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裂岩

碎裂岩

碎裂岩是由於脆性破裂、剪下和研磨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固結的細粒岩石。廣泛分布於地殼淺層斷層帶內,呈帶狀延伸。碎裂岩由碎斑和基質組成。

簡介

碎裂岩具有碎裂結構碎斑結構的岩石稱為碎裂岩。碎裂岩是原岩在較強的應力作用下破碎而形成。其粒化作用僅發生在礦物顆粒的邊緣,而尚未達到糜棱階段,因而顆粒間的相對位移不大,原岩的特徵尚部分被保存下來。據此可以判斷原岩的性質。

脆性破裂、剪下和研磨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固結的細粒岩石。廣泛分布於地殼淺層斷層帶內,呈帶狀延伸。碎裂岩由碎斑和基質組成。碎斑是原岩碎裂的角礫或礦物的碎粒,基質主要是原岩的微細碎礫,又稱碎基,其粒徑小於2毫米(見圖)。在某些碎裂岩中,還可能有外源物質和由於蝕變而形成的新礦物。碎斑的形狀與斷層帶的力學性質以及原岩的物理性質有關。一般來說,張性斷層帶中,碎斑多呈稜角狀;壓性斷層帶中,碎斑多為透鏡狀,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圓化。由同一次斷層活動產生的碎裂岩中,同成分的碎斑形狀可能相似。碎斑內部具有微破裂,也可出現輕度塑性變形的光學應變效應,如波形消光、變形紋、變形帶、膝折帶機械雙晶及其彎曲等。碎裂岩一般具有碎斑結構、碎粒結構,塊狀構造和帶狀構造,球對稱組構或低密度的優選方位。按碎斑與基質的含量比例,可將碎裂岩分為:初碎裂岩,基質占10~50%;碎裂岩基質占50~90%,主要粒級在0.5~1.0毫米之間;超碎裂岩,基質為90~100%,主要粒級小於0.1毫米。

碎裂岩可由各種岩石破碎而成,但主要在剛性岩石中發育,以長英質岩石中尤為常見。礦物除產生裂縫和機械破碎外,常發生晶面、解理面、雙晶結合面的彎曲,雲母等片、柱狀礦物彎曲扭折,石英呈壓扁凸鏡狀並被細粒的碎基圍繞等現象。碎裂岩中還可見到少量新生礦物的出現,如絹雲母、綠泥石、綠簾石、方解石等。碎裂岩在斷裂帶經常可見。

配圖

相關連線

中國知網 http://www1.chkd.cnki.net/kns50/XSearch.aspx?KeyWord=%E7%A2%8E%E8%A3%82%E5%B2%A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