硳上村

過了百步峻,路上路下長滿了松木,黑沉沉的,百杖潭就在這下面。 離開腳潭,踏上歸程,就是十八渡。 繞過石筍腳二十米處,有一塊廣約半畝的平地,這兒便是出王墳。

簡介

上村:有上岙、下岙、盡元坑三個自然村,2011年初與鄰村硳圩坑村合併,更名“龍溪村”。硳上村位於浙江省縉雲縣壺鎮鎮東北角括蒼深山裡,東與仙居縣相鄰,北與磐安縣相鄰。常住人口130多人,全部以務農為生,年人均收入1500元,主要收入靠山上樹木竹林,除山林收入外主要靠香菇種植和高山蔬菜。人均耕地0.3畝,森林覆蓋率99%以上,已經通公路、電話和有線電視。北邊離村5里路是百杖潭旅遊區,景區是一處集自然觀光、生態休閒、探險獵奇為一體的旅遊區。這裡氣候條件優越,空氣富含負氧離子,是人們健身療養、度假的理想去處。百杖潭瀑布是整個景區的精華,瀑布總高度為72米,以崖險、瀑高、潭深、水清聞名遐邇。由於三瀑相連,層層疊疊,組成別具一格的瀑布體,蔚為壯觀。

主要景點

百杖三潭疊瀑、外仙風洞(出氣洞)、里仙風洞(出氣洞)、大炮石、上下石筍、蝙蝠洞、石猴望月、一線天、出王墳、百步峻、十八渡、跌水岩瀑布等景觀。清人贊百杖潭詩云:“百杖龍潭像玉盤、岩腰飛瀑散林巒,迴風有霧時成雨,古洞無風日自寒。樹人石台還影少,鳥啼雲竇亦聲殘,有時劍入雙龍化,聊作豐城好景觀。”

仙風洞

百杖潭三十餘里,過胡莊村就開始登山,爬上山岡,轉過幾道彎,一片全由巨石堆疊的山坡旁,有一洞。洞由許多巨大亂石堆成,洞口高不足二米,可容五六人坐。洞斜向地下伸去,約四米許。洞口棄有酒瓶和菸蒂,可見常有人來訪。坐在洞中,享受著從地下吹來的涼風,一會兒,全身頗有涼意,天氣越熱,其風越涼。

大炮石

從外風洞開始,路雖小但比較平,路上路下全被巨石堆壘著,顏色黝黑,開頭奇特,有的像獸,有的像人,有的站,有的蹲,有的伏於樹下,有的身上爬滿藤蔓,形象逼真,令人難以置信。其中有一高近十米的巨石,石上架一棱形長條石,徑半天,一頭凌空上翹,似一門大炮,瞄準著遠方。往前約二里,來到百步峻下,就是里仙風洞。

百步峻

百步峻,是一條寬不足兩尺,鋪設在懸崖陡壁之間的非常險峻的路,是去百杖潭惟一的通道。路的左右是摩天峭壁,路的右邊是百丈深淵。到了嶺頭,路從一石縫中穿過(僅能容兩人並肩而過),真天險也。這裡進去五里路,有個小村叫硳上,就靠這條小路和外界聯繫。解放初,有個姓張的國民黨成員,帶著十來個同黨,占據了硳上村,自稱“司令”,憑藉這百步峻天險作惡多端,解放大軍多次前來清剿,到了這裡(百步峻)就難以進攻了。後來,縉雲部隊從山後一條小路繞過來,才剿滅國民黨殘留成員。過了百步峻,路上路下長滿了松木,黑沉沉的,百杖潭就在這下面。

百杖潭

百杖潭,除潭口是平坦的石面外,其餘三面皆是數十米以上的光滑石壁,寸草不生,潭面呈橢圓形,廣約百餘平方米,水從十多米高的石壁上瀉入潭中,發出沉悶的響聲,令人望之怯步。潭口石面上有個徑約一米多的圓坑,據傳,這個圓坑是當年得道和尚碰死在這裡留下的頭印。潭水溢出潭口跌落下去的地方叫米篩潭。百杖潭原來是沒有名的小潭,央塘山那條小白龍逃到這裡,躲進這個小潭中。得道和尚隨後追來,站在潭邊叫小白龍出來。小白龍不理,得道和尚就狠搗一禪杖,叫一聲,又狠搗一禪杖,再叫一聲,連叫一百聲,狠搗了一禪杖,小白龍還是不理。得道和尚無法,就一頭碰死在這裡了。此後這個潭就叫百杖潭。潭的深度不可測。有人用塑膠繩捆上石頭拋下去測試,放到五六十米時,繩端的石頭又浮上來了。有人說此潭通縉雲長樂;古代有位處州府府太爺來此潭求雨,被龍王請進潭去。隨從們見了大驚,就回去報信了。當他們走到壺鎮下面的長樂潭時,該府太爺已在潭邊等候了。此後人們都說百杖潭通長樂呢。

米篩潭

米篩潭分內外兩部分。“米篩”是內潭的名稱,形圓,徑約四米餘,與百杖潭相距也只有三米許。百杖潭水溢出後,化成數米寬的水簾從近二十多米高處瀉入米篩潭,水霧升騰,加之地形險惡,世人難見其真面目。其右為懸崖絕壁,崖腳有兩米許與外潭相通。外潭長約十五六米,呈扇形,水較淺,清澈見底。內潭與外潭之間有堵岩嶂相隔,因此,無論你站在哪個角度,都無法看到米篩潭的全貌。潭門口有兩條平行的石棱(俗稱石門檻),其上皆稍平,水從石門檻上溢出、下瀉。據硳上村一位老農說,米篩潭也是很深的。他年輕時,有一次見到一棵有五六丈長的大樹掉進來篩潭,開始有兩丈多露在潭面,過了幾天去看看,只剩下不到一丈的樹頂尖了。後來這棵樹全部沉入水底沒影兒了。米篩潭門這兩條石門檻很有點講究。內檻叫陽檻,人站在上面,即使滑跌一下,也不要緊,大不了沾一身水而已。外檻叫陰檻,千萬不可去站,萬一失足,非粉身碎骨不可。這就是百杖潭的“陰陽門檻”。
腳潭 百步峻下有座小石山,上面古木森森,叫龍珠山。解放初上面還存有廟宇。從龍珠山腳跨過龍溪,沿小道進入一片濃密的竹林,竹林中有座小小龍王廟,內塑惟一的一尊佛像——黑臉龍王。從龍王廟到腳潭約二三百米,遍布巨石,無法看清腳潭面貌。漸近腳潭,巨石漸稀。腳潭,是百杖潭三潭中面積最大的一潭,廣約六百餘平方米,東、南皆為百餘米高的峭壁,西面為高山密林。百杖三瀑中也數腳潭瀑最為壯觀,水從輕米篩潭口拋出,在一百多米高空瀉落,聲如巨雷,形成一幅寬數十米巨大白簾,水霧升騰,常有七色光球在頭上飛舞。
十八渡 離開腳潭,踏上歸程,就是十八渡。龍王廟前是第一渡,腳潭下是第二渡了。走向硳下村,要過十八渡水。十八渡兩岸皆是接天的高峰,陡峭的石壁,險峻的懸崖,常綠的雜木、蒼松、平整的溪畔草地、田疇、光滑潔淨的卵石,清冽明潔的流水,活潑可愛的游魚。
跌水崖瀑布 出硳下村二三里,就到了跌水崖瀑布。跌水涯瀑布十分明潔秀麗。龍溪支流從海拔九百九十七米的如公尖上流下來,穿過森林,越過山村,進入開闊的山丘坡地,來到跌水崖頭,從五十多米高空猛跌下來,飛散成玉屑銀花,飄落到平廣的石面上,瀰漫的水霧伴隨著潺潺的響聲。瀑下左右各置巨石若干,錯落有致。瀑前十多米處,有人工構築的大道通過,大道下建有圓月形拱橋,以供流水。游者到此,既可站在大道上悠然自得地觀瀑,也可深入瀑區,站在巨石旁觀瀑、攝影,遠近皆家,隨心所欲。水出橋洞,在巨石叢中穿行,跨過平緩的田疇,躍入龍溪。跌水崖瀑布是大自然的傑作,是藝術大師精心製作的巨型盆景,是安放在龍溪之畔的一顆明珠。

仙翁送寶

仙翁送寶在烏坑山里仙風洞旁,這裡有一石筍,叫下石筍。石筍高約六十多米,圍約五十米,狀似一位立著的巨人,頭、眉、眼、口、鼻、髯分明,兩手前團,背負巨囊,形象生動逼真,有我名之謂仙翁送寶。這座石筍,人能上去。“路”確實太難走了,名曰路,其實是千奇百怪的石頭縫,前進時既要注意腳下,又要顧及腦袋。繞過石筍腳二十米處,有一塊廣約半畝的平地,這兒便是出王墳。相傳,清朝道光年間,硳下村財主胡某請風水先生到處選擇風水寶地。一天,他們來到這裡,風水先生高興地說:“恭喜財主,天下第一福地就在這裡。”不久,財主病死了,就抬來葬在這兒。民國初,這位財主的後代,出了個演技不差的“戲子”。據說,問題出在下葬時。下葬那天,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很有點舞台上的氣氛,所以出了個“戲子”。

蝙蝠洞

出王墳,沿山徑小道來到一方形巨石下。不遠處有一洞口堆滿黃褐色蝙蝠糞的巨穴,這就是蝙蝠洞。來到穴邊,往下看:這是一個約四平方米,四面光滑,深約三米多的豎吉形巨穴,穴底左邊有一高近二米、闊約一米五的洞口。1958年大搞積肥時,人們首次想到這個洞,他們備了香燭,進洞前,先焚香插燭,作了祈禱,求蝙蝠王恩賜,再進洞起糞。居然相安無事。據他們說裡面黑得很,大約進到十來米時,連手電也不亮了,洞內有種聲音使人毛骨悚然。

石猴望月和一線天

離開蝙蝠洞,向前約十多米,來到一塊高約兩米多的巨石前,巨石上蹲著一尊形似猴子的大石頭,高約五六米,翹著向天,形象逼真。叫石猴望月。繞過石猴,往前走二三十米,被亂石所阻,從兩塊巨石之間的狹縫中側身鑽進石縫,爬三五步,漸覺開闊,腳下也覺平坦多了,這才能站直身子往前走。兩邊石壁光滑,抬頭上望,能看到洞頂一線藍天,所以洞內並不覺得太暗,因名一線天。走二三十步,就到出口處。

上石筍和龍耳朵孔

離一線天不遠,即是上石筍,高六十多米。石筍頂上有天然生成的大坑,圓圓的,光光的,直徑約三四米,深約四五米,原有兩個,一個已被人填塞。這個洞,外表看似普通,其實有些神奇,在寒冬臘月,人們跳入洞中,馬上感到溫熱,不要多久,就會汗流浹背。夏天則無此現象。因它生在山頂左右各一,故名為龍的耳朵孔。仰望上石筍滿山粉紅色的巨石全收眼底,在夕陽的照耀下,放射出赤金般的光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