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石台孝經碑(國寶級文物)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
高 620厘米,共 4面,每面寬 120厘米。
此碑刻於唐玄宗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由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註解並書寫,李亨篆額。書法工整,字跡清新,秀美多姿。此碑由四塊黑色細石合成,方額、蓋石、頂上等均做了非常藝術化的處理,碑下有三層石台階。
保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央的石台孝經碑雕鑿於唐玄宗開元年間,留下了兩位帝王的四種字型,記錄了唐時期盛行的“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也為李隆基與楊玉環的千古愛情佳話拉開了序幕。
“人們通常稱石台孝經碑為西安碑林第一碑。這不僅因其是碑林第一迎客碑,更重要的是此碑集三帝於一身:碑文,文帝孔子所撰《孝經》;唐玄宗以隸書抄寫;由唐肅宗題寫碑額。”昨日上午,站在石台孝經碑前,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段志凌指著高大的碑石說,石台孝經碑造型極富特色,稱得上是西安碑林中形制最氣派的一方頂天立地碑。
公元713年,臨淄王李隆基以兩次兵變,殺伯母韋皇后,誅姑姑太平公主,立父唐睿宗,後又黃袍加身,史稱唐玄宗。為避“名不正言難順”之諱,以確保帝位,他宣布以“孝”治天下。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玄宗詔令天下家藏《孝經》一部,讓子弟精讀勤學,並於第二年親自書寫《孝經》,刻碑以示天下。
據說當年,唐玄宗李隆基愛上親兒子壽王的王妃楊玉環,以致日思夜想,茶飯不思。高力士靈機一動,勸李隆基令各位皇子研讀《孝經》,以啟發壽王以孝道為重,獻出玉環。李隆基欣然採納,並對諸皇子解釋說:“孝之精義乃在於順,順者,以父母之願為己願,以父母之想為己想。”希望壽王有所感悟。同時,高力士進一步謀劃,令楊玉環自薦為道士。免去壽王妃的身份。天寶四年,玄宗立孝經碑後,詔玉環還俗,冊封貴妃。
《石台孝經碑》是收藏在陝西省西安碑林的一座石碑,它的內容是“文帝”孔子撰寫的《孝經》;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以隸書親自抄寫的;碑額上還有其太子唐肅宗李亨題寫的文字。這塊《石台孝經碑》集“三帝”於一身,可謂來頭不小,而圍繞著它的故事更加離奇。那么,《石台孝經碑》是怎么被建立起來的?圍繞著它又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呢?
《石台孝經碑》,立於西安碑林整個建築的中心,它並沒有像其它的石碑一樣放在展室中陳列,而是專門為它建了一個壯觀的碑亭,民族英雄林則徐題寫的碑林兩個大字赫然於碑亭之上。這座碑與碑亭成為西安碑林的標誌性建築,由此足以顯示出這塊國寶石碑的地位與分量。
《石台孝經碑》,刻於唐天寶四年,也就是公元745年,它的造型相當精美,碑頭上雕刻著靈芝雲紋簇擁的雙層花冠,高貴典雅;碑身由四塊青石相合而成,華麗大方;碑座底下有三層石台,所以被稱為《石台孝經》。
《石台孝經碑》呈長方柱體,四面刻字,它最顯貴之處是集兩位帝王的四種書體於一身。碑身的正文是孔子《孝經》的原文,由唐玄宗李隆基親筆抄錄,為隸書,用筆豐腴華麗、大氣磅礴,結構莊嚴恢弘,充分顯現了開元盛世的堂皇和大唐基業的雄風。
《石台孝經碑》的碑額之上,是“大唐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注孝經台”16個字,是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李亨為這方碑石所撰寫的,字型為秦小篆,字跡清秀。
在碑側之上,刻有唐玄宗親自寫下的批註,為行書,飄逸靈動,自然流暢。
碑身上最小的字型是當時參與鐫刻這方名碑的人員以及機構的名字,用唐楷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