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莖、葉或全株。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肝、脾、小腸經。
功效
祛風濕,強筋骨,止痛,止咳。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扭挫傷,腰膝無力,痛經,風寒感冒,咳嗽氣喘。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痹痛:石南藤、追風傘、肥豬苗各15g,水煎服。
2、治筋骨冷痛:石南藤、山姜、九斯馬各30g,泡酒服。
3、治陽痿:石南藤、九牛造、雙腎草各50g,泡酒服。
4、治咳嗽:石南藤、兔耳風各20g,水煎服。(1-4方出自《新編中草藥彩色圖譜與驗方》)
用法用量
9-15g。
使用注意
陰虛火旺者慎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株全年均可採收。莖、葉夏季採集,分別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小段,乾燥。
形態特性
攀援藤本;枝被疏毛或脫落變無毛,乾時呈淡黃色,有縱棱。葉硬紙質,乾時變淡黃色,無明顯腺點,橢圓形,或向下漸次為狹卵形至卵形,長7-14厘米,寬4-6.5厘米,頂端長漸尖,有小尖頭,基部短狹或鈍圓,兩側近相等,有時下部的葉呈微心形,如為微心形時,則其凹缺之寬度狹於葉柄之寬度,腹面無毛,背面被長短不一的疏粗毛;葉脈5-7條,最上1對互生或近對生,離基1-2.5厘米從中脈發出,弧形上升至葉片3/4處彎拱連線,余者均基出,如為7脈時,則最外1對細弱而短,網狀脈明顯;葉柄長1-2.5厘米,無毛或被疏毛;葉鞘長8-10毫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於花期幾與葉片等長,稀有略長於葉片者;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或略長,無毛或被疏毛;花序軸被毛;苞片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邊緣不整齊,近無柄或具被毛的短柄,盾狀,直徑約1毫米;雄蕊2枚,間有3枚,花葯腎形,2裂,比花絲短。雌花序比葉片短;總花梗遠長於葉柄,長達2-4厘米;花序軸和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但苞片柄於果期延長可達2毫米,密被白色長毛;子房離生,柱頭3-4,稀有5,披針形。漿果球形,直徑3-3.5毫米,無毛,有疣狀凸起。花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於較陰濕處,攀援於樹上或岩石上。分布於湖北、湖南、廣東、貴州、四川及雲南等地。
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的小段,莖葉混合,莖枝呈扁圓形,直徑1-3mm。表面褐色或灰褐色,有縱紋,節膨大,上生不定根。質輕而脆。葉灰綠色,皺縮。氣清香,味辛辣。
藥理作用
1、抑制血小板凝集。
2、作為活性強、選擇性強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阻斷劑。
現代套用
用於冠心病心絞痛、腦梗死、牙齦腫痛、風濕病肌肉麻痹、關節疼痛、跌打損傷、胃腸炎、腹痛等。
附註
同屬多種近緣植物也作石南藤用:
1、山蒟(綠藤、香藤、鑽骨風) Piper hanceiMaxim。
2、風藤(海風藤) Piper kadsura(Choisy)Ohwi。
3、蛤簍(假蒟、假簍) Piper sarmentosum Roxb。
4、毛蒟(毛簍、石簍) Piper puberlum(Benth.)Maxim。
5、海南蒟(山胡椒) Piper hainanenseHemsl。