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又稱反乳化作用。(demulsification)
乳狀液的分散相小液珠聚集成團,形成大液滴,最終使油水兩相分層析出的過程。
破乳方法可分為物理機械法和物理化學法。物理機械法有電沉降、過濾、超聲等;物理化學法主要是改變乳液的界面性質而破乳,如加入破乳劑。
原理
表面活性劑受到溫度變化或者其他外界因素,由乳化狀態變成油水分離的過程,主要是乳化不穩定造成。破乳後的表面活性劑如化妝品、食品添加劑、印染助劑等失去使用性能,而且會引起副作用。
能有效地使乳狀液破壞的試劑稱為破乳劑(demulsifier),它們通常是在油水界面上有強烈吸附傾向,但又不能形成牢固的界面膜的一類表面活性劑。有陰離子型破乳劑(如脂肪酸鹽、磺酸鹽類、烷基苯磺酸鹽、聚氧乙烯脂肪醇磷酸鹽等);陽離子型破乳劑(如氯化十四烷基三甲基銨等);非離子型破乳劑(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醇(或苯酚)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多乙烯多胺醚)。
常用方法
(一)長時間靜置:將乳濁液放置過夜,一般可分離成澄清的兩層。
(二)水平鏇轉搖動分液漏斗:當兩液層由於乳化而形成界面不清時,可將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緩慢地鏇轉搖動,這樣可以消除界面處的“泡沫”。促進分層。
(三)用濾紙過濾:對於由於有樹脂狀、粘液狀懸浮物存在而引起的乳化現象,可將分液漏斗中的物料,用質地密緻的濾紙,進行減壓過濾。過濾後物料則容易分層和分離。
(四)加乙醚:比重接近l的溶劑,在萃取或洗滌過程中,容易與水相乳化,這時可加入少量的乙醚,將有機相稀釋,使之比重減小,容易分層。
(五)補加水或溶劑,再水平搖動:向乳化混合物中緩慢地補加水或溶劑,再進行水平鏇轉搖動,則容易分成兩相。至於補加水,還是補加溶劑更有效,可將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試管中預先進行試探。
(六)加乙醇:對於有乙醚或氯仿形成的乳化液,可加入5~10滴乙醇,再緩緩搖動,則可促使乳化液分層。但此時應注意,萃取劑中混入乙醇,由於分配係數減小,有時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七)離心分離:將乳化混合物移入離心分離機中,進行高速離心分離。
(八)加無機鹽及減壓:對於乙酸乙醑與水的乳化液,加入食鹽、硫酸銨或氯化鈣等無機鹽,使之溶於水中,可促進分層。另外,將乳化部分取出,小心地溫熱至50℃,或用水泵進行減壓排氣,都有利於分離。對於由乙醚形成的乳化液,可將乳化部分分出,裝入一個細長的筒形容器中,向液面上均勻地篩撒充分脫水的硫酸鈉粉末,此時,硫酸鈉一邊吸水,一邊下沉,在容器底部可形成水溶液層。
加熱
讓分液漏斗可以連上冷凝管,實現加熱破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