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石門鎮位於安圖縣東北部,東經128°51'-129°10'、北緯42°39'-43°08'。北接明月鎮,東與龍井市相鄰,西與和龍市老頭溝鎮、天寶山鎮接壤。東西長53千米,南北寬10千米,面積為322.29平方千米。人口1.03萬人,其中朝鮮族約占75%。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茶條溝,西北距縣城13千米。
地處布爾哈通河流域,台地、小盆地、小平原眾多,海拔290-1074米。石門山發掘出的“安圖人”是我國東北地區最早的古人類之一。長圖鐵路、302國道過境。石門鎮與明月鎮交界之長圖鐵路東側3米處,立有1塊高107厘米,寬46厘米的花崗岩石碑,上書“石門山”。
沿革
轄區在清末即有住戶,1911年屬延吉縣第三區,1934年屬延吉縣石門村,1948年5月改為延吉縣石門區,1956年為石門鄉,1958年改石門公社,同年11月劃歸安圖縣,1983年改鄉,1984年改鎮。轄茶條、新豐、大城、北山、崇山、龍興、榆樹川、蘭泥、仲坪、鏡城、南柳、北柳、舞鶴、大盤、九岩、石門山等16村行政村,43個自然屯。
地理環境
石門鎮為一地名,在我國吉林省、陝西省、浙江省、山東省以及海南省等11個省份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長白山人類歷史文化之開篇鎮,地處於長白山下第一縣—安圖縣東北部,位於東經128°51'-129°10',北緯42°39'-43°08',東與龍井市相鄰,西與和龍市老頭溝、天寶山二鎮接壤,北接明月鎮。東西長53公里,南北寬10公里,面積為322.29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為10264人,其中朝鮮族占人口總數的74.6%,是典型的民族鄉鎮。石門鎮人民政府駐地茶條溝,在明月溝東南13公里處,轄16村43屯。鎮區海拔290-1074米,流經鎮區的布爾哈通河流域兩岸上,台地、小盆地、小平原眾多,適宜人類繁衍生息。
石門鎮境地貌類型有谷地、中起伏低山、中起伏中山,主要山脈有同林嶺、英額嶺。山體由花崗岩、變質岩構成;地表組成物以風化砂為主,地段在10。-25。之間;全鎮礦藏主要有石灰石、玄武石、鉀長石、閃長石、矽灰石、鐵等,其中閃長石經地質部門專家鑑定其色澤、蘊藏量實屬世界罕見,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布爾哈通河谷地比較開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在500-800米之間,最高點天寶山1074米,最低點榆樹川290米,布爾哈通河自東北向西南流經境域;南柳河、茶條河終年不涸,鎮域氣候溫涼半濕潤。5-9月份活動積溫245℃-260℃,無霜期為120天-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
自然資源
有耕地2741公頃,其中旱田2017公頃,水田724公頃。布爾哈通河谷地較為肥沃,主要土壤為酸性灰綜壤土,有機質含量4.93%;酸性岩準灰綜壤,有機質含量4.38%;砂壤 衝擊型水稻土,有機質含量3.26%;草甸型水稻土,有機質含量5.06%。園地面積78公頃;林地面積25783公頃,主要為闊葉次生林或灌木為主,其中集體林12782公頃,余為石門林場施業區;居民區389公頃;交通用地250公頃;水域454公頃;草地資源總面積8206公頃;未利用土地2646公頃。鎮內土質比較肥沃,尤以農、林、牧、副、漁產業化生產較為適宜,是安圖縣菸葉、糧食高效農作物生產區。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穀子等;農業經濟作物有烤菸、亞麻、黑豆、辣椒、小粒黃豆等;種植業有人參、沙參、秸梗、木耳、紅景天等;養殖業有牛、羊、豬、禽、鹿、蜂、林蛙等。野生經濟植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富含藥用野生植物,食用野生植物,密源植物等。
駐鎮企業有安圖良種場、安圖縣石門林場、七七O一戰備糧庫等。長圖鐵路穿鎮而過,有茶條溝、榆樹川等站所,圖烏公路與長圖鐵路並行,村屯間均有通行大型機動車輛之鄉路。
社會事業
鎮內有建國後相繼建成的革命烈士紀念碑14座,有中國小2所,鎮辦成人技術學校1所,16個村衛生所與鎮衛生院構成了鎮衛生保健網路。
鎮境有青銅時代或早期鐵器時代的崇實墓群、龍興屯古墓群遺址、榆樹川遺址、舞鶴寺廟址、五虎嶺遺址、九岩烽火台、茶條溝秋收鬥爭址等,其中,榆樹川、頭溝屯等遺址是與渤海或相迭壓的原始遺址。其主要文化內涵是夾砂的黃褐或紅褐色的素麵陶,磨製的石斧、穿孔的石刀、黑曜石石核、石片及石磨棒等。渤海遼金時期的遺址、寺廟址、山城址眾多。其古城多建築在地勢險要的山巔上。歷史上的石門鎮域作為圖們江流域與吉林、敦化等聯繫的交通要衝和軍事重鎮,歷史久遠、經濟繁榮、文化底蘊深厚,成為長白山人類不畏困苦,堅強不屈,百折不撓,開荒開拓之文明史的縮影。鎮區內風景秀麗迷人,遊客絡繹不絕,奇蜂異石,景觀獨特;著名的“安圖人”洞穴遺址與“石門山碑”成為石門鎮寶貴的旅遊資源;“小魚湯”味道鮮美,口感獨特,為石門之主打品牌。此外,獨特的朝鮮族民俗風情,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