名
第四節 碳酸鹽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一、成岩作用和岩石物理學
二、石灰岩的成岩固結過程
三、白雲岩的石化固結作用過程
第二章 碳酸鹽沉積環境和相
第一節 石灰岩的產狀與沉積相
一、碳酸鹽沉積物的質點、沉積作用及形成環境
二、非海洋碳酸鈣沉積
三、淺海和邊緣海碳酸鈣沉積
四、廣海碳酸鹽沉積
第二節 白雲岩的產狀及沉積相
一、同生白雲岩
二、碎屑白雲岩及石灰岩中的碎屑白雲石
三、成岩白雲岩
四、後生白雲岩
五、白雲石與白雲岩形成作用的統一模式
第三章 碳酸鹽岩成岩作用
第一節 成岩作用概述
一、成岩作用類型
二、成岩作用環境
三、成岩作用研究方法及其套用意義
第二節 海底成岩作用
一、現代淺海成岩作用
二、古代淺海成岩作用
三、深海成岩作用
第三節 大氣淡水成岩作用
一、大氣淡水成岩環境分帶
二、大氣淡水成岩作用機制
三、控制大氣淡水成岩作用的因素
四、大氣淡水成岩作用產物
第四節 埋藏成岩作用
一、埋藏成岩環境
二、壓實作用及其產物
三、埋藏膠結作用及其產物
四、埋藏溶解作用及其產物
第四章 碳酸鹽台地的成因類型
第一節 鑲嵌陸架型台地
一、鑲嵌陸架型台地的分類
二、鑲嵌陸架型台地的發育特徵與海平面變化的關係
第二節 緩坡型台地
一、緩坡型台地環境分帶及其沉積相
二、緩坡型台地的分類
三、緩坡型台地的淺灘沉積複合體分類
四、緩坡型台地的沉積物類型和水動力作用綜合分類
第三節 陸表海型台地
第四節 孤立型台地
第五節 淹沒型台地
一、初期型和完全型淹沒作用
二、緩坡型、鑲嵌陸架型、陸表海型及孤立型台地的淹沒作用
第六節 台地類型的演化
一、緩坡型台地的演化及其與其它台地類型的關係
二、孤立型台地的演化
三、影響碳酸鹽台地成因類型的因素
第二篇 碳酸鹽岩旋迴性沉積記錄及成因地層分析
第五章 碳酸鹽沉積作用與沉積層序
第一節 碳酸鹽沉積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
一、大地構造背景對碳酸鹽沉積作用的控制
二、全球海平面變化對碳酸鹽沉積作用的控制
三、氣候因素對碳酸鹽沉積作用的控制
四、水體的溫度、鹽度、渾濁度、水流狀況等對碳酸鹽沉積作用的影響
第二節 碳酸鹽有機生產率及沉積速率
一、碳酸鹽沉積作用速率
二、碳酸鹽沉積作用機制
第三節 碳酸鹽沉積作用及其對相對海平面變化的回響
一、概論
二、緩坡碳酸鹽沉積作用與海平面變化的回響
三、鑲嵌陸架型台地碳酸鹽沉積作用與海平面變化的回響
第六章 碳酸鹽岩旋迴層序
第一節 旋迴與層序
一、旋迴
二、層序
第二節 旋迴層序的級次
一、級次劃分
二、一級與二級旋迴層序
三、三級旋迴層序
四、四級和五級旋迴層序
第三節 海平面變化
一、海平面變化機制
二、愛克森(Exxon)海平面變化曲線的推導方法
三、海平面旋迴的級次
第四節 碳酸鹽層序地層學――三級旋迴層序特徵
一、類型I層序及類型Ⅱ層序
二、類型Ⅲ層序
第五節 碳酸鹽蒸發岩序列的層序地層學
一、未完全水面下降型:邊緣石膏楔及盆地內紋層狀石膏
二、水位完全下降型:石膏充填於盆地中
第六節 碳酸鹽旋迴層序級別的劃分
一、關於“旋迴”與“層序”
二、碳酸鹽旋迴層序級別的劃分
第七節 碳酸鹽米級旋迴層序的成因類型及識別標誌
一、L-M型碳酸鹽米級旋迴層序
二、深水非對稱型米級旋迴層序
三、潮下型碳酸鹽米級旋迴層序
四、環潮坪型碳酸鹽米級旋迴層序
五、碳酸鹽米級旋迴層序的成因機制
第八節 米級旋迴層序在長周期旋迴層序中的有序疊加形式――露頭層序地層
及旋迴地層研究的關鍵
第三篇 碳酸鹽岩儲集岩分類及其特徵
第七章 碳酸鹽岩孔隙
第一節 碳酸鹽岩孔隙類型
一、基本概念
二、喬奎特-普瑞孔隙分類方案的運用
第二節 現代碳酸鹽沉積物中的原生孔隙特徵
一、粒間孔隙
二、粒內孔隙
三、含泥沉積物的沉積孔隙
四、骨架孔隙和格狀孔隙
第三節 次生孔隙
一、溶蝕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
二、與白雲石化有關的次生孔隙
三、與角礫有關的次生孔隙
四、與裂隙化作用有關的次生孔隙
第八章 碳酸鹽岩孔隙結構特徵
第一節 孔隙結構的概念
一、孔隙結構及其定量指標
二、孔隙結構的意義
第二節 孔隙喉道和孔隙結構的類型
一、孔隙喉道
二、孔隙結構類型
第三節 孔隙結構的研究方法――毛細管壓力曲線的原理和套用
一、毛細管壓力的基本原理
二、毛細管壓力的測定方法
三、毛細管壓力曲線解釋
四、根據毛細管壓力曲線確定孔喉大小的分布
第九章 碳酸鹽岩儲集岩分類體系及其評價方法
第一節 Stout的分類評價方法
一、I類有效孔隙度低
二、Ⅱ類排驅壓力低
三、Ⅲ類排驅壓力高
四、分類概括
第二節 Robinson按岩石表面結構和毛細管壓力特徵的分類
一、類型I部分白雲石化的灰岩
二、類型Ⅱ白雲岩
三、類型Ⅲ生物碎屑灰岩、鮞粒灰岩、藻灰岩、細粒-基質灰岩
四、類型Ⅳ緻密的碳酸鹽岩
第三節 根據孔隙結構與岩石類型相互關係所進行的分類評價方法
一、曲線簇類型
二、曲線簇的特徵
第四節 羅蟄潭等根據岩石學特徵和毛細管壓力參數提出的分類評價方法
一、分類評價方法
二、儲集岩的分類評價
第五節 碳酸鹽岩儲層的成因類型及成岩孔隙演化模式
一、粗屑灘(礁)孔隙型儲層(模式A)
二、中生代、古生代生物礁溶孔型灰岩、白雲岩儲層(模式B)
三、溶孔型灘相、藻坪相灰岩、白雲岩儲層(模式C)
四、古風化溶蝕型白雲岩、灰岩儲層(模式D)
五、裂縫型灰岩、白雲岩儲層(模式E)
六、碳酸鹽岩儲層成岩孔隙演化特徵的總結
七、中國碳酸鹽岩儲層的分類評價與預測
八、小結
第十章 碳酸鹽岩儲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
第一節 沉積型儲層的主要控制因素
一、礁組合體及斑礁的地史演化
二、環潮坪相和疊層石的地史分布
三、碳酸鹽沙
第二節 岩溶型儲層的主要控制因素
一、碳酸鹽岩是岩溶形成的物質基礎
二、古水文地質因素對古岩溶的控制作用
三、地質構造對古岩溶發育的影響
四、古氣候條件
五、時間條件
六、古岩溶與油氣儲層
第三節 裂縫型儲層的主要控制因素
一、構造成因的裂縫與岩石所受應力的變化有關
二、成岩作用導致的裂縫
三、地層負荷的改變也可以產生裂縫
四、風化作用產生的裂縫
五、裂縫的分類
六、裂縫的分布規律
第四篇 碳酸鹽岩儲層橫向預測
第十一章 層序地層理論在儲層橫向預測中的套用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被動大陸邊緣層序地層學儲層預測模式
一、大地構造作用簡述
二、裂谷盆地層序地層學
三、幼年海洋層序地層學
四、被動大陸邊緣層序地層學
第三節 主動大陸邊緣層序地層學儲層預測模型
一、大地構造作用簡述
二、弧前沉積層序地層學
三、火山弧沉積層序地層學
四、弧後盆地沉積層序地層學
五、前陸盆地
第十二章 碳酸鹽岩儲層地震橫向預測
第一節 碳酸鹽岩儲層特徵與地震回響
一、速度信息與儲層物性的關係
二、振幅信息與儲層物性的關係
三、吸收衰減信息與岩石物性的關係
第二節 碳酸鹽岩沉積環境與地震相特徵
一、盆地深海地震相
二、岩屑沉積的地震相
三、陸棚沉積的地震相
四、成岩作用對碳酸鹽岩地震回響的影響
第三節 碳酸鹽岩儲層地震地質層位標定
一、VSP資料標定法
二、合成地震記錄標定法
三、平均速度標定法
第四節 碳酸鹽岩儲層橫向預測地震技術
一、合成聲波測井技術
二、地震岩性模擬技術
三、AVO技術
四、橫波雙折射
五、高解析度勘探技術
六、地震信息的綜合解釋技術
第五節 生物礁的地震識別
一、生物礁的分類
二、生物礁的地震反射識別標誌
三、生物礁地震剖面實例
四、生物礁地震勘探方法
第十三章 測井技術在碳酸鹽岩儲層評價與預測中的套用
第一節 概述
一、孔隙型儲層
二、裂縫型儲層
三、裂縫-孔隙型儲層
四、裂縫-洞穴型儲層
第二節 碳酸鹽岩儲層測井回響特徵
一、岩溶型儲層的測井回響特徵
二、裂縫的測井回響與識別
三、層傾角測井
四、孔喉的測井回響
第三節 碳酸鹽岩測井儲層評價與預測
一、碳酸鹽岩儲層評價的一般流程
二、利用綜合機率法對裂縫型碳酸鹽岩儲層進行評價和預測
三、裂縫發育規律及現代地應力場研究
四、岩溶型碳酸鹽岩儲層的測井地質評價與預測
五、小結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