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第二國小

石河子市第二國小

石河子第二國小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市東南部的育才新邨(二十四號小區),學校占地面積26652.8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0711.47平方米,校園總綠化面積9413平方米。現有36個教學班,在校生1910人,教職工108名,是中國少年報社學生記者站、中國教育管理改革三十年全國創新管理改革品牌學校、中國特色學校和中國名校六百家之一。

基本信息

石河子第二國小簡介

綠洲成長 軍墾情緣

新疆石河子第二國小創辦於1950年9月1日,前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糰子女學校,1983年11月1日中國小分設。獨有的軍墾發展歷程成就了石河子二小開拓奮進的學校精神;課程改革、教育均衡發展給予了石河子二小新的生命與發展契機。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以人為本,重在發展”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不斷提升辦學理念,生成了“為孩子終生髮展奠基”的校魂和“贏在細節贏在創新、贏在執行”的管理思想,培育了“腳踏實地做事,頂天立地做人”的校訓和“誠信博雅,善思篤行”的校風,形成了“教育的秘訣在於真愛”的教師文化、“蓓蕾綻放朵朵俏”的校園文化。德育、教育科研、藝術教育三足鼎立,至今榮獲全國級獎勵14項次,如同一顆寶石在軍墾綠洲熠熠生輝。

設施先進 魅力無限

學校占地面積28592平方米,建設面積9845.06平方米,校園總綠化面積9413平方米,現有41個教學班,在校生2632人,教職工114名。學校環境優美,意蘊悠遠,名人苑、藝香苑、體育苑、丁香苑、遊憩苑等五大苑區交相輝映,逸夫教學樓、蓓蕾樓、丁香樓、藝術樓功能齊全,擁有多功能練功廳、勞技室、室內游泳館、桌球館、跆拳道館、泥塑館、畫室等專項活動室及200米標準彩色瀝青田徑運動場等。2008年新建俏俏電視台主控室、播音室,二小“少年軍墾文化研究院”、石河子第二國小史藝館,“以校園為骨架,以文化為靈魂”的設計理念使石河子二小成為石河子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素質精良 異彩紛呈

學校有以馬小茂校長為核心的、具有強烈事業心的領導班子;不斷創新的激勵機制、培訓制度和發展平台,激活、釋放、放大了教師最佳化發展的動力和能量,凝聚了一支研究型、創新型、反思型的教師團隊。學校連續參加了國家級“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的課題實驗,先後被授予國家教育部首批掛牌的“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全國電化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5年來學校以“學科特色項目建設”為抓手,探索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三次成功舉辦面向石河子墾區內外的校本教研活動;教師8人10次在全國大賽獲一、二等獎,百餘人次在疆內上示範課、觀摩課,發表獲獎論文800餘篇。2005年至今2人分獲自治區特級教師、優秀教師殊榮,30餘人獲得自治區教學能手、課改先進個人及各類講賽課獎,幾十次獲石河子“巾幗建功示範崗”、“科技拔尖人才”、“十大傑出青年”、“師市名師”等各類稱號。2004年、2008年兩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學校突出的辦學成效和豐碩的教研成果吸引了台灣教師會、黑龍江農墾總局、海南農墾總局、中國教育電視台、阿瓦提縣等多個交流團隊,學校人脈圈進一步擴大。

文化潤澤 潤物無聲

學校開拓了一條以人文化、時代化、國際化支撐的“文化潤校”之路,著力營造和諧的德育氣息和人文氛圍,建成“丁香自助小屋”、校園網“丁香工作站”、蓓蕾系列宣傳媒體(俏俏電視台、俏俏廣播站),2007年12月成立石河子墾區首家“蓓蕾藝術基金”,2008年5月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研究軍墾文化的少年團體——少年軍墾文化研究院,促成德育教育與學校特色教育、社區教育相結合,榮獲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工作先進單位”、新疆教育系統先進學校、新疆首批“德育示範校”等榮譽稱號,成為石河子墾區國小教育的一面旗幟。
1998年8月學校被農八師石河子市命名為“石河子市藝術國小”。2008年3月學校與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攜手成立特色教育實踐研究基地,以群體活動為載體,以少兒藝術團為基地,多門類的興趣課與活動課最大程度滿足師生差異發展的需要。“誦讀經典”活動積澱傳統文化,出版兩本學生詩集;體育節、“科技文化節”、藝術節、合唱節熱潮不斷;舞蹈《綠洲小騎兵》獲得2005年全國“小荷風采”金獎,參加了2006年中央電視台魅力校園春節聯歡晚會;舞蹈《天山雛鷹》參加了2010年中央電視台魅力校園“六·一”晚會;《綠洲娃》、《你們好》等節目在自治區連連獲獎;連續參加自治區青少年科技競賽,2006年獲全國航模比賽第一名;在市區中國小體育運動會上七次奪冠。2008年被評為自治區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學校。2005年學校被命名為中國教育發展“十五”計畫“中國特色教育示範基地”,特色教育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為孩子終生髮展奠基”校魂的感召下,學校正朝著“理念先進、區域推動、發展持續、環境友好”的人文化、時代化、國際化的品牌學校邁進。

石河子第二國小概況

新疆石河子第二國小始建於1950年9月1日,1983年11月1日中國小分設,1998年8月被農八師石河子市命名為首批唯一的藝術國小。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積澱了“新成長教育”的辦學思想,形成“為孩子終生髮展奠基”的校魂、“蓓蕾綻放朵朵俏”主題校園文化等系列文化框架,致力於建設文化學校、軍墾學校、藝術學校、和諧學校,促成了德育、教育科研、藝術教育、社會實踐為主的鮮明辦學特色。
傳承幾代領導班子的辦學思想,以馬小茂校長為核心的二小團隊,創新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途徑,深入挖掘本土資源,成立全國首家少年軍墾文化研究院,開展“新成長教育——與愛同行”德育實踐,以“丁香精神”為主線,以“我與軍墾文化”為隊本課程,命名了“周恩來班”、“王震將軍班”,注重在軍墾文化中培育道德力量。軍墾特色教育的深入開展,二小師生校園生活熱潮不斷:誦讀節、體育節、科技文化節、藝術節、合唱節,營造出和諧的育人氛圍,形成了一支“研究型、反思型、創新型”教師團隊。2009年石河子二小與陝西延安南泥灣國小結成友好學校,被命名為石河子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治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
突出的辦學業績,石河子二小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國小德育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禮儀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創新管理傑出學校、中國特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教研先進集體、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國家級獎勵20項次;獲自治區德育示範校、自治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自治區綠色學校、兵團陽光體育先進學校、石河子中國小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幾十項。《軍墾小克孜》等一批優秀的藝術創作不但在央視閃亮登場,在國際少兒舞蹈大賽的舞台榮獲最高表演金獎。2010年二小先進事跡分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中播出,《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兵團日報》以《傳承軍墾精神,培養一代新人》《德育為先,培養軍墾新一代》為題刊載了學校事跡。石河子二小全體師生正朝著“人文化、時代化、國際化”的現代化品牌學校邁進。

石河子第二國小發展歷程

巍巍天山腳下,滔滔瑪河岸邊,浩瀚無垠的準噶爾盆地南緣,有一座用軍墾戰士的心血和汗水築起的新城——新疆石河子市。
石河子市第二國小就位於這座軍墾新城的東南部育才新邨(24小區),學校占地面積28592平方米,建設面積9845.06平方米,校園總綠化面積9413平方米。現有41個教學班,在校生2632人,教職工114名,是中國少年報社學生記者站、中國教育管理改革三十年全國創新管理改革品牌學校、中國特色學校和中國名校六百家之一。

發展歷史

解放後至1960年

石河子市第二國小前身是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後,1950年8月18日,整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籌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軍子弟校,同年9月1日正式開學,駐紮在景化(現呼圖壁縣),首任校長於卓夫。1952年8月1日,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糰子弟校,開學時國小有一、二、三、四、五、六年級近200名學生,教職工20名左右。
1952年秋,二十二兵糰子弟國小由景化(現呼圖壁縣)遷入石河子15小區(現農八師直屬高級中學),教職工30多名,學生600多人。1954年10月7日,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二十二兵糰子弟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子女校,簡稱兵糰子女一校。1955年,兵團石河子第一子女校設立國中部。同年7月1日,兵團第一子女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糰子女校,簡稱兵糰子女校。
1956年8月10日,國中部從第一子女校分出,成立兵團第一所中學,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中學”,簡稱“兵團石河子中學”,學校有23名教職工,其中教師12名,兩個國中班,226名學生,校址在原馬莊機械處(現3小區,市人民法院後),首任校長張致新。
隨著軍墾事業的發展,學校規模不斷擴大,1957年秋開學時,新初一有六個班,全校增至3年級,9個班,500餘名師生,因校舍窄小,不敷使用。1958年,學校遷入22小區(現公安局大院),建起了實驗室,教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
1958年7月,學校開辦高中班,由此兵團第一所完全中學正式誕生。是年秋,學生已達800多人,教職工90多名。
1959年9月,兵團石河子中學被自治區確定為首批重點中學。上世紀六十年代自治區兩次調整仍為重點中學。

1961年至1970年

1961年,首屆高中畢業生22人,除1人因家庭問題外,其餘21名均考入大學;這也是兵團第一批高中畢業生考入大學。
1961年,兵糰子女校遷入現址(24小區),辦學條件得到更大的改善。
1962年,兵團石河子中學遷入現址(24小區),辦學條件得到更大的改善。
總之,文革以前由於當時兵團黨委和領導十分重視教育,學校經費投入充足,領導班子責任感、事業心強,治校有方,師資力量雄厚,治學嚴謹。該校以校風正、教學質量高聞名全疆,高考升學率均在85%以上。上世紀60年代,新疆第一位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侯成龍就是該校畢業生。
“文革”中,學校遭到毀滅性的破壞。1968年8月,經兵團臨時文革批准,成立革命委員會。1969年春,學校作為“修正主義教育里的樣板”,被工宣隊宣布撤消。從初一到高三近千名學生全部下放到141、149等團場接受“再教育”,職工下放到142團,分配到連隊參加勞動。幹部教師除9人在校留守外,其餘一律送到兵直“五·七”幹校。同年8月,又下放到農八師各團場接受“勞動鍛鍊”;部分校產和圖書資料喪失殆盡。
1969年7月,學校重新組建後,校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駐石河子指揮部中學,簡稱兵團石指中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糰子女校合併,重建後學校共19個教學班,實行部隊化管理,年級為連,設指導員、連長,教學班為排。

1970年至1980年

1970年2月,指揮部臨時黨委批准正式成立石指中學革委會。
1975年5月,石河子建市後更名為石河子市第二中學,校長吳文蔚。在這段時期,學校領導頂著壓力,排除干擾,撥亂反正,在恢復和建設教師隊伍,加強恢復教育教學管理,勤儉辦學,艱苦創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79年,學校被確定為文革後墾區首批重點中學。

1980年至1994年

1983年11月1日,為有利於中國小部的發展,教育局決定中國小再度分開,各自獨立建制,該校中學部恢復為完全中學,名為石河子市第二中學,校長劉生孝,國小部恢復為完全國小,命名為石河子市第二國小,校長韓軍。
1985年6月,學校創辦全國第一家小學生“紅領巾電視台”。
1985年7月、1986年5月、1988年6月自治區黨委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恩茂三次到我校視察,並親筆題寫校訓:“尊師愛生,勤奮創新”。
1994年8月,學校在教學樓左附樓二樓改建“微機室”。

1996年至2006年

1996年4月6日,學校創辦全市第一家與國小相銜接,集幼兒藝術教育、智力、能力培養於一體的幼稚園——“石河子市第二國小蓓蕾藝術幼稚園”,全園有大、中、小10個班,近500名幼兒。
1996年8月,學校在香港愛國人士邵逸夫先生40萬港幣(折合人民幣約36萬元)的捐助下,在教學樓主樓原址落成“逸夫教學樓”(四層),同時學校被命名為“石河子市逸夫國小”。
1997年8月,學校將教學樓左附樓二樓原“多功能廳”改建為“語音室”。
1998年8月,學校被農八師石河子市命名為“石河子市藝術國小”。
1999年9月,學校被編寫進入《戈壁明珠石河子》(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一書。
2000年12月,經自治區教育廳推薦進入《中國特色學校》(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一書。
2002年8月,學校在學前班教室原址落成“藝術樓”(三層)和“第二國小游泳館”、“桌球館”、“練功廳”,將逸夫教學樓四樓原閱覽室(五年級(6)班、六年級(6)班教室)改建為“微機室”,將左附樓二樓原微機室改建為“語音室”。
2003年3月,學校躋身全國中國小六百強之列,被兵團教委推薦進入“中國名校600家”行列,編寫進入《中國名校六百家》(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一書。
2004年8月,學校被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全國青少年‘祖國明天更美好’讀書教育活動·讀書育人特色學校”。
2005年9月,中央電視台·中華民族·紀念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周年系列節目——《邊地大穿越·新疆》攝製組來我校進行節目拍攝,並對我校師生進行了採訪。
2006年5月,學校將原田徑運動場改建為200米標準彩色瀝青田徑運動場。

2007年後

2007年7月,師市教育局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市統編校名,學校更名為“石河子第二國小”,石河子市第二國小蓓蕾藝術幼稚園更名為“石河子第二國小蓓蕾藝術幼稚園”,石河子市第二中學更名為“石河子第二中學”。
2007年8月,根據石河子市政府關於集中教育教學資源辦學的戰略部署,將石河子市區原有的四所高中,在石河子市東城區(六十號小區)建立石河子高中學區,同時建立石河子高中學區管理服務中心,市二中遷出,原有校址成立石河子第十中學。
2008年5月,學校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研究軍墾文化的少年團體——“少年軍墾文化研究院”,將“少先隊大隊部活動室”改建為“石河子第二國小史藝館”,並提出了以“丁香”花為主題的一系列校園文化:

翱翔情

校魂:“為孩子終生髮展奠基”
師魂:“教育的真諦在於真愛”
文化魂:“蓓蕾綻放朵朵俏”
教改方略:“理念先進、區域推動、發展持續、環境友好”
辦學願景:“人文化、時代化、國際化的品牌學校”
領導作風:“贏在細節、贏在創新、贏在執行”
校訓:“腳踏實地做事,頂天立地做人”
校風:“誠信博雅,善思篤行”
校花:“丁香”
校園特色文化:“丁香文化”
校園精神:“丁香精神”
校歌:《蓓蕾綻放朵朵俏》
春風吹動著雙翅,
希望萌生在心裡。
蓓蕾綻放朵朵俏,
輝映丁香的光彩。
我們是可愛的陽光蓓蕾,
我們是奮發的軍墾新一代。
我們迎著春雨,
我們走過四季
“為終生髮展奠基”
——用智慧點亮生命,
“為終生髮展奠基”
——讓芳香一路相伴。

石河子第二國小教職工承諾

一、對孩子微笑——讓每一個孩子不受到冷落歧視;
二、與孩子交談——讓每一個孩子和老師平等對話;
三、幫孩子明理——讓每一個孩子體驗真、善、美;
四、教孩子求知——讓每一個孩子的問題都有答案;
五、讓孩子自主——讓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
六、給孩子機會——讓每一個孩子的特長充分展示;
七、幫家長分憂——讓每一位家長都無須擔心掛念。
2008年6月,學校在原“紅領巾電視台”的基礎上新建“俏俏電視台”及主控室、播音室,在原“紅領巾廣播站”的基礎上新建“俏俏廣播站”,構成“蓓蕾系列宣傳媒體”。
2008年12月,學校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評為“中國教育管理改革三十年·全國創新管理改革品牌學校”,馬惠平校長被評為“中國教育管理改革三十年·全國創新管理改革傑出校長”榮譽稱號。
2009年9月,學校在練功廳、體育室原址落成“科技樓”(三層),2010年2月更名為“丁香樓”。
2009年10月,學校提出了內涵為“讓讀書成為成長方式·讓運動成為成長習慣·讓藝術成為成長追求·讓科學成為成長力量”的新成長教育理念。

新成長教育

讓讀書成為成長方式
讓運動成為成長習慣
讓藝術成為成長追求
讓科學成為成長力量

新成長教育

每一朵花,
都是一個春天,
一朵一朵,
盛開馥郁芳香。
每一段成長故事,
都是一對翅膀,
一對一對,
伴我們飛翔。

“新成長教育”四張名片

名片一:軍墾學校,其核心理念是“在軍墾文化中培育道德力量”。
名片二:藝術學校,其核心理念是“以藝育德、以藝益智、以藝怡體”。
名片三:文化學校,其核心理念是“蓓蕾綻放朵朵俏”。
名片四:和諧學校,其核心理念是“喚醒尊重,傳遞關愛,從‘心’開始,共同成長”。

“新成長教育”發展目標

——“成長為最具個性的自己”
為孩子終生髮展奠基,讓每個學生成長為最具個性的自己。
(一)非常具有個人特色、充滿自信的學生;
(二)非常具有軍墾人優良傳統、勇於接受挑戰的學生;
(三)非常善良、有正義感、願與他人合作分享的學生;
(四)非常文明、寬以待人、誠實守信的學生;
(五)非常熱情、懂得感恩的學生;
(六)非常善於思考的學生;
(七)非常樂於學習的學生;
(八)非常喜歡讀書、閱讀興趣廣泛的學生;
(九)非常健康陽光、至少有兩種藝術表達形式的學生;
(十)非常喜歡幻想的學生。

軍墾文化·軍墾人·軍墾精神

軍墾文化的內涵:以解放軍轉業官兵、起義部隊、支邊青年等幾代軍墾人在新疆屯墾戍邊、開荒造田、艱苦創業中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
兵團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進取。
石河子精神:艱苦創業,開拓奮進,團結奉獻,爭創一流。
特殊職能:屯墾戍邊。
難不倒的兵團人,摧不垮的軍墾魂,割不斷的綠洲情,攻不破的邊防城。

“新成長教育”的人脈文化

探索教育真諦升華教育行為
營造和諧寬鬆向上的人際氛圍;
創造民主公平互動的競爭空間;
制訂科學系統可行的激勵機制;
搭建開放創新合作的發展平台;
培養專業敬業樂業的師資隊伍。

“新成長教育”五大戰略文化

理念治校:以“新成長教育”思想作為發展的核心理念;
質量立校:以良好的質量信譽作為發展的根本尺度;
科研興校:以教育科研作為發展的主要載體;
名師育校:以名師的培育和輻射作為發展的重要引擎;
品牌強校:以“新成長教育”作為發展的個性標識。

在軍墾文化中培育道德力量

以軍墾文化為特色,
以“丁香精神”為主線,
以少年軍墾文化研究院為實踐基地,
以“我與軍墾文化”為隊本課程。
最終目標:自我成長。
一體三維:相信自己,發現自己,提升自己。
人人獲得成長;事事獲得成長;
時時獲得成長;處處獲得成長。
2009年12月6日,為進一步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傳承和豐富軍墾文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參照《自治區愛國主義基層建設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通過單位申報、基層推薦、師市黨委宣傳部調研考察,並會同師市教育局、團委審議通過,師市黨委宣傳部、教育局、團委決定命名石河子第二國小史藝館為師市級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0年12月4日,經第六屆全國優秀班主任暨優秀校長編委會評審,馬惠平校長榮獲“第六屆全國十佳國小校長”稱號。

石河子第二國小歷任校領導名錄

於卓夫 校長 1950-1953
蔡 琳 校長 1953-1956
張志新 校長 1956-1957
胡晨翔 校長 1957-1962
郭寶珊 校長 1963-1964
徐善偉 校長 1965-1968
劉新德 校長 1968-1970
金漢章 校長 1970-1975
吳文蔚 校長 1975-1979
俞逸峰 校長 1979-1981
關凌雲 校長 1981-1983
(1983年11月1日中國小分設)
韓 軍 校長 1983.11-1988.12
胡士林 黨支部書記 1983.11-1996.2
魏克征 校長 1989.1-2004.12
彭學榮 黨支部書記 1996.2-2000.2
劉 娟 黨支部書記 2000.3-2007.8
馬惠平 校長 2005.1-2007.7 2008.8-2012.6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 2007.8-2008.7
鞠 兵 黨支部書記 2008.8-至今
馬小茂 校長 2012.7-至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