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縣國小

碭山縣國小是碭山縣教育實驗基地,對外教育的視窗,是碭山唯一一所縣綜合性實驗國小,二00三年六月被宿州市教育局命名為市級實驗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碭山縣國小現有5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952人,教職工172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89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省特級教師1人、國小一級教師82人、教師本科學歷65人、大專學歷90人、中師學歷17人、教師合格率為100%。

教育設施

學校以教育現代化創建為契機,積極爭取鎮黨委、政府及村隊支持,先後投資近800萬用於各完小及教學點的美化亮化校園、完善教學設施、添置教學設備,如今轄區內完小及教學點均已實現運動場地塑膠化。中心國小新建博雅廣場3600平方米,格雅廣場1980平方米,童雅長廊90米,雅行景牆95米,硬化操場12000平方米,硬化活動場地2640平方米,修建下水道1030米,鋪水泥路2320平方米,新建塑膠跑道1500平方米;教師筆記本電腦人手一台,每個班級都配備了液晶投影設備,新增了微機室3口、實驗室2口,美術室、舞蹈房、音樂室各1口;建成了校園廣播電視系統、網路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紅外線報警系統;新增學生用微機達120台,達到生機比10:1標準;圖書室藏書53760本,生均23.7冊。完善的設備,滿足了師生工作、生活、學習的需要。學校通過開展多次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運用現代化設備服務教學,實現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五年制與六年制

國小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個階段:一年級、二年級叫低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叫中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叫高年級。1970年初,本著“教育要革命,學制要縮短”的理念,開始將國小六年制改為五年制。1979年,又將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21世紀初,一些地區又進行試驗,實行國小五年制教育。如寧波地區006年在部分學校試行國小五年、國中四年的“五四學制”試點。濟寧等地點現 今也沿用著“五四學制”。

辦學宗旨

創造高貴而幸福的人生田中的教育,即人生教育——就是把為每一個田中師生創造高貴而幸福的人生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終極目的。高揚“教育——開啟智慧、養育精神、燦爛生命”的信念之旗:
1、教育是消除愚昧、貧窮與黑暗的偉大事業,值得終身為之奮鬥。
2、教育要遵從人道、澄明人性、亮美人心、陶鑄人格、滋養人生。
3.學校應成為精神的家園,書籍的王國。
堅守教育信念,讓學子因教育生出人性的芽,長出人情的葉,樹起人格的骨,開放靈魂的花,結好人生的果。

教學管理

碭山縣國小根據當代小學生特點,注重培養學生自主自律意識;並且利用大余是紅軍長征出發地、是贛南遊擊革命根據地這一有利的德育課程資源,重視對青年學生開展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收到極佳效果。大余中學素以教學嚴、學風好、校風正著稱。大凡上課、早晚自習、複習、作業、測驗考試,都有具體規章制度。對學生有“日常量化管理”制度,對老師有“教學工作管理”制度。近年來,又在探索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學生智力和技能為目的的教學改革中,以及在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研究性學習等教學教改中,取得突出成績。亳州市國小以落實素質教育為宗旨,立足於科研興校,狠抓新課程改革,教學科研成績斐然。僅2004年和2005年,全校教師就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教學論文200多篇,並有80多篇論文獲國家級論文評比一等獎。語文教研組承擔的國家“十五”計畫重點教育研究課題“創新寫作研究與實驗”順利結題並獲一等獎,出版的《呵護創新》一書獲 “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十大科研成果”一等獎,校文學社刊物《二月花》被評為全國十佳文學刊物,兩年內有兩名學生被吸收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了個人詩歌專輯和長篇小說。大余中學語文學科被評為贛州市“名學科”。學生學習成果在縣級以上獲獎和發表的,共有186篇次,參加省級數學、生物等學科競賽,28人獲省級以上獎,參加地市球賽、運動會獲獎共18次。學校目前有一個國家級課題,三個省級課題。如今,經歷任校長和全體教師的辛勤耕耘,努力進取,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教學質量一直居全地市前六名。在教育這塊領地里,大余中學將繼續勇敢地開拓創新,不斷登攀,堅定不移地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力爭把大余中學辦成全省知名贛南一流的重點中學,讓大余中學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