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灶原始次生林

簡介

石灶原始次生林,位於轄區內大嶺山林場東南部,包括駱駝峰以南、七星墩以北的連綿山體,占地1.6萬畝,海拔750多米,有原始次生闊葉林1.32萬畝。其地理位置東臨龍門縣南崑山,南與增城派潭大封山毗鄰,西與桃園鎮桃蓮村相連,北與良口良平接壤。

植物資源

石灶現存的次生闊葉林,非人工種植,大多數為成熟林,也有過熟林。主要樹種有赤藜、椆木、椎木、格木、石斑、楠木、樟木、花梨木、黃杞等,有熱帶雨林的榕樹、廣榔、魚尾葵,還有可供觀賞的紅花荷(又名紅花荷、紅苞木)、竹柏、蘭花、山茶花、禾雀花、山杜鵑、野牡丹等。其中紅花荷,花形大,似吊鐘,花量多、色鮮紅,每年春節前後開花,花期長達30-40天,故又稱之為“迎春花”,可圈枝培植,是春節理想的盆栽花木。竹柏屬羅漢松科常綠大喬木,樹高20多米,乾直、形美,雌雄異株,枝條輪生,葉對生,婆娑多姿。林區內有眾多野生動物,以獸類、鳥類居多,蛇類次之。獸類又以靈貓科七間狸、果子狸和鼠科芒鼠、花松鼠、銀星竹鼠等見盛。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曾有貓科華南虎、金錢豹和犬科豺狗出沒,90年代後絕跡。

鯉魚扳石

“鯉魚扳石”位於石灶腹地。在海拔600餘米的山坡上,橫臥著一塊長約8米、寬約3米的巨大花崗岩石,呈S形狀。石上有數條天然形成的乳白色條痕,沿石自上而下垂入岩下山塘,恰似釣魚長線。石上還有一處10多平方米、形如鯉魚的天然痕跡。傳說,曾有稱之“山丁木靈”的幾個“山臉”在石上垂釣,獲魚頗豐,釣魚“山臉”把一條大鯉魚“扳”於石上,大鯉魚掙扎翻跳留下痕跡。全景似一條脫鉤的鯉魚在石上翻跳,且有岩下山塘襯托,鯉魚栩栩如生。

仙人推磨

“仙人推磨”距“鯉魚扳石”約2公里處,有一塊高3米多、寬1米多的圓形石柱。柱石上下之間,有一條明顯的橫斷裂縫,遠眺似農家20世紀70年代使用的谷磨,似手推石磨,下石不動而上石來回動搖,但不翻跌。離“谷磨”200餘米的半山上,又有一塊10多米高的巨石聳立,形似身披拽地裙裾的仙女,面向“谷磨”,狀似推磨之勢。此景稱之為“仙人推磨”。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一青年農民以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為由,用竹桿把“谷磨”的上半部石塊撬倒,跌落山崖,致成憾事。

石灶霞煙

“石灶霞煙”位於“仙人推磨”北5公里處,四面高山林立,森林連片,山高林密樹大,多見為年老樹,有的樹幹粗達2米多,又以雲、霞、霧、煙見勝,一年四季變幻各異:春天,霧煙籠罩群山,飄飄渺渺;夏日,雲霞變化無窮,時而象條條玉帶,時而似幅幅輕紗;秋季多見彩雲,金黃楓葉;冬日,霧染蒼松翠,晚霞照林間。1993年6月,時任廣州市市長的黎子流見狀,欣然命筆,題下“石灶浮煙”一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